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徽州76】南溪南:别把我和西溪南搞混了。我也是传统古村落。
司马光/文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发了朋友圈求南溪南的照片。结果很多人给我发了西溪南的照片。其实别说外地的朋友,就是惠州本地人。因为近几年西溪南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对于南溪南,也叫西南,知道的人少很正常。
先解决南溪南村的名字。南溪南本名若南,意为对岸的码头,意为码头之南。这条小溪又叫新安,不是小溪,而是大河,叫做“鉴江”。上游的流水和横江在溧阳的老桥处汇合,形成的河流叫鉴江。鉴江继续往下,在歙县浦口、连江汇合,称为新安江。南溪南村在鉴江之南,西溪南在丰乐河之南,两村都叫“新安”。后来为了区别他们,把属于歙县西乡的叫西溪南,属于歙县南溪南的叫“南溪南”。
从歙县来屯溪,过花山桥下桥,偌大的村子就是南溪南。这个村庄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唐末,小江始祖江镇在此定居,葬于楠溪南。小姜的矿脉遍布惠州、六县及周边地区。他们视其为祖居。解放前,小蒋的后人会聚集在这里祭拜小蒋一世祖坟,蔚为壮观。但是,现在蒋震祖的墓里什么都没有了,剩下的也只是一点点残迹。小姜人,别说来楠溪南祭祀了,很多年轻人已经分不清自己是济阳江还是小盖江了。自称“黄南子”的名医姜夔就是这里的人。姜夔的两个兄弟,长江轩和姜培,都是徽商。他的弟弟江镇是嘉靖年间的一位学者,他是贵州公共事务大臣的左使。他编纂了《黄山博物馆藏Xi南江族谱》,并撰写了《溪涧图稿》。
现在村里的吴人口占多数,是从休宁岭(或称佘仙岭)迁徙过来的,逐渐扩散。花山桥的左手边,有两座牌楼,一座明清。这座牌楼的主人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一位学者吴钟鸣。他刚正不阿,官声很好。在南京时,他邀请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重修《山海经图》,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从国外引进的世界地图。吴后来担任陕西总管大臣和广西总督,并被追授为南京内务大臣。清代牌坊的主人是康熙桂味科的秀才吴伟奇,在贵州道(加九级)做监。按照古代的礼仪,一级以下官员的祖先、父亲会因为官职而获得同一级的谥号。南溪南的两座牌楼从未免俗,牌楼上镌刻着吴和吴伟奇的祖先和父亲的名字。两座牌楼分别书写了“三代荣辱”和“三代荣辱”的内容。
那十年浩劫,再加上南溪南毗邻黄山闹市区的位置,如今的南溪南村新建筑多,传统徽派建筑少。走在南溪的南边,我一直在努力寻找这个千年古村的踪迹。在村子的中央,有一个老年人活动中心。从房子的外观来看,应该是早年的祠堂或者某个显赫家族的宅邸。其中,院子里的几十根石柱引人注目,不禁让人惊叹。这真的是徽州有名的贵族古村!这么多石柱和地基,背后隐藏着这么多古建筑。房子虽然不好找,但是有就够了。更有甚者,牌坊上的石构件上刻着“圣旨”二字,不知它原本属于什么,主人有过什么辉煌的事迹。
每当村里有一点活动,大家都聚集在“胜利平台”。这个习惯本不该改变。只是当我去辰光的时候,村子里没有任何活动。柜台上的门关着,但台下有两个摊贩,拿着遮阳帐篷,卖衣服和日用品。平台两边的那对狮子,一身火红,色彩斑斓。不知道什么喜事刚办完。虽然狮子的底座很新,但狮子本身长满了绿色的苔藓,就像老人的白发一样,是历史的见证。胜利台旁边有一栋徽州老房子。从外面看,能感觉到它绝对够大。不知道是不是传说中的13天井“豪宅”。
走在村里,几步之内就会遇到一家豆腐店,用家家户户做的豆腐来形容南溪南是名副其实的。据查询,目前大部分豆腐店都是做豆腐干的,一部分自己零售,更多的是加工后卖给专门收购的工厂。回想起来,早在明末清初,楠溪南人就做豆腐了。不知道是哪个圣人发现了这个行当,并传承至今。但是,做豆腐肯定是辛苦的。我老家说人生有三个苦差事,撑船,打铁,做豆腐。在村里的文化墙上,有一本元代张绍写的《豆腐诗》。清朝嘉庆年间,楠溪南出现了“上生台”、“下生台”等豆腐品牌。
其实南溪南的地理位置真的很好。离市区的路不多。可以上至屯溪区的滨水旅游区和古河滨村,下到华山神秘洞。村子本身也有一个大型的摩崖石刻。剑江边上,大片的河漫滩,水美草肥,老牛独自吃草,伴着夕阳的余晖,绝对惊艳。
附录:之前写过一个关于南溪南的摩崖石刻。链接在下面。点击蓝色标题跳转阅读。
徽州人文:华山不仅有神秘洞穴,还有大型摩崖石刻,最早始于元代。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你认识南溪吗,南溪百科":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7249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