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陈家湖公园
“十二五”时期是石首市发展进程中曲折而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石首人一路走来,有艰辛,有彷徨,也有辉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励精图治、团结拼搏,完成了许多过去想做而未能做到的事情。石首从内到外发生了许多新变化,石首人民聚在一起,热情膜拜,形成了“创业当官”的浓厚氛围。五年的努力和汗水,让石首从蚕茧变成了蝴蝶,突出表现在“五个最好”—
图为:工业园区。
最重要的变化是经济实力的稳步提升。
石首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149.2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86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0.7%。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34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2倍,年均增长26.2%。固定资产投资177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95倍,年均增长24.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4倍,年均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25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83倍,年均增长1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3元,比“十一五”末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是“十一五”末的2.1倍,年均增长16.2%。“三项收入”等核心经济指标超过“十二五”目标。2013年和2014年,县域经济在全省的排名分别提高了6位和2位。
五年来,“工业兴市”战略不断深化。
“一区四园”格局基本形成,全市初步形成医药化工、装备制造、轻工建材、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六大产业。
大型企业的支撑作用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今年有望达到150家,医药、化工、农产品加工业年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湖北省名牌产品3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经过五年的发展,工业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社会就业的主渠道。
企业上市实现零的突破。项瑾汽配于2015年8月11日在京举行“敲钟”仪式,成为本市首家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2015年11月10日,首美家具在武汉光谷资本市场举行“敲钟”上市仪式;楚原高新拟在主板上市的申请材料于2015年5月提交证监会;好味源食品已与长江证券签约,正在为“新三板”上市做各项准备。
五年来,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扎实推进。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6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分别增加到627家和301家。油菜、水产品、蛋鸡、生猪、森工进入全省“前十”。美丽乡村、“绿满荆楚”、村村通公交等新农村建设活动成效显著,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县市。
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加工农业、品牌农业继续发展。荆州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6家,农业专业合作社75家。整合“新石首三宝”,培育84个农业“三品”,成功举办首届石首农博会。
在过去的五年里,商务旅游业发展迅速。
电子商务企业和个人分别发展到86家和329家。今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7亿元,比去年增长113%。石首成为荆州唯一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石首市政府与湖北省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计划投资10亿元,将天鹅洲、走马岭、桃花山分别打造成5A级世界级湿地生态旅游区、5A级遗址公园和4A级休闲旅游目的地。金融服务业加快发展,湖北首家政府金融办、首家小额贷款公司、首家县级商业银行在荆州县成立。
图为:建设中的石首长江大桥(效果图)
最大的变化是开发平台的不断巩固。
五年来,“一城两翼”格局初步形成。
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全省林业生态示范城市为抓手,按照“山美、石美”的新城市理念,积极建设陈家湖公园等城市新客厅,深入推进以“大城管”、“两个严禁”为重点的城管革命,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园、开放整洁有序、美观舒适的四园十一园目标
中心城区“双征”(土地征收、房屋征收)攻坚战全面展开,确保“工业项目签约后能立即落地、城市建设项目协议后能立即开工”。金平工业园区和姜妍工业园区的规划面积分别扩大到31平方公里和49平方公里,新入驻企业超过40家。“南部新城”正在崛起,工业园区与中心城区融合发展。
五年来,城乡建设协调发展。
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投入6亿多元升级改造中心城区道路,包括黑化明珠大道、姜妍路、湘鄂路、建宁大道、开发大道等6条主干道,新建石首大道、站前路、广庄大道、苏田大道、太平坊大道西延、笔架山路东延、楚天大道南延、解放东路东延等8条主干道。大力开展“配套街巷建设行动”,硬化城区48条配套街巷。
城市绿化建设加快。建设陈家湖公园和11个小街公园,提升南岳山、笔架山、秀林山公园。陈家湖公园将建成防灾避灾公园,可容纳近5万人。每个公园和花园都配备了健身器材,供市民休闲。解放路和东方大道的交通岛将进行绿化改造。五年来,中心城区共新增绿地120公顷,人均绿地从2010年的9.8平方米增加到2015年的12.4平方米。
关键的变化是流量瓶颈不断被打破,“hot metal 空”的立体流量网络逐渐形成。石首正在从“交通盲区”变成“交通繁忙区”。
江南高速于2014年底建成通车,结束了石首高速的历史。石首长江公路大桥和花梦铁路石首段于2015年开工建设,“桥梦”和“铁路梦”的梦想指日可待。石首港林岫港区建设加快。工业综合码头一、二期工程已经完工,新建了金平工业园至林岫港一级公路,实现了港口与高速公路的对接。积极吸引外资,振兴石首通用机场。
五年来,交通基础不断完善。
积极争取项目,广泛筹集建设资金,不断提高公路等级和密度,初步形成了“两纵两横一桥一港”的大交通格局和以“三纵三横”为重点的城市路网体系。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2356公里,公路密度165公里/百平方公里。通航里程127公里,长江航道91公里。
积极开展农村公路建设。全市已完成县乡公路建设项目17个,建设里程106公里。完成通村公路建设544公里,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该市把农村危桥改造和“过桥”作为突出的交通民生工程,已完成69座危桥改造和10座“过桥”工程,全面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任务,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逐步推进非上市公路由季节性养护向定期养护转变。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石首:五年之变 “一城两翼”产城格局初步形成":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6690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