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江北区残疾人联合会,江北残疾人之家复工

江北区残疾人联合会,江北残疾人之家复工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残疾人事业文明而崇高,任重道远。关心和发展残疾人事业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

近年来,江北区把残疾人工作与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水品质城市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残疾人服务模式,全力推动残疾人各项政策落实,充分激发残疾人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共同推动残疾人事业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促进全区残疾人共建共享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

为进一步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倡导助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营造和谐、文明、进步的助残社会环境和氛围,在12.3世界助残日即将到来之际,本刊特推出特刊,介绍江北区关爱助残的做法和成效,敬请关注。

全力推动残疾人事业的新发展

——江北区今年残疾人工作总结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江北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全区残疾人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创新创造了优秀的残疾人服务模式,推动了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注重发挥广大残疾人建设美好家园的奋斗激情,促进了各项工作平稳较快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残疾人事业有很多亮点。

亮点一:出台两个文件,帮助残疾人共享小康生活。没有残疾人的小康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根据省、市政府要求,江北区先后以区政府名义出台了《江北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江北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这两个文件提高了标准,扩大了惠及残疾人的政策范围。区政府还专门制定了残疾人全面实现小康的重点任务清单。根据职责分工和重点任务,要求各有关单位和街道(镇)严格按照进度落实交办的任务。江北区加快推进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实现了政策和机制的双重保障。

亮点二:首保风险险有助于精准扶贫。江北区农村残疾人约占三分之二,残疾人扶贫基地主要以养殖业为主。因地制宜吸收农村闲置残疾人就近灵活就业,是促进农村残疾人就业的重要途径。因为养殖业主要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区残联设立了扶贫基地风险基金,对残疾人进行帮扶。为充分发挥风险基金的作用,解决灾害损失补偿难的问题,江北区参照政府购买的模式,推出了江北区残疾人基地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方案。主要为残疾人六种养殖扶贫基地购买商业保险,减少台风等灾害的风险损失。植物最高保额7万元,动物最高保额10万元。扶贫基地灾害商业保险将有效实施灾害损失评估和理赔,促进残疾人扶贫基地风险防控规范化,防止政府在帮扶过程中既当“教练”又当“运动员”,实现精准扶贫,从而更好地增强农村残疾人就业的内生动力。作为全市首创,这项工作得到了市残联领导的重视。

亮点三:依托“互联网+”引导残疾人就业创业。以“互联网+”发展为契机,与北软教育培训学校合作,开展第二期残疾人电子商务就业创业培训。通过调研和访谈,精心挑选确定培训对象,80余名残疾人参加了培训。此外,江北区还安排40名残疾人以市残联培训网络为基础,借助电子商务,参加淘宝云客服、微信业务代理、计算机、业务管理培训,促进残疾人就业,培育残疾人电子商务创业典型,以创业带动就业。江北区残疾人电商企业“纯生活”成为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典范,其创始人陈建被授予宁波市最具影响力残疾人自强之星奖。

亮点四:法律心理双轮驱动指导残疾人援助中心。江北区在全区实施2016年残疾人法律服务计划,围绕“三改一拆”等中心工作,加强对拆迁热点难点问题、劳动合同权益、监护人职责等问题的政策法律知识宣传,引导残疾人积极配合拆迁工作,依法维护其劳动权益,防止智力和精神残疾人闹事。

同时,实施2016年江北区残疾人“心理健康工程”,确定服务项目,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征集方案,促进各类相关服务机构的市场竞争,以社会购买服务的形式开展心理援助。一年来,区残联积极发挥残联与政府的纽带作用,引导残疾人维护和谐稳定,助推中心工作。在残疾人孙失联事件中,区残联积极协助街道托管,帮助安抚残疾人情绪。孙已经得到妥善安置。在马忠街拆迁中,区残联积极做盲人拆迁户郑军的思想工作。在白沙征地拆迁项目中,区残联有效引导优秀残疾人参与签订拆迁合同的思想工作,帮助政府说服周围拆迁户顺利签约,有效促进了拆迁工作的顺利开展,真正实现了残疾人帮扶中心工作反哺社会。

各项残疾人工作有序开展。

为提高标准,扩大扶贫范围,江北区今年修订了《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旧房修缮办法补充意见》,提高补助标准,修缮标准由原来的60元/平方米提高到150元/平方米,以适应当前物价水平。节日期间,走访困难群众1054人,发放慰问金157.6万元。一年来,共发放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金166万元,重度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金49万元,失业残疾人分类救助170万元。投保残疾人5678人,保额76.53万元。

不断提高教育就业水平,以招投标形式开展送教师上门工作,吸引优质服务机构介入。区残联、区财政、区教育实行三级联合评价机制,对送教质量进行指导和监督;特殊教育学校、资源型支教、随班就读等残疾人特殊教育模式有序推进。完成全区近2700名就业适龄残疾人的系统化就业培训,实行动态管理。一年来,共发放护理补贴120余万元,集中护理残疾人78人,日间护理150人,居家护理534人。

扎实开展助听、助行、助医实事工程,实现精准康复服务。在过去一年中,向3,000多人提供了康复服务。共开展白内障手术、低视力验配、助听器验配244例,对50名残疾儿童进行听力语言、脑瘫、智力、自闭症康复训练。973名残疾人获得价值500元的康复医疗卡;重大疾病救助136人,精神疾病救助575人,精神残疾人住院补助65人。

