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多措并举稳就业

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多措并举稳就业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就业技能培训既扶贫又扶智。

薛海燕熟练地换上工作服,走进车间。娴熟的动作简直让人相信两年前她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农妇。8月20日,在方山县庞泉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的车间里,薛海燕高兴地说:“农民身份的改变,得益于就业扶贫的好政策。“和薛海燕同村的贫困户郝,也通过县人社部门组织的技能培训,到村里的企业上班,每月收入2000多元,缴纳“四险一金”,家里有了稳定的收入。

如今,方山县麻灰会乡胡宝村通过了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有30多户贫困户持证找到了工作。他们在家就业,不仅有稳定的收入,农民也变成了工人,地位的变化让他们自信起来。

劳动技能培训是吕梁市方山县为贫困群众量身定制的扶贫套餐之一。2017年以来,全县共举办各类贫困劳动力就业培训117次,受益人数2.3万余人,5000余名贫困劳动力持证上岗。通过培训,他们掌握了技能,找到了就业途径。他们有的在本地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有的在省会太原做护理、装修,有的去北京、上海等地打工,在全国各地设立房山劳保员。方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郭说:“2020年将是摆脱贫困和支付总账的一年。方山县扎实推进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工作,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服务月等系列招聘推介活动,推介524人。”笔者了解到,在此基础上,县委、县政府以脱贫攻坚为重点,采取“岗位+技能+贫困劳动力”的模式,在家门口建起3个“培训就业扶贫车间”,就近安置贫困劳动力284人,组织劳务输出1073人。截至7月底,吕梁山线上培训196人,线下培训护工163人,全县就业人数达4685人。

“坚持把扶智扶技、提升技能培训作为切断贫困根源、实现'造血'脱贫的重要举措,最大限度提高培训取证率、就业率、增收率,让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实现技能就业、技能增长、技能成才,努力打造'房山装饰'、'房山家政'劳务品牌,让更多农村贫困劳动力靠技能致富。”方山县副县长秦心自信地说。

杨英平

扶贫工业园区稳定就业增加收入

“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我们有了稳定的收入!”8月22日,天镇县扶贫产业园员工范感慨道。

范来自天镇县赵家沟乡南高庄村。家里有四口人,靠种地为生。他们的两个孩子在上学,生活极其困难。来到扶贫园区腾飞服装有限公司工作后,月收入达到2600元至3000元。通过公司的技能培训,他很快成为公司的骨干。她的丈夫也通过就业服务在外地打工,每月收入2000多元,一家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今年以来,天镇县认真落实各项稳定就业政策,促进农村贫困人口和城镇贫困劳动者脱贫增收成效显著。县人社局启动就业扶贫“大篷车”线下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下乡,深入12个乡镇100多个村,发放宣传资料25000余份,发布就业岗位4690个,达成就业意向774个,与企业对接成功33个。同时,我们积极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226户,带动就业565人。

下岗后创办天镇西乡建材有限公司的赵茜,资金运作遇到困难。县人社局进行业务评估、劳动用工、社会保险缴纳后,帮助他向大同市人社局申请了200万元小额担保贴息贷款,使公司从19名职工扩大到26名职工,其中贫困户6人,残疾人3人,下岗职工17人。

依托县人社局扶贫技能培训基地,天镇县还采取订单式、定向培训方式,重点针对电工、电焊工、“天镇保姆”、缝纫工等产业园区需求,培训后就业率达到50%以上。山西苏锦月制衣有限公司2019年引进天镇县扶贫园区。今年确定5家企业为就业扶贫车间后,积极招聘本地工人就业。目前已培训就业200余人。

何晓林

依托扶贫车间促进村民就业

机器发出嘎嘎声,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8月20日,芮城县希莫镇硕贝双服装加工扶贫车间,40多名妇女正在加班加点。经过裁剪、缝纫、扣钮扣等工序,一块块布料变成了工作服、时装等产品。这个开在村民家门前的“扶贫车间”,让附近几个村和搬迁社区的26名贫困群众在家门口稳定就业,基本实现了贫困群众“搬得进、留得稳、能致富”的目标。

希莫镇地处山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2019年7月,为解决贫困群众就业问题,希莫镇党委、政府与风陵渡开发区佳百优服装加工有限公司合作,投资120万元解决45个就业岗位,员工月收入达2000多元,成为当地知名的“一号”扶贫车间。

