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信息科技资金投入总额205亿元,数字化转型取得一系列标志性应用成果。
营业收入首次突破7000亿元、净利润增速达双位数、不良率下降……3月30日,农业银行发布了亮眼的2021年度业绩数据。
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农行总资产突破29万亿元,贷款余额17.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万亿元,新增贷款投放创历史新高。实现营业收入7,199亿元,增速9.4%,同业第一;净利润2,419亿元,增速11.8%。同时,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不良贷款率1.43%,比上年末下降0.14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7.13%,比上年末提升54个BP。2021年,农业银行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实现了规模、质量、效益均衡协调发展。
在业绩报告中,农行数字化转型成效颇为亮眼。农行将“全面实施数字经营战略”作为全行三大战略之一,从科技支撑、智慧渠道建设、企业级架构与大数据应用四个关键领域,实施数字化转型“十大工程”。
2021年全年,农行信息科技资金投入总额205亿元,同比增长12.2%,数字化转型取得一系列标志性应用成果。形成了完备的线上信贷产品体系,“农银e贷”增速63%、余额突破2万亿元,线上供应链融资突破1,000亿元,线上信贷经营能力稳步增强。智能服务持续改善,2021年远程银行智能机器人服务客户1.87亿人次。
随着金融科技对银行业赋能的效应进一步显现,金融科技正不断改变传统银行业的格局和秩序。农行也正稳步打造与数字化时代相适应、与自身发展战略相契合的数字化银行。
打造线上智慧“新银行”,手机银行月活客户超过1.5亿户,居同业第一
掌银现已成为各家行线上经营的主阵地,疫情发生以来,掌银更是成为“零接触”获客活客的重要利器。农行从战略高度把掌银定位为线上智慧银行“新银行”,加强平台迭代与产品创新,深化数据智能应用,线上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截至2021年末,手机银行月活客户超过1.5亿户,居同业第一,注册用户超过4亿户;交易金额86.27万亿元,同比增长13.6%。
数据表现的优秀来源于农行优化服务的持续努力和发展逻辑的持续迭代。其中,两个方面的措施值得行业重点关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发展方案和思路。
第一,加快掌银更新迭代。2021年农行累计完成以掌银7.0版为代表的10次版本更新,平台迭代速度和基础能力大幅提升。并推出语音助手,支持连续对话及多种自然问答,在语音交互中识别用户意图,完成查询、转账、产品购买等线上服务引导,实现了“掌银+小程序”的生态体系布局。
第二,拓展服务客群范围。推出掌银“乡村版”,提供乡村振兴理财、“惠农e贷”、惠农通服务点等专属服务产品。推出掌银“大字版”,服务银发客群,并在同业率先引入了“一键直达”人工客服。推出藏文、维文服务,有效解决少数民族用户使用中的语言障碍。
农行副行长徐瀚在业绩发布会上介绍了农行掌银2022年的优化策略。
一是优化客户体验,推进场景拓展,丰富产品供给。深化“用户旅程”,理顺金融产品、生活场景、营销活动等服务流程,提升使用的便利性和顺畅度。
二是构建差异化多层次服务体系,持续优化乡村版、大字版建设,面向边疆少数民族群体,丰富藏文、维文、蒙文等多语言的服务内容,面向城市属地群体推出“一城一面”专属城市专区建设。
三是打造线上线下联动协同的服务平台,加强掌银与网点营销PAD自有渠道、自助设备的互联互通,将掌银打造成超级枢纽。
强化科技赋能乡村振兴,让“三农”金融插上科技的翅膀
农行长期扎根县域农村,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具有网点人员、金融科技、体制机制、产品政策、集团联动、风险防控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农行行长张青松在发布会上表示,农行坚持把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全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
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农行县域贷款余额6.2万亿元,新增9,130亿元,增速17.2%,余额占全行贷款比例达36%。增量、增速、余额占比均创近十年来新高。
年报中,农行数字乡村金融服务成效颇为亮眼。
农行在“三农”金融科技领域探索起步较早、数据系统支撑较为充分,推出了“惠农e贷”、“三资”管理平台、智慧乡村场景建设等一批拳头产品服务。
“惠农e贷”是农行服务农户的便捷化、批量化线上融资产品,采用小额信用线上办理为主,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农户通过农行手机银行申请,由系统自动审批,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农户贷款服务,贷款随借随还、循环使用,充分贴合农户资金需求特点,解决了农户融资难、担保难、融资贵等问题。
张青松在发布会上表示,“我举个‘惠农e贷’的例子,‘惠农e贷’余额5447亿元,增速54%,服务368万农户。大家可以算一算,农户贷款的平均金额是15万元左右,是非常普惠的贷款品种。我们的人员、网点没有增加,要做那么多单笔金额很小的农户贷款,农户又分散,所以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去做,运用我们的手机银行、数字化风控、数字化转型成果来做,有效率地做了农户贷款。我们要全力做乡村振兴金融服务领军的银行,必须走数字化转型之路。”
