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大学生郑德兴因身陷“校园贷”困境而自杀,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人们纷纷质疑,作为大二学生的郑德兴,为什么能拿到60万左右的贷款?大学校园贷是什么情况?
河南46岁欠下巨额贷款自杀的大学生郑仙桥,头发花白,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得多。在他看来,儿子郑德兴走到死胡同的部分原因是校园贷太容易了。因为学校墙上贴满了贷款广告,桌椅马桶上都画着广告,借钱太容易了。
据河南畜牧经济研究所报告,2015年暑假期间,郑德兴因网络赌博、炒股欠下债务。为了还债,他借用并冒用同学的身份证、学生证、家庭住址等信息,在多个网络分期平台购买高档手机实现还债,并在“爱学贷”、“闪银”、“诺诺磅客”等小额贷款平台申请小额贷款。最终,郑德兴欠下58.95万元巨款,选择了自杀。
借证可以贷款资质几乎没用。自2015年9月以来,郑德兴仅利用室友陈骁的身份信息,从10个不同的贷款平台累计贷款11万元。据同学陈骁说,他只是替他签了名。后来郑德兴拿着他们的证件,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去申请贷款。
在调查过程中,记者也遇到了多名涉及此事的学生。这些学生表示,由于贷款公司的压力,他们现在几乎不敢离开学校。甚至有人有退学的想法。
2014年,一度火爆的校园信用卡业务因坏账暂停。然而没过多久,众多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P2P网贷平台甚至小贷公司相继进入校园。这些公司在办理各种贷款的过程中,大多只是以正规的方式对贷款对象的信息进行审核。
记者走访河南多所高校发现,“趣分期”、“人人分期”、“爱学贷”、小额贷款广告等各种网络分期充斥校园,但大多数学生根本无法判断这类贷款的风险。
律师观点:这是变相高利贷律师观点:第三方校园借贷平台看似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借款方式,实则是一种变相的高利贷。比如一部4000元的手机,学生分期购买,实际需要支付的总金额高达4800元。
一些第三方校园贷平台在学校发展学生做代理,然后让他们下线,吸引学生盲目消费。最后,为了填补贷款窟窿,很多同学不知不觉走上了“连环贷”的道路。
我们不知道这样的连锁贷款平台是如何进入高校的。如果学生没有经验,粗心大意,学校的责任在哪里,管理在哪里,对学生的指导在哪里?同样,这种互联网金融模式的隐患甚至陷阱也能大行其道。负责监管和审计的财政和工商部门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
本期编辑:T叔
更多新闻请关注江苏卫视《新闻眼》!
看完了不要再给荔枝一些?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大学生欠下巨额贷款自杀!"校园贷"真的合适吗?":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4760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