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王京西)12月1日,经过半年的试运行和今年汛期台风、暴雨、强对流天气的“实战”检验,风云三号E星、风云四号B星及其地面应用系统正式投入运行。
作为世界上第一颗民用黎明-黄昏轨道业务卫星,风云三号E星填补了全球数值天气预报模式黎明-黄昏时段卫星数据观测到的空 white。在“梅花”、“马鞍”等台风影响期间,利用该卫星开展数值预报同化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卫星改善了各级特别是中高层重力位高场、温度场和风场的预报偏差,进一步加强了观测和预报互动,从而提高了路径预报的精度。卫星资料的同化也提高了定量降水的预报评分,增强了数值预报系统的预报能力。
2021年9月29日,E星风云三号发布了第一批高精度、不同时间段全球海洋风场分布、不同高度全球大气温湿度分布的产品。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供图
风云四号B卫星是我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的第一颗业务星。试运行期间,卫星启动了22次强化观测,其fast成像仪的移动观测能力在华北降水、青海强对流、东北冷涡、台风等应急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FY-4b卫星静止轨道辐射成像仪第一张彩色合成图像。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供图
尤其是8月8日,来自中国气象局、香港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的专家学者高度关注台风“木兰”的前身南海低压。开展了台风加密观测实验。通过使用风云四号B卫星、机载probe 空仪器和probe 空气球,最终测试结论与8月9日全国天气会商给出的预报结论一致,进一步验证了智能加密目标观测的重要作用。
试运行期间,E星风云三号每天通过数据分发向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推送约650GB数据,持续为国内外用户提供数据服务;风云四号B-Star通过天晴提供包括90种产品在内的共享服务,并通过其网站发布37种产品。
运行后,E星风云三号将与C星、D星风云三号建立三星级网络,每六小时为数值预报模式提供一次完整的全球观测数据,提高全球数值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风云四号星B和风云四号星A将形成二元组网,进一步满足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气象监测预报和应急减灾需求。
这是继2018年5月1日我国第二代静止轨道定量遥感气象卫星试验星风云四号A星业务运营后,风云气象卫星业务运营家族的又一次扩充。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王劲松表示,两颗卫星在“实习期”表现良好,现在“转正”是中国气象现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截至目前,我国已成功发射两代四型19颗风云气象卫星,其中7颗在轨运行,并持续向全球124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数据产品和服务。
编辑刘梦洁
校对李丽君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成功发射有助于提升国家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是什么":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5900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