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里,白山松水银装素裹;热潮涌动,辽阔的黑土地气象万千。
从一季度吉林省GDP增速全国第一,到二季度多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前列,再到前三季度大项目投资增速喜人。全省广大干部群众锐意进取,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再上新台阶。
立足实体经济,注重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聚焦绿色发展,发挥生态优势,抓住“双碳”机遇;加大开放步伐,优化营商环境,发展空之间...
吉林省坚决担负起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和构建发展新格局的战略任务,深入实施“一主六副”高质量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抢抓机遇,加快构建具有吉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跑出振兴发展的“加速度”。
站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新起点上,一条新的优质生产力发展之路正在铺就,一曲高质量发展奋进之歌正在奏响。
优化经济引擎输出,向“新”发展新动能
在刚刚结束的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推广博览会上,“吉林制造”出圈。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朱光明带队设立招商专区,吸引了100多家企业前来洽谈。吉林省制造业的传统优势和不断“新”发展的趋势,成为吸引客户的“密码”。
遥感卫星、新能源汽车、光电子...黑土地上,“新”风阵阵,聚焦高质量发展的新项目如火如荼,积蓄着振兴的势能。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基础是实体经济,关键在于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吉林省紧紧抓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走向“新”,依靠创新激发发展动力,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促进产业延伸;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赋能全面振兴。
汽车产业集群稳步增长。今年1-10月,增加值同比增长7%,一汽省口径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0.7%和12%,销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
装备制造业取得可喜成绩。长光卫星承担并成功发射159颗卫星,其中在轨108颗,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CRRC常可研发的复兴号亚运智能动车组圆满完成了杭州亚运会的运营保障。
石化行业继续“降耗增化”,投资339亿元的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炼油化工转型升级项目已开工24套新建和改(扩)建装置。
工业企业加速“由智变数”,各类企业积极“上云”、“用数”,工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方兴未艾。
深化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抢占新领域新赛道,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吉林省的发展路径清晰而稳健。
培育新的质量生产力,吉林省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丰富的科教资源两大优势,正在加快打造“科技创新之源”。
“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开展联合研究,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吉林省发改委副主任赵树立说,“促进创新要素在吉林的汇聚和创新成果在吉林的转化。”
建设科技园,推动技术研发,促进产教融合——在长春,政府将牵头成立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委员会,与科研院所密切互动,拿出真金白银支持科研项目。
吉林省对构建具有吉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进行了定位和布局:提出了以大农业、大装备、大旅游、大数据“四大集群”成长为重点的产业,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健康医疗、新服务、新电子商务“六新产业”发展为方向,以新基础设施、新环境、新生活、新消费“四新设施”建设为保障。多点支撑、多业发展、多元化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越来越清晰。创新理念引领,发展共识更加坚定,发展氛围更加多元。
结构格局正在改善,工业基础更加坚实,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5.8%,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6.6%,新能源产业产值同比增长5.6%,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今年1-10月,吉林省用电量同比增长8.17%,达到2019年同期的118.46%。
用“绿”和“金”种出生态优势和风景,恰到好处
屏幕上的数字闪烁着,设备运转平稳。华能吉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新能源分公司检修中心员工王令山仔细阅读:“运转正常,风能不断转化为电能。”
东部长白山巍峨,林区茂密,中部平原纵横,黑土肥沃,西部湿地遍地,草原平坦——生态是吉林省的优势,绿色是吉林省的底色。
蓝天掩映,平原无边,光伏设备排列整齐,风力发电机星罗棋布。在吉林省西部,“山水三峡”工程正在紧张推进。推动风能、太阳能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盐碱地、河漫滩地等风景资源和未利用土地优势,一个国家清洁能源生产基地正在吉林省西部崛起。
长白山下,山峦纵横,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繁忙。吉林省东部水系发达,景观资源丰富。2022年7月,“山水蓄能三峡工程”全面启动,抽水蓄能发电能力快速提升。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吉林省风电机组和风力发电分别增长15.6%和53.5%。到年底,吉林省新能源装机将超过2400万千瓦,占总装机的57%。
吉林省正在赢得绿色转型的主动权。
在生产源头,以项目建设为牵引,充分释放绿色能源优势,在能源利用端,以产业升级为抓手,稳步推进绿色能源本地消费,一条完整的绿色循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正在冉冉崛起。
在大安市,风光互补制取绿色氢气和氨的综合示范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中。建成后可年产绿氢3.2万吨、绿氨18万吨,助力吉林省打造“北方氢谷”。
吉林市和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炼化产业转型升级项目雏形已现。建成后年产技术含量高、能耗低的化工原料近300万吨,与吉林西部风光发电联动,新设计用电量由“绿色电力”保障;
在长春,奥迪新能源汽车项目利用信息技术架构,使所有流程网络化,通过二氧化碳中和进行汽车制造,实施“零排放计划”...
