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创/深圳商报记者任建新通讯员
对于校园贷,很多大学生心里已经有了准备。然而,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在学校躲过了网贷平台的坑,来到社会上却踩上了“取消校园贷”的雷。近期,罗湖辖区发生多起网上“撤销校园贷”引发的诈骗案件,受害者多为90后毕业生。
案例一:2021年3月12日10时许,东门派出所接到事主李某(男,26岁)报警称,其在网上“取消校园贷”被骗。据了解,3月11日13时许,李某接到一个自称“某贷款平台”的电话。对方称李大学期间办理过校园贷,如果不注销会影响征信。而李在大学期间并没有办理贷款,这让他感到有些疑惑,随后对方给他发来了各种文件。出于恐惧,李相信了对方的说辞,于是按照对方的指示开始“销户”。对方让他通过屏幕分享下载各种小额贷款软件,以刷水恢复征信为由让他转账12.6万元,之后又以水不够等理由让他继续转账。直到李意识到被骗,共转账17.5万余元。
案例二:3月20日14时许,派出所辖区内一受害人张(男,27岁)也因“取消校园贷”被骗。对方自称是某理财平台的工作人员,并声称在他大学期间帮他注销了贷款账户。后来对方出示了工作证,并准确告知了个人信息。张信以为真,按照对方的指示办理了“注销”手续。对方称借款平台与魏某借款有关联,要注销借款平台账户,必须结清魏某借款金额,于是张某按照对方提示将魏某借款的2.6万元转入对方提供的账户。转账后,对方还称贷款平台与某e贷有关,要求其从某e贷转账12.5万元到对方提供的账户。还说转让肯定会失败,但可以证明自己有信用额度。这时,张觉得有点不对劲。他只给对方提供的账户转了1元人民币。但是对方的账户受理成功,他马上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一共26001元。
案例三:孙岗派出所受害人王(男,26岁)也遭遇了同样的诈骗。3月23日14时许,王接到一名自称是某金融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说需要收回他大学时申请的校园贷账户。王按照对方要求,先后7次通过支付宝花呗、招行闪贷、微信等app向对方指定的“安全账户”转账。转账后再也联系不上对方,被骗16.3万余元。
基于上述案例,警方调查分析表明,犯罪分子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步骤实施诈骗:
一、伪装“平台客服”联系事主。犯罪分子通常冒充贷款平台的客服,电话联系受害人,利用非法渠道获取的个人信息,在电话中准确报出受害人的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借款等信息;
第二,编理由让受害者恐慌。不法分子谎称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配合注销校园贷账户,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或造成严重后果。如果受害人未注册过校园贷,不法分子谎称身份信息被盗用注册了网贷账户,也需要配合注销;
3.要求转账“结清”和“关闭”。当受害者深陷恐慌时,不法分子要求受害者向多个贷款平台借款,然后转入其“公司账户”完成“清算”和“销户”,并承诺返还转出资金。当受害人发现被骗时,骗子早已失联。
罗湖警方提醒,所有“校园贷销户”都是诈骗,不存在销户操作。个人信用信息不可人为修改;刚毕业的大学生是此类诈骗案件的主要目标。如果接到此类电话,可登录官方平台或拨打96110全国反诈骗热线进行咨询。
审核:余芳华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2021校园贷注销诈骗破了吗,校园贷注销诈骗骗局":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4555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