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赵志锋
□本报通讯员范
1秒左右的网络延迟被犯罪嫌疑人发现后,熟练使用了疯狂的“薅羊毛”。今年7月,甘肃省兰州市公安局摧毁了这样一个利用网络购物平台漏洞实施诈骗的违法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为企业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1万元。
钻取了系统漏洞空 sub
今年2月6日,兰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接到某企业报案称,其网购平台在内部系统核查中发现,2022年3月以来,有人通过其借贷金融消费平台的系统漏洞实施诈骗,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接报后,警方立即展开调查。鉴于案情特殊,涉案金额较大,市公安局刑警支队迅速抽调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会同各部门进行精准研判。
为了尽快找到案件的突破口,专案组根据企业提供的细微线索,从源头仔细梳理,发现嫌疑人通过平台消费程序进行质押,增加消费额度,在平台商城购买品牌手机和黄金等贵重物品。
一般情况下,由于网络原因,推广金额与赎回保证金数据之间会有1秒左右的延迟。嫌疑人“巧妙”利用这微小的时间差,瞬间赎回“小金库”中的保底资金,让“一进一出”利用虚构的白线为自己谋取不当利益。
“我们在线索梳理中发现,嫌疑人作案手法相当熟练,过程极其隐蔽。如果不是企业后台技术人员及时发现止损,这种犯罪很难被侦破。”刑警支队八大队大队长贾礼堂说,经初步统计,犯罪嫌疑人累计非法获利30余万元。
在幕后,假装是
“不知道在什么平台上购物。我只知道一个自称‘何哥’的人说可以给我注册,申请2000元免抵押小额贷款,我就把手机和身份证给了他……”在调查之初,警方查获了许多实际上在平台上注册为“奸商”的人,其中一人孙谋在被警方询问时一脸茫然。他好像不知道自己的身份是在某购物平台注册的,他虚构了借贷和消费的关系。
经查,像孙这样贪小便宜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大多对诈骗过程并不知情,自愿提供个人信息和手机,只是因为利益的诱惑。
专案组意识到这条利益链背后应该另有其人,迅速调整侦查方向。通过孙某指认的小额贷款聊天群,很快锁定了一个自称“何哥”的“小额贷款中介”。
民警如法炮制,在另一个聊天群里找到了同样自称“小额贷款中介”的“牛经理”。以何某为首的两个诈骗买手机、非法套现黄金的团伙浮出水面。
“嫌疑人通过‘中间人’将诈骗的手机、黄金等物品卖出,然后‘中间人’再返还给‘下线’。他在整个过程中使用现金交易,并在幕后操纵自己,企图逃避调查。”刑警支队第八大队副大队长李净洋说。
警方调查过程中发现,嫌疑人在与大多数“下线”聊天时从不透露任何个人信息,伪装成小额贷款公司的工作人员,对“下线”的盈利渠道保持沉默,却谎称可以注册平台申请贷款。在谈妥要借的钱数后,嫌疑人用借条借钱进行虚假消费,购买手机、黄金等物品后变卖套现,然后违规赎回存款。空手套白狼。
4月19日,专案组经过缜密侦查,在兰州分别将主要犯罪嫌疑人何某、牛某抓获。
同伙相继落网。
“我没有作弊。这是平台本身的漏洞,我碰巧遇到了。充其量,这是一个薅羊毛。最不济,我把平台上买的东西退了……”庭审一开始,何某就靠着“对法律的一点了解”和警察推诿,拒不认罪。
同样心存侥幸的牛也认为自己只是偶然发现了一个系统漏洞,以为便宜不白不应该构成犯罪。
“别狡辩了,你以为删除了聊天记录,卖骗来的商品,就无法查证了吗?你利用系统漏洞解冻赎回小金库里的质押资金。其行为符合诈骗罪中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要件,已构成诈骗罪,且涉案金额足以定罪量刑。”在讯问室,民警向嫌疑人何某出示证据。
在大量证据面前,何某和牛某最终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并如实提供了发展等同伙的“下线”。民警顺线深挖,在兰州市西固区将同伙李某、王某抓获。经讯问,李某、王某主动承认了参与诈骗的犯罪事实。
4月21日,民警赶赴江苏无锡,将涉嫌向何某等人传授犯罪方法的犯罪嫌疑人陆某抓获。陆某承认了教唆何某等人利用漏洞的犯罪事实。
6月29日、7月5日,民警分赴甘肃临洮、景泰,将与何实施诈骗的张某琪、张某波抓获。
据办案民警介绍,本案中,何某、牛某等人明知商城平台与金融借条平台数据无法准确同步,存在系统漏洞。他们仍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进行虚假交易。欺诈的主观意图和恶意非常明显。这些自称“羊毛党”的犯罪嫌疑人利用系统数据同步时间差的漏洞进行非法获利,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犯罪。
目前,何某、牛某、陆某等7名涉案犯罪嫌疑人均被依法批准逮捕,并分别以诈骗罪、传授犯罪方法罪移送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来源:法治日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利用网络延迟对购物平台“薅羊毛” 警方破获一起新型网络诈骗案":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0200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