今年5月,为进一步显著提高贫困户就业能力,硕贝双扶贫工场追加投资250万元,新建场地150平方米,实施两个扩建项目,解决了更多贫困妇女的就业问题。首先,投资200万元,引进先进设备,增加一个服装加工车间,创造60个新的就业机会。二是新建手工艺作坊,加工羊毛钩针、中国结、瓷娃娃等手工艺品,可带动100多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在硕贝双扶贫车间,每个员工的脸上都洋溢着自信满足的笑容。无论新老员工,福利和奖金每月如期发放;偏远乡村的员工可以住在配有空 tone的宿舍,免去奔波之苦。

扶贫车间负责人姚妙条信心满满,规划清晰:一是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坚持计量考核,充分调动车间工人的积极性。二是通过市场化运作,真正实现贫困人口的可持续增收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进一步规范扶贫车间的环境卫生、操作流程和消防安全,让贫困群众在扶贫车间实现高质量就业。

张学津

工会全心全意帮助工人度过难关。

“感谢县总工会的帮助,帮助我们度过了难关,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感谢政府的关心!”最近,当壶关县总工会去徐娟家做客时,这对夫妇非常激动。

48岁的徐娟是壶关县食品公司的一名下岗工人。十年前,她不幸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她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丈夫一个人打工挣钱。她的两个孩子都在上大学,生活很贫困。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2016年初,徐娟的丈夫患了强直性脊柱炎,丧失了劳动能力。种种经历让本已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

壶关县总工会了解到徐娟的家庭情况后,于2018年为其发放了6000元生活救助金,并为其子女申请了金秋奖学金;2019年,他们申请了8000元医疗救助,将夫妻二人纳入低保;2020年,省市总工会领导慰问时,给了徐娟夫妇2000元慰问金和一些生活用品。

在党委、政府和工会的帮助下,徐娟和他妻子的病情也有所好转。他们鼓起勇气,积极规划新的生活。夫妻俩承包了3亩地,在旱地上种了西红柿、豆角等蔬菜。通过精心管理,徐娟的家庭通过种植蔬菜获得了不错的收入。2019年,仅旱地西红柿和豆角就收入1.8万元。今年,旱地西红柿已经大量上市,预计徐娟的收入将超过去年。她高兴地说:“感谢党委政府、工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让我夫妻二人重拾了战胜困难的信心。”

丈夫管理着菜园,他的妻子徐娟也不闲着。她积极参加工会组织的技能培训,在家开网店,在网上卖壶关土特产,补贴家用。“县领导的直播给我们农产品找到了出路。我一定要利用好电商平台,把我的鲜菜卖出去,把壶关县的土特产卖出去。”徐娟对他的小网店的未来充满信心。

秦·

细化三包,精细就业扶贫

“政府帮我们联系了工作地点,我们参加免费培训后就去工作了。经过专业培训,我学会了专业陪护和居家护理。现在在太原照顾一个60多岁卧床的老太太,月薪3000多。通过技能训练,我也是一个有‘武功’的人。”离石区吴城镇九里湾村村民刘勤勤说起自己的工作,心里满是喜悦。

近年来,离石区把就业创业作为实现稳定脱贫、帮助其渡过难关的重要抓手,细化“技能培训+扶贫车间+公益性岗位”和“三个包”,通过就业扶贫。截至目前,已培训贫困劳动力2832人,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4644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今年以来,离石区开展技能技术培训,使农村贫困劳动力实现了从“卖苦力打工”到“靠技能吃饭”的大转变。该区开设了“吕梁山护工离石培师”培训班,将获得技能证书的贫困劳动力优先安排到当地敬老院、康复中心和市区66个社区工作,既解决了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又解决了乡镇街道和敬老院的就业需求。

家住田家汇街道后马家村的贫困户刘高兴地说:“家里建起了扶贫车间。我不仅可以在家工作赚钱补贴家用,还可以照顾家人。这是党和政府为我们做的一件大好事。”刘在中磁上善科技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工作,月薪1500元左右。

在离石区扶贫车间,像刘这样的贫困劳动力有380多人。据悉,今年以来,离石区主动对接4个劳动密集型扶贫车间,优先推荐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

同时,离石区举办“网上春风行动”,为广大劳动者搭建供需服务平台,大力推荐贫困劳动力就业和劳动力搬迁。据统计,已有517人在网上初步达成就业意向。

“离石区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岗位,让我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我真的很开心!”冯月明是红岩川乡唐泽岩村的护林员。作为贫困户,他特别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这份工作不仅给他带来了稳定的收入,也让他充满了幸福感。如今,冯月明上班很努力,回家还能养牛。他的生活很充实。

据了解,目前已开发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362个,新增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19个。

王延华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多措并举稳就业":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4423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