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在潼南区新生镇兴三星合作社近500亩的蔬菜基地里,白菜苗、儿童蔬菜苗绿意盎然,生机盎然。
80后合作社负责人戴红春带领村民打理汛期后新补种的菜苗,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目前,这些新的菜苗即将移栽,将于11月底供应到重庆主城区的菜市场。“这个蔬菜基地能够在洪水过后迅速播种和恢复生产。多亏了央行再贷款政策的支持,这笔资金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戴红春说。
戴红春的运气并不是个例。据悉,今年7月进入汛期以来,人民银行重庆分行指导辖内金融机构用好支农小额贷款,为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金融服务。在受灾严重的潼南区,人民银行合川分行按照市分行的部署,引导银行通过现有贷款展期、简化审批流程、减费让利等方式,大力支持受灾主体恢复工作和灾后重建。截至9月15日,该行辖下潼南、铜梁、合川法人金融机构共走访市场主体3638户,投放相关贷款13.87亿元,为近千家受灾客户发放贷款5.19亿元,减免收费让利268万元。
在潼南区新生镇兴三星合作社蔬菜基地,村民正在打理补种的蔬菜苗。Ray拍摄的照片
发挥“银担直联”优势,高效帮助受灾农业企业恢复生产
潼南区是成都、重庆重要的“菜篮子”和蔬菜供应基地。戴红春经营的潼南兴三星股份合作社是一家从事蔬菜种植和农产品销售一体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玉米、茄子、冬瓜、南瓜、儿童蔬菜、白菜等都通过了农产品绿色认证。
“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基地被淹严重,150亩高粱被淹在土里,剩下的200亩高粱也不同程度受灾。此外,还来不及转移20多吨化肥和被冲走的设施设备。损失达90多万元,复产资金缺口巨大。”戴红春说。
就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重庆银行潼南支行到新生镇了解情况,宣讲政策。“洪灾发生后,根据人民银行重庆分行下发的对接清单,该行与重庆单农集团联合启动贷款应急机制,将客户经理分成四组,深入受灾乡镇进行走访,为受灾客户开辟绿色审批通道,现场收集资料进行审批。”重庆银行潼南支行副行长路祥表示,借款人无需提供抵押物即可获得信贷支持,所有受影响的客户将执行一年期LPR利率,并获得中国人民银行小额再贷款政策的支持。
该行作为与重庆农行集团系统直连的银行,充分发挥网上系统互通优势,实现网上调查、审批、签约,大幅提高业务办理效率。
“银行和担保公司的工作人员一直找上门来。我都没出门。信息是在基地提交的。”戴红春说,“现场提交材料审核后,隔天就收到一笔50万元的贷款资金,年利率只有3.45%,为基地恢复生产提供了很大帮助!”
补种后的新菜苗即将移栽,戴红春露出幸福的笑容。Ray拍摄的照片
据了解,截至9月20日,重庆银行潼南支行与重庆单农集团合作,利用“好企助农贷”特色信贷产品,向27家受灾市场主体新增发放担保贷款763万元,以实际行动支持受灾企业恢复生产。
“党建+金融”网格化服务畅通受灾客户融资渠道
在潼南区塘坝镇石花村,一个又一个鱼塘在碧波荡漾,秋天格外美丽。36岁的佩森用智能喂食器往家门口的鱼塘里扔鱼食。平静的水面立刻被打破,传来一阵唧唧声。许多鱼苗探出头来争抢食物。
Pearson用智能投饵器投鱼食。Ray拍摄的照片
“这是塘坝镇政府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潼南支行委托渔协新补充的鱼苗,费用我和渔协‘各出一半’。”一个多月前,裴森承包的近90亩鱼塘因暴雨洪水变成了“汪洋”。“受灾30亩,鲈鱼损失2万多斤,损失金额40多万元。”裴森说。
大量鱼苗被洪水冲走,资金投入得不到回报。剩下的鱼需要大量饲料才能持续供应到年底,这让流动资金短缺的佩森很着急。
让裴森没想到的是,灾后第二天,重庆农商行潼南支行塘坝分理处的工作人员来到他的养殖基地查看损失。得知他因灾急需补种苗木,但又缺少流动资金,他立即收集资料。没有任何抵押,他和重庆市农业担保公司采取“见贷随取”的模式,很快借给裴森50万元,“多亏了这笔资金,我的鱼塘又盘活了。”裴森感慨道。
“这笔贷款使用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资金,利率低至3.45%,比普通抵押贷款低60 BP,为客户节省3000元利息支出。”重庆农商行潼南支行行长杨凯表示,为做好防汛救灾金融服务工作,重庆农商行潼南支行积极开展“党建+金融”网格化服务,落实至少两名信贷人员主动到潼南区304个行政村(社区)进行上门对接,逐户走访镇街商户和养殖客户,摸清其灾后资金需求,畅通受灾客户融资渠道。
