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农村集体资产抵押贷款,集体土地抵押贷款

农村集体资产抵押贷款,集体土地抵押贷款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济源市梨林镇高标准农田一片丰收景象。本报资料图片

□河南日报记者张李军

七月的济源乡村,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近年来,济源紧紧抓住农村改革的法宝,探索创新。先后承担了农村集体资产改革、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多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

如何激活沉睡的资产

7月10日,记者在济源市刘成镇花石村听到了一个新故事:以集体资产作抵押,他今年第一次从银行拿到了90万元贷款。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村里的资产活了起来。现在,资源变成了资产,资金变成了股份,村民变成了股东,村集体家的家底更厚了,老百姓的腰包更鼓了。”花石村党支部书记周庆喜告诉记者。

花石村的一小步,折射出济源农村产权改革的一大步。加快农村产权改革,有利于唤醒农村“沉睡”的资产,激发农村发展动力,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济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启动,《关于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在全省率先出台。2015年,农村集体资产股改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济源市成为我省唯一试点。

济源市农牧局副局长王迪东介绍,济源按照“确权-赋权-活权”三步走战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扎实做好确权工作后,近年来,我们对赋权、活权工作进行了充分探索。

“我当了几十年村支书,以前村里有多少资产我也说不清。”吴王镇白木坳村党支部书记张说。这并非孤例。长期以来,农村集体资产存在家底不清、权属不清等问题。

济源要做好赋权工作,做到家世清晰,隶属明确,归属清晰。

摸清“家底”后,每个村都有一本明白账。原本不清不楚的白木坳村集体资产,一清点就达2000多万元。全市总资产43.7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19.2亿元,较改革前增长39.4%。

摸清家底,确定成员后,各村对集体经营性资产进行量化,集体经济组织每个成员都有一份,权益清晰。成立了182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和343个经济合作社。

打好基础后,济源写好了生活权的文章,充分提高农村各种资源要素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探索抵押担保疏通农村金融脉络。针对产业发展好、产业弱的两类村,分类探索集体资产抵押贷款模式,共发放贷款360万元。此外,还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股权抵押贷款模式,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累计贷款1716万元。

拓展经济组织功能,对全市新成立的52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了登记编码,探索了村企联合、异地物业、乡村旅游等多种类型的集体经济发展。

改革使济源农村集体经济大踏步前进。2018年,全市88.6%的村有村级集体经营收入,十分之一的村收入超过100万元。

济源连续三年在全国农村改革大会上作典型发言,被评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中国改革年十大案例单位”、“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市”。

如何打破城乡壁垒

济源是全省唯一规划建设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多年来,不断推进改革,畅通资金、人才等要素合理流动渠道,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去年,该市城市化率为62.36%,位居全省第二。

打破“二元结构”的桎梏,济源全力构建有序的流动人口迁移体系。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向城镇,城里人在田间地头创业。

济源在全省率先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同时,建立城市人才返乡创业激励机制,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2018年发放创业贷款1726笔,金额1.8亿元。

去年11月,济源农村低保户迎来了一个好消息。低保户与城市标准持平,生活负担进一步减轻。

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体现了济源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努力。

济源在全省多项改革中一直走在前列,率先建立城乡统一的医疗、教育、养老、低保、就业等各项保障政策。推进全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平原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城乡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增强了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唐代诗人鲁通曾写道:“我在济源花洞前买了一块田。”诉说着对济源农村生活的向往。如今,在城乡一体化的驱动下,这里的乡村生活更加令人向往,城乡共同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画卷。

2017年,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成功获批,城乡一体化发展也进入升级的“深耕”期。在城乡携手共进的道路上,改革依然会激活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小农户如何与大市场接轨

今年夏天,五龙口镇秦北家庭农场喜获丰收。丰收的背后是两代新农民的故事:杨东升是农场的负责人,他的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后都选择了回乡务农。

在两个儿子的帮助下,老阳更加强大,他的家庭农场稳步发展。去年他流转土地2500多亩,收入200多万。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人”。

近年来,济源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和扶持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促进千千万万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对接。

在山区的田间地头,新型职业农民不断涌现,其中家庭农场176个,比改革前增加了一倍多。全市有农民合作社1065个,比改革前增长36.5%。着力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54家,比改革前增长31%。

新型经营主体搅动了济源农业的一池春水。2018年,流入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土地面积达到16.2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53%。

正因为如此,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在从分散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转变。

在龙头企业绿苗的带动下,济源4100多户农民从事蔬菜制种产业,山村的田地与全球种子市场紧密相连。

在山的影响下,田的改革兴风作浪,广袤的大地正在书写乡村振兴的大文章。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济源将大力弘扬龚宇宜山精神,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济源在中原建功立业。”济源市委书记张占伟说。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农村集体资产抵押贷款,集体土地抵押贷款":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7510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