另外,随着乡村振兴发展的深入,农村集体“三资”(农村集体资金、农村集体资产和农村集体资源)管理工作被摆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为满足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需要,农行开发“三资”管理平台,不仅协助县、乡、村三级政府有效管理集体资产、资源、资金,还整合了产权交易、乡村治理、金融服务等多种功能,真正实现对农户、农业、农村的综合化服务。截至2021年末,农行“三资”平台已在全国908个县上线应用,覆盖12.3万个行政村。
农行还积极推广智慧农业、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场景金融,让农行金融服务嵌入农村农民生产生活各领域、各环节,“让数据多跑路、让农民少跑腿”,着力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效能。2021年,农行县域特色金融场景总数达1.2万个,比上年末增加7,537个。
小微企业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综合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
小微企业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普惠金融的实践中,银行等金融机构面临的两难问题是如何既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又能控制风险。在过去服务小微企业的实践中,由于银行较难获得小微企业真实的经营和信用状况,发展普惠金融业务存在限制。
农行的“破题之策”是加强金融科技与传统信贷的融合发展。农行近年来大力推进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快小微金融产品创新、系统建设,搭建了专门的小微服务平台,通过各类产品、流程、管理工具的创新与应用,有效拓展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为普惠金融领域提供了新动能。
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农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万亿元,增速38.8%,连续三年超过30%,连续12年完成监管要求,超出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目标,找到了一套发展普惠金融的方法论。信贷客户191.6万户,较上年末增加34.8万户,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从定价来看,农行2021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10%,较上年稳中略有下降,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
此外,农行持续完善普惠金融数字化风控体系,充分运用数据交叉验证,优化风险识别系统,实施全流程风险防控,普惠贷款不良率0.73%,较年初下降0.22个百分点,目前看来风险可控。
在优化创新线上产品体系上,农行不断完善分层分类的产品创新机制,先后推出首贷、续贷、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等领域的创新线上产品。
针对小微企业数据积累不足等问题,农行对接全国信用信息平台,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合作,引入工商、税务、海关、社保、司法、公积金、政府采购、知识产权等多维度数据,形成了日益丰富的小微企业数据资产,打造“小微e贷”线上产品体系,实现贷款线上“秒申、秒审、秒贷”。
无论是第一次贷款的小微企业、纳税良好的小微企业, 还是有厂房的小微企业,或是需要延续贷款的小微企业、长期贷款的小微企业,都能在农行找到合适的产品,申贷手续线上操作,省去了以往的繁琐环节,“秒申秒贷、随借随还”。
此外,农行实现了小微企业在线预填开户信息,在客户授权同意的前提下,通过实时调取、返填和核验工商资料,避免手工录入中可能出现的企业信息不完整、不准确问题;利用电子营业执照增强业务自助化和自动化水平,不仅使柜面开户处理时间进一步压缩30%以上,还有效解决了虚假开户、联合骗贷、企业“被开户”、法人“被信贷”等问题。据了解,农行小微企业全流程开户时间由平均4个工作日压缩到2.5个工作日,小微企业开户体验有效提升。
张青松在会上表示,“在当前宏观经济面临三重压力之下,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业务经营面临一定的困难,农行是国有银行,有责任也有能力施以援手,这是互利共赢的必然选择。我们有信心在有效服务实体经济、严格落实国家减费让利基础之上,实现自身的商业可持续发展。”
金融科技发展已驶入快车道,正成为驱动金融变革的重要引擎。农业银行也正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以面向“三农”普惠的数字金融服务日益为实体经济创造更大价值。金融科技正使更多的不可能变为可能,让更多人共享现代金融服务,也带来新的市场空间。在金融科技的变革中,率先转型的银行也将赢得先机。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农业银行:数字金融转型深入推进,手机银行月活客户同业第一、“农银e贷”余额突破2万亿元":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pt/462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