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添加‘关注’,全国产销资讯不容错过】
栾川位于豫西伏牛山腹地,总面积2477平方公里,总人口35万。基本地貌素有“四河三山两河九山半水半田”之称。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少,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基础差,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栾川县坚持“碧水青山是无价之宝”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旅游富县战略,不断丰富和创新“栾川模式”旅游新内涵,通过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打造全域旅游格局,保持转型发展的活力和动力。目前,全县已建成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6个,开发特色旅游村40个,建设A级乡村旅游景区3个,开发农家乐酒店1178家,培育江南人家三月等精品民宿20家,基本实现了“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全域化、差异化、多彩化栾川乡村旅游品牌。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达3.2万人,12566名贫困人口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稳定脱贫。2018年,全县预计接待游客148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75%和15.61%。
1。以创新为导向,不断提升乡村旅游新品质。
(1)标准化设置。农家乐旅馆要符合“六个必须”,即建筑必须有宅基地使用证或土地使用证;规模必须小于15间(不含15间);营业场所必须符合“十个一”标准(有许可证公告栏;接待处;一套标记清晰的卡片;一套管理措施;一套餐具消毒设施;一套消防设施;下水道系统;独立冲水公共厕所;一套客房基本设施;油烟排放设施一套);必须逐级上报;必须经过县乡村旅游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星级,发放星级卡;价格必须经县发改委价格处批准,并发布价格公告栏。目前,全县1100多家农家乐旅馆已全部升级改造。
(2)规范化管理。建立村级农民旅馆协会等自治机构,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六管”(自我管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自我壮大);村里的农民旅馆必须加入协会,并为农民旅馆投保限额不低于50万元的责任险,制定卫生、安全、消防、服务、管理等相关制度,规范和提高农民旅馆的管理服务水平。
(3)品牌营销。以“仙境栾川”为导向,打造栾川旅游品牌,加大宣传营销投入,提升栾川旅游知名度。2018年投资约1500万元,通过央视新闻频道10秒广告投放栾川高速免费字幕;在河南交通广播20天,每天播广告8次;在洛阳广播电视台投放20天字幕广告。此外,还将栾川特色景点或专题营销视频,以及名为“仙境栾川”等高铁列车的营销模式投放到河南日报、洛阳日报、大河报、人民日报、Zhongxin.com、河南旅游信息网等主流媒体,开拓栾川旅游市场,做大做强栾川旅游品牌。
(4)产业化经营。近两年连续举办两届“上路行栾川高速免费”旅游公益扶贫活动,通过交通补贴带动住宿餐饮等旅游产业发展。特别是2018年“上路行栾川,你来买单”活动,通过高速免费吸引外地游客的投入,整体拉动了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旅游产业链的消费。综合收入达10.4亿元,全县1100多家农家乐酒店床位近3.3万张。周一至周五入住率达到70%以上,周末尤其是周末入住率达到100%。
二是以项目为载体,不断推进全景栾川新格局。
坚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加大乡村旅游项目建设,通过点连线、面连线,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1)坚持规划先行。编制了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十三五”旅游发展专项规划,以及5个重点镇的镇级旅游规划、8个重点景区的区域规划、20个旅游村的详细建设规划,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旅游规划体系,按照“旅游景区+风情小镇+特色农庄”的模式,建设了以休闲度假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度假区。
(2)加强金融支持。栾川县先后融资7.5亿元(栾川县政府设立旅游发展专项引导基金3000万元,引导社会资金每年投入上亿元发展旅游产业。栾川县扶贫惠民有限公司由县财政注册成立,CDB贷款6亿元,县自筹1.5亿元,扶持全县50个村,每个村扶持700万-1200万元),用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项目。该项目于2017年正式启动,实施项目16个,总投资1.47亿元,涉及19个行政村,人口31027人,其中贫困村14个,贫困人口4174人。2018年确定项目19个,预计投资1.7亿元,涉及28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9个,6000余人直接或间接受益于项目建设。全力打造A级乡村旅游扶贫村。印发《栾川县创建A级乡村旅游景区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打造A级乡村旅游贫困村,提升乡村旅游贫困村接待能力,带动食住行游等旅游产业,促进贫困户融入产业发展并长期受益,提高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持续增收。
(3)深化全域旅游。实施全域旅游交通体系建设工程,G311、S328、S322等道路相继升级改造,将县内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连成一线。
第三,以融合为抓手,不断拓宽转型发展新路子
坚持“五全”路径,推进“六加”融合,实施全行业加强旅游引导,全区域营造旅游环境,全领域整合旅游要素,全社会参与旅游发展,全民共享旅游成果。
(1)“旅游+美丽乡村”。近年来,实施了150多个美丽乡村项目。同时,通过全域绿化、建设生态景观廊道,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了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特别是在主干道沿线的八个乡镇和重点景区,按照突出地方特色、保持自然风貌的原则,全面实施了居民楼“平改坡”改造工程,营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达到了增加游客、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二)“旅游+山谷经济”。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不同农村沟壑区的生态特点,因地制宜,区别发展,按照保护自然、留住乡愁的要求,科学规划推进万涛镇西沟、城关镇大南沟、石庙镇七股沟等不同沟壑区,有力推动了栾川旅游转型发展新突破。
四、聚焦扶贫,不断拓展产业扶贫空室
(1)做好旅游产业引导工作。编写贫困村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组织开展知名高校参与的乡村旅游产品创意策划大赛等活动,通过旅游编制重点贫困村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2)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完善金融扶贫四大体系,累计向9265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资金4.6亿元,支持贫困户兴办农家乐酒店、参与旅游经营。对2017年以来新发展农家乐旅馆的137户贫困户,每户提供5万元贴息贷款,发放价值3000元配套设施,落实增收资金5000元。
(三)开展服务技能培训。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培训贫困人口乡村旅游和三产服务技能,鼓励贫困人口从事旅游。2017年,培训贫困人口5600人,新增旅游就业贫困人口3257人,年人均收入1.5万元。
(四)发展农副产品。打造“栾川印象”区域农产品品牌,在郑州、洛阳等地开设17家门店,开发高山杂粮、食用菌、特色水果、中药材、果酒饮料、非遗传统品类6大系列81个产品,推动特色农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2016年以来,该县扩建农产品扶贫基地27个,新增农产品深加工企业8家,带动1751户贫困户通过收购溢价和就业增收,惠及贫困人口5250人。
专家评论
以创新为导向,不断提升乡村旅游新品质;以项目为载体,不断推进全景栾川新格局;以融合为途径,坚持全行业加强旅游引导,全域营造旅游环境,全领域整合旅游要素,全社会参与旅游发展,全民共享旅游成果,推动“旅游+美丽乡村”、“旅游+沟域经济”融合发展。以扶贫为重点,继续拓展新型产业扶贫中心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
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国家疫情信息平台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栾川旅游宣传,2014年栾川旅游大营销":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6582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