绿色能量涌动,“两座山”产金。吉林省依托生态优势,做好了“绿水青山”和“冰雪”两篇文章。
长春郊外,莲花山下,美丽的长春冰雪新世界迎来众多游客;松花湖边银装素裹的雪道上,大青山里,传来了欢声笑语。查干湖上,冰湖鱼满为患,世界各地的游客汇聚于此,享受渔猎风光;长白山脚下,天池秘境,林海雪域,让南方游客流连忘返。
……
四季都有风景,四季都欢迎客人。吉林省着力打造全域旅游全产业链,不断丰富产品供给。吉林省旅游业从单季发展到两季,再到四季,全面发展。东西向旅游的“双产业”和“双环道”的吉林旅游产业体系发展特征日益明显。
今年中秋国庆期间,吉林省旅游收入和游客数量均创历史新高。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客运量创机场投入运营以来新高。吉林省将旅游业确定为三大万亿支柱产业之一。雪换银,“冷资源”正在全速转化为“热产业”。目前,当地政府计划在五年内将冰雪旅游收入提高到5000亿元。
稳中求进、奋发有为,抓住“关键一招”,激发振兴活力
长春兴隆铁路口岸,红旗牌新能源汽车整装待发,与众多工业零部件、农副产品一起,搭乘中欧班列,运往国际市场。
地处东北亚地理中心的吉林省紧邻沿海,精心构建大开放格局,不断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开放合作,全面加强与国家重大战略对接,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市场,对外开放应发展空。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CRRC长客股份有限公司与塞尔维亚当局签署了高速动车组车辆采购商业合同。“吉林制造”迎来“亮点时刻”——这是中国时速200公里以上高速动车组首次出口欧洲。国家铁路客车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表示,此次签约的高速动车组技术成熟、安全可靠、智能化、绿色舒适。
面向国际市场,吉林省对外开放措施不断深化,新的内外贸航线中转口岸获批,珲春国际邮件互换局成立,助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面向国内市场,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合作对接,组织党政代表团多地对接,举办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全球吉商大会、世界寒地冰雪经济大会、吉林冰雪产业国际博览会等重大招商活动...
营商环境过了关,投资必过山海关。吉林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简政放权,为企业松绑,方便群众。企业有“获得感”,来了,留了。
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了100多天,CRRC松原新能源装备产业园实现了首台风力发电机的交付。从开工到竣工不到100天,松原市郑泰新能的光伏设备组件下线;从意向到投产不到700天,吉林玲珑轮胎有限公司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效的项目开发背后,是吉林省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引领,大力推进政府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提升服务企业效率。
如今,吉林省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指数稳步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在信用中国网站公布的2023年10月全国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中,长春位列第一。
数据显示,近年来,吉林省市场主体增量不断扩大,外省企业快速增加。今年前10个月,吉林省新登记经营主体50.3万户,同比增长16.2%。前三季度,吉林省完成投资4702.9亿元,同比增长35.7%。
聚集人气,扩大投资,发展形象,加快人流、物流、信息流流通,今年以来,吉林省经济市场稳中有进,为高质量发展拓展更多空室。
新时代,新征程,新机遇。
吉林省正在推进全面振兴,追求率先实现新突破的势头,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奋进!(记者翟伟、姚坤、段旭)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更什么新什么成语,更“新”、更“绿”、更“强” 吉林奋力跃上全面振兴新台阶":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7247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