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哲
近年来,“大学生网贷”引发的悲剧故事数不胜数。针对这一现象,近日,银监会等五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的通知》,禁止小额贷款公司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禁止无证机构向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来源东方IC
《通知》明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将大学生设定为互联网消费贷款的目标客户群体,不得对该群体进行精准营销;不得采用虚假、误导或诱导宣传等不正当方式诱导大学生提前消费、过度借贷;严禁任何干扰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暴力催收行为。此外,商业银行和消费金融等持牌机构也受到监管。
这个消息的公布可以说是相当恰当的。就在几天前,媒体报道了两名女大学生被19.9元的特价照片吸引到店里,分别支付了13444元和7444元,购买了自己根本买不起的高价照片套餐。交易过程中,他们拒绝了很多次,但也奈何不了员工的不灵活。最后甚至被销售人员用手机申请了网贷。
网贷套路很多,涉世未深的大学生相比已经深入社会的人,显然太“嫩”了。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在“校园贷”早已被禁止的情况下,五部门还在“进一步规范”。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些熟悉的和不熟悉的网贷,总会以不同的方式把大学生招上船,不管背后有多大的波澜。
事实上,早在2017年,时任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的赵建军就回应过大学生校园贷问题:不允许任何网贷机构向大学生发放贷款。现在,五部门的通知可以看作是这一理念的具体落实。毕竟,单靠教育部门显然不可能治理大学生网贷乱象。
不可否认,一些大学生确实遇到了需要钱的时候。比如家庭比较穷,但是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申请助学金、助学贷款,甚至社会捐赠来解决,而不是求助于小额贷款公司和无证金融机构。当时教育部明确提出取缔校园贷时,就明确指出,五年来,全国累计投入各教育阶段经费近7000亿元。
再比如,如果有需要创业投资的大学生,也有专门的大学生创业贷款,很多地方、高校、银行也有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支持。比如今年3月初,河南郑州刚刚发布新政,规定大学生创业可申请最高40万元的担保贷款。
明明有一条康庄大道要走,为什么还要挤各种各样的独木桥进行常规贷款呢?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很多大学生被一些平台浮夸的宣传蒙蔽了双眼,导致市场上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因此,银监会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这是对贷款公司的约束,也是对各类“校园贷”的对症下药。相关规定已经出台,接下来需要相关部门严格执行,促进政策的落实和执行。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关注、跟踪和督促。
当然,对于大学生来说,也要自觉拒绝那些消费主义的宣传,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满足自己的某些欲望时,保持克制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智慧。不要为了一时的欲望,让青春背上沉重的包袱;而是要把这些欲望变成一种动力,督促自己学习成长。这是阳光的方向。(李哲)
来源:光明。com-Time评论频道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关于大学生网络贷款法律法规,关于进一步大学生网贷规范管理通知":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6319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