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有3.9亿爱心人士在水滴基金上进行了捐赠,这意味着中国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进行了捐赠。
然而就在近日,国内首家众筹捐款平台爆出丑闻:中介抽成高达75%,夸大患病捐款金额700多,恶意推广500多个账号。这种感觉就好像,你一个月赚5K,想攒钱帮助一个病人,结果拿钱的人是个月入百万的土豪..................................................................................................................................其实这一切都是水滴基金和捐赠中介之间的商业成分。
滴滴出行的收入有两部分:一是广告,二是保险;4亿用户的巨大流量,水滴理财的页面充斥着广告,但是任何一个关注水滴理财的人都会关注一些不幸的家庭。这时候平台就会通过营销制造用户的焦虑,借机推出“9.9元的水滴理财保险业务”。但由于国家整顿9.9元保险,水滴理财的收益也会缩水。为了保证新的韭菜切割,平台开启了新的模式和收费。
这样平台会抽取捐款总额的3.6%作为服务费。虽然这种模式上线时间不长,但按照平台成立6年来筹集590亿元的规模来看,这笔费用每年至少数亿元。从收益上看,平台想要更多的捐款,患者家属也想得到更多的钱,这就形成了完美的供给;同时,捐赠机构也会看到商机,有的中介甚至会去医院找家属表示愿意帮忙募捐,但你要给我服务费,然后中介给病人和家属包装,宣传,写小短文,撕了,收到的捐款自然会越来越多。正是这样的双赢,滴滴出行一直默许了中介的存在。
早在2019年,滴滴线下就有超过16000名“志愿者”,覆盖全国500多个城市。更夸张的是,因为抢病人资源等问题打架的不在少数。那平台为什么不管呢?我想大家都知道,一旦开始打击中介,就意味着平台募资量会减少。
不过不得不提的是,这个中间人业务能力真的很强。在做宣传推广的同时,他也把控着患者资料,对于如何调动读者情绪,提高阅读量和成交率,他也很精通。当你看到水滴基金上的相关内容时,你是不是也被它感动了?
所以,正是这种中间人的存在,把水滴送进了死循环;如果我们撞上了,钱的总量会减少,导致收入减少。如果不打,信誉会降低,平台没用,收入和信誉都会受损。无论是做公益还是做生意,都跳不出这个怪圈。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问,打不过就加入,让平台自己的员工下沉到各个地方去找业务。其实这样做是可以的,只是公司负担不起这么大的成本。去年滴滴融资收入32亿,利润却只有600多万,于是开始了更恶性的循环。公司请不起推销员,所以不得不找中介。一旦对其监管不利,就会出现黑中介,满血培养的业务员会让公司负债累累。当投资者看不到撤资的希望时,公司就会倒闭。
毕竟滴滴出行也是一家公司。既然是公司,就需要养活自己,保护投资人的利益。否则,单纯依靠“爱情发电”始终不是办法。资本的介入,灰色产业的暴利,让滴滴融资和微贷平台变得非常相似:只要有人需要钱,就会有人帮你赚钱。
或许是水滴筹在定位之初就把自己逼入了困境。本来是想借助资本的力量,为无力治病的人提供一种集资的方式,但最后不得不被资本裹挟,成为一门赚钱的生意。更重要的是,这些负面新闻消耗了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和社会的爱心,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他们的希望会一点点被扼杀,可能就像《我不是药神》中的张院士一样
这一时期的结束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水滴筹公益视频,水滴筹公益基金":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4556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