广泛开展文化体育工作,使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江北区脊髓损伤者的“中途之家”——正如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中心成功创建市残疾人体育健身基地和区义务助残基地。残疾人体育工作充满喜事。游泳运动员许嘉凌在里约残奥会上赢得了一枚金牌。江北区组团参加宁波市第二届聋人运动会,团体总分和金牌数名列前茅。区残联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和优秀组织奖。

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的“三张菜单”

“有了这台电脑,有了这个鼠标,我就可以在店里从事网络销售,收入比以前在工厂上班高多了。”最近,常来五金店的老板张卫东高兴地说。

48岁的张卫东手有残疾,她之前做过很多工作。去年年初,在区残联的帮助下,他通过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掌握了在淘宝上开店的技术,开了一家五金百货商店。现在,他既从事实体运营,又从事网络销售,生意非常红火。

“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就业是残疾人提高生活水平的根本保障。”区残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江北区陆续出台残疾人就业创业优惠政策,积极举办残疾人技能培训,着力开发适合残疾人的岗位,多管齐下帮助残疾人自立自强。

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引领”残疾人就业创业。江北区建立了以小额担保贷款为主,减免税收为支撑,社会保险补贴和财政贴息为补充的政策支持体系,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创业者和农村残疾人给予贴息贷款。对低收入残疾人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种养业、兴办小商店和摊点服务业等项目,经申请,每户给予2000-10000元就业创业补贴。对福利企业残疾职工社保企业实缴部分给予50%补贴,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在水利建设专项资金、水电收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提高残疾人集中就业水平。

组织技能培训和后续服务,为残疾人就业创业“导航”。江北区构建以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岗位和教学点为主,社会教育机构为辅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依托社会资源,建立残疾人“培训-鉴定-就业”一体化服务机制,全程跟踪残疾人服务和就业。组织对经过培训的残疾人进行职业技能鉴定,不断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两年来,250多名残疾人参加了培训,80多名残疾人通过培训就业。

实施岗位开发和平台建设,为残疾人就业创业“保驾护航”。江北区加大残疾人就业岗位开发力度,通过专场招聘会、网络招聘信息网站、公益性岗位开发等形式,探索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同时,建设扶贫基地、残疾人产业治疗站等就业载体,促进残疾人居家就业与电子商务有效结合,搭建多元化残疾人就业平台。目前,全区残疾人就业率超过70%,其中集中就业的残疾人680多人,按比例到企业等地就业的残疾人490多人,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残疾人80多人,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残疾人760多人。

江北区残疾人组织和残疾人被授予市级荣誉。

记者从区残联获悉,2016年宁波市先进社会残疾人组织、自强之星评选活动中,评选出10家“最具爱心残疾人服务组织”、10家“最具爱心志愿者组织”、10家“最具社会责任感残疾人企业”、10家“最具影响力自强之星”、10个“最具影响力残疾人项目”。

这次,江北区的几个助残组织(项目)和一个残疾人获得了市级荣誉。其中,江北百合心理咨询中心获评“最具爱心助残志愿者组织”,宁波江北郑明汽车有限公司获评“最具社会责任感助残企业”,陈建获评“最具影响力自强之星”,江北区“送老师到家”项目和“中途之家”项目获评“最具影响力助残项目”。

江北百合心理咨询中心是我省首家关爱帮助残疾人的心理咨询室,心理服务热线87291982(还在帮你)。帮助残疾人的服务包括:进社区、家访、情感咨询;与东南商报合作开展心理科普;举办了100多场心理讲座,成立了宁波百合心理职业培训学校,培养更多帮助智障人士的志愿者。

宁波江北郑明汽车有限公司是一家福利企业。近年来,残疾职工安置率一直保持在33%左右,远远超过25%的政策。公司积极配合和参加各类残疾人招聘会,吸纳残疾人就业,并为部分残疾人提供住宿,鼓励他们努力工作。企业法人顾武军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推动出台残疾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优惠政策,为全市残疾人争取福利。

文教街道大闸社区的陈建,因先天性脑瘫导致重度肢体残疾。从2004年开始,他开始自己创业。他做过餐馆老板、农产品公司经理,还开了一家贸易公司。2015年,顺应“互联网+”的潮流,陈建创办了宁波春景生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致力于通过O2O等方式打造宁波本地优质的社区电商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服务更多的残疾人。目前公司50%的员工是残疾员工。

“送老师上门”项目由宁波市江北区橄榄树儿童发展中心实施,是全市唯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送老师”项目。服务对象为6-15岁不能上学但基本具备接受教育能力的重度残疾儿童,每学年不少于110课时。创新“社会融合教育”模式,许多智障儿童取得了显著成效,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江北区的“中途之家”项目是在宁波市第九医院的基础上建设的,是专门为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而设计的。是受伤朋友从医院到家人和社会的中转站,鼓励他们开展自救互救。项目投入使用以来,动员各种社会资源帮助残疾人,举办了7期短期培训班,培训了24名伤友。许多受伤的人恢复得很好。(江北新闻网)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江北区残疾人联合会,江北残疾人之家复工":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6957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