截至目前,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潼南支行充分利用人民银行支农支小政策,向受灾地区发放贷款429笔,金额2.58亿元,为客户节约融资成本200余万元。对因洪涝灾害出现暂时还款困难的中小企业和农户,不盲目停贷、断贷,通过续贷、展期等方式减轻受灾企业和农户还款压力,续贷金额2.8亿元。同时,加强与担保公司的合作,推行“按需贷款”模式,发放担保贷款8900万元,全面满足受灾客户的资金需求。
央行再贷款给种植业“输送氧气”,大大减少了受灾农业的损失。
秋天的午后,潼南区的益达柠檬种植园安静祥和。花园里的柠檬树挂满了蓝色的果实,香气扑鼻。34岁的经理廖磊(音)正忙着和柠檬园的农民一起给柠檬装袋。要不是柠檬皮上留下的“泥印”,谁也不会想到,就在一个多月前,这里发生了洪水。
在潼南区亿达柠檬种植园,廖磊正在忙着给柠檬装袋。Ray拍摄的照片
廖磊是潼南区白子镇金盆村有名的柠檬种植户。目前,其经营的柠檬园种植面积1000多亩,年产柠檬1500吨,年产值500多万元。受洪水影响,今年种植的500多亩柠檬树不同程度受灾,损失预计超过50万元。
“洪水导致柠檬树被淹,柠檬品质受损,市场折价50%。部分柠檬树被淹,幼果坏死,直接损失超过10万元。”廖磊介绍,“灾后种植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雇人抢救柠檬树和果实,包括排水、洗果、套袋、追肥、抗病毒,种植成本大大增加。”
让廖磊高兴的是,由于中国人民银行支持农业的再贷款政策,他很快就得到了银行贷款的支持。闽南民生村镇银行在洪灾后第一时间上门了解情况,宣讲政策。了解灾情详情后,立即为他开通了绿色审批通道,并以信用方式发放了30万元贷款,让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潼南民生村镇银行负责人参观对接廖雷柠檬园。Ray拍摄的照片
“这笔贷款帮我度过了难关。水果清洗的智能新设备已经到位,冰柜的投入也扩大了。因为政府、银行等各方的帮助,我的损失降到了最低。”廖磊感慨道。
事实上,作为潼南区柠檬产业的核心基地,受白子镇影响的柠檬园远不止这一家。渭南区白子镇副镇长戴说:“白子镇的柠檬种植面积有4万多亩。洪水过后,因为银行机构和政府担保公司的共同努力,摸清了灾情,开展了灾后重建服务,大大降低了全镇的农业损失。”
期间,人行合川支行加强再贷款使用,确保资金供应,向人行重庆分行申请新增支农再贷款额度3000万元。据人行合川支行党委委员黄玉华介绍,该行及时组织人力赴受灾严重的潼南区,召开新增再贷款额度推介会,督促辖内银行加大走访接力力度,充分利用新增再贷款额度,精准帮扶受灾主体“一户一策” 优化创新“再贷款+”专属信贷产品,加快信贷审批和放款流程,加大“长江重庆融通”再贷款支持网上申请宣传力度。
潼南民生村镇银行工作人员向受灾客户讲解再贷款政策。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分行供图
据了解,为推动政策落实,灾情发生以来,潼南民生村镇银行已走访受灾农户200余户,救助受灾群众500余人。利用人民银行新增再贷款额度,发放新增贷款31笔615万元,通过缓、升、降利率支持38户客户灾后恢复生产重建,为受灾群众降低融资成本15万余元。
人民银行重庆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行将继续推动当地法人银行用好‘1+5+N’金融服务港湾和‘长江裕融通’普惠小微在线融资服务平台,广泛挖掘受灾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充分发挥央行政策性资金的低成本优势,充分利用这一新增支农小额再贷款额度,有效降低受灾主体融资成本,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救灾和灾后重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雷)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灾后重建贷款逾期会消除吗,灾后重建贷款条件":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0890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