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业绩失速屡遭处罚,宝能借款难追,上海银行失陷“罚款元年”?

业绩失速屡遭处罚,宝能借款难追,上海银行失陷“罚款元年”?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上海银行又被罚款了。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11月17日披露的罚单信息显示,上海银行因32项违法行为收到两张罚单,罚款总额1380万元。

如果算上今年4月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开出的9834.5万元巨额罚单,上海银行2023年的累计罚款已经超过1亿元,堪称史上“罚款元年”。

结合当前的城市商业银行,我们有以下认知:

1.上海银行今年以来多次发生严重的业务违规事件,暴露出其对零售业务扩张的焦虑,以及在数字银行转型道路上对合规意识和数据安全的重视不够。

2.数据管控不严,理财业务管理混乱,是大多数城商行面临的问题。为了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除了惩罚之外,引入更严格的外部监督也越来越重要。

一是业务连续六个季度收缩,上海银行陷入内忧外患?上海银行的焦虑已经在罚单上写得很清楚了。

11月17日披露的两张罚单中,虽然罚款金额相同,均为690万元,但罚款原因不同。

第一张罚单包含19项重大违法事实,其中有十余项与EAST数据相关的漏报、错报现象。包括但不限于贸易融资业务余额、已核销贷款本金、质押或担保物价值等。,多项与银行金融业务密切相关的东方数据。

作为中国银保监会信息技术部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检查分析系统,EAST系统在过去的14年里从1.0版本迭代到5.0版本,全面融入银行业务和监管系统,成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面对如此重要的EAST数据,仍然存在大量的漏报和误报。尹认为,上海银行很可能存在很多问题,如领导层不重视数据管理,缺乏自上而下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缺乏数据采集规范,缺乏数据录入培训等。

联想到8月29日,在收到罚单之前,上海银行刚刚正式发布了司库管理“上行E企赢”服务方案。人们很难不担心这种面向企业用户的数据服务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隐患。

第二张罚单中,列举的13项主要违法事实,大部分集中在理财业务上。包括开展理财业务违反公平交易原则、理财业务数据登记错误、违规使用委托贷款购买理财等。

在银行零售转型的大趋势下,除了主要的利息收入外,手续费及佣金等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也在增加。以财富管理为重要组成部分的财富管理,也被普遍认为是中间业务收入的第二条增长曲线。

上海银行2022年年报显示,去年上海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总收入约69.6亿元,其中代理业务占比55%,授信承诺业务占比12%,托管业务占比10.7%。

考虑到现阶段大部分银行的理财业务以代销、托管为主,理财业务收入可能已经超过中间业务收入的一半。

因此,从银监财的角度来看,虽然上海银行发布公告称这一违法违规事件发生在2017年至2021年,但其影响很可能已经持续到了2023年第四季度。

横向对比上海银行近几年的业绩,从营收来看,从2022年第二季度首次负增长到2023年前三季度,上海银行连续六个季度营收负增长。

业绩下滑已经影响到上海银行的行业地位。随着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资产质量等关键指标的增长,上海银行在综合实力上已经被江苏银行全面超越,让出了城商行第二的位置。

尤其是零售业务,根据2023年各城商行半年报披露的数据,在14家上市城商行中,北京银行以119.95亿元的零售业务收入排名第一,其次是江苏银行119.57亿元,宁波银行109.27亿元,上海银行85.29亿元。

同时,上海银行的零售业务结构也存在失衡的风险。截至2023年上半年,上海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已达约1437.2万张,位居行业第一。信用卡数量排名第二的江苏银行,也只发行了738.55万张左右。

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2023年上半年上海银行新零售客户数约为40.22万,环比下降43.65%。这也是5大城商行中唯一一家新零售客户数负增长的银行。

有了这些数据,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今年4月2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对上海银行下达的处罚决定书,金额共计9854.4万元。从结售汇、外币融资、内保外贷、虚增交易量、外汇市场交易,到东方数据、理财业务等领域,都存在短期内难以根除的问题。

在“内忧”不断的情况下,上海银行如何抵御城商行竞争对手的“外患”?

二、宝能贷款难催收,数据安全将是破局关键?对于自身的问题和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上海银行并非没有对策。

完善制度、优化管理流程等内部措施自然也就不用说了。与大多数城商行面对经营困难时的选择一样,在罚款总额超过1亿元的压力下,上海银行目前有两种策略可以实施——收回贷款和线上扩张。

10月3日,正式起诉宝能集团、姚振华等6名被告。在贷款到期日前两个月的情况下,他们收回了宝能未能按约定偿还的25.8亿元贷款,这无疑透露出上海银行对“坏账”的焦虑。

之所以提前起诉宝能集团,是因为上海银行有机会获得优先受偿权,从而降低后期追偿的风险和难度。如果宝能集团申请破产,或者主要负责人失联跑路,这笔贷款变成坏账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

此外,如果我们仔细追溯这笔贷款的来源,我们还可能触及上海银行的“贷款审查不严”和“非法贷款”等问题。严格来说,还是上海银行内控不严造成的“灾难性”后果。

只是宝能集团经营状况太差,不申请破产可能很难偿还贷款。殷鉴财管认为,通过收回贷款仍难以缓解业绩下滑。对于上海银行来说,破局的最佳方案可能是加大力度拓展B端线上业务。

通过眼查也可以看出,上海银行涉及大量信用卡纠纷。小额贷款逾期问题难以及时处理,面对上海银行庞大的信用卡发卡量,回收难度也在上升。

不过,如上所述,虽然上海银行在今年8月推出了“上行E企赢”ToB服务,但EAST数据的漏报和错报问题并未得到解决,短期内不太可能提振业务增长。

更何况从整个城商行行业来看,各家银行的数据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

事实上,在世界范围内,数据安全仍然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尤其是近几年,因数据安全问题受到处罚的企事业单位不仅限于国内和银行业。

过去三年,脸书母公司Meta因多次涉及大规模泄露个人信息,被欧盟罚款170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18亿元。国际电商巨头亚马逊违反数据保护法规,被欧盟罚款7.46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57.29亿元。

2023年5月,Meta因涉嫌通过向美国传输数据侵犯欧盟用户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被罚款12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93.49亿元。

头部科技公司尚且如此,数据信息的合规性要求早已催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据知名统计机构Gartner预测,到2024年,数据隐私驱动的全球合规投资将超过150亿美元。

考虑到城商行功能的局限性和各大银行在信息安全建设方面的不足,我们认为至少在数字化转型初期,应尽可能与具有金融资质的第三方数据安全机构合作,寻求监管保护服务,以有效缓解数据安全问题带来的疑虑和担忧。

比如拥有可信秘密计算技术的蚂蚁集团,自主研发大数据安全能力框架的360集团,入选国家绿色数据中心的腾讯,等等。

希望上海银行能够尽快摆脱高额罚款以及由此暴露出来的问题,回到快速发展的轨道上来,重拾过去冲击行业第一的势头。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业绩失速屡遭处罚,宝能借款难追,上海银行失陷“罚款元年”?":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5243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