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碧桂园调整“一体两翼”战略的组织架构后,另一家头部房企也选择剥离过去打造的“一主翼”战略的部分业务。
5月31日晚间,保利发展发布公告称,将直接或间接向控股股东保利南方转让保利乐和教育、艺术教育、保利小贷三家标的公司的股权及相关债权,预计交易总金额为13.37亿元。其中,艺术教育是保利发展、保利文化等合资公司的平台,持有乐和教育18.5%的股权。
同日,保利发展旗下的保利地产也披露了转让保利乐和教育股权和债权的交易。
上述关联交易涉及三家标的公司,成立于2015-2018年,也是保利等房企多元化的密集期。
过去,在“赛马”机制的竞争氛围下,房企的战略延伸触及建筑、物业、商业、公寓、物流、养老、金融等领域,很多新业务都是自下而上探索实践的产物。
例如,保利乐和教育最初是由保利武汉公司孵化的。在2008年至2018年期间,吴在武汉公司负责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据新媒体报道,吴被调到保利地产,教育也是她的主导业务之一。
保利小贷定位于为房地产客户、小区业主、上下游企业提供贷款,典型模式为“首付贷”。近年来,保利发展销售规模快速增长,去年已进入TOP3榜单。但这些业务仍然缺乏独立发展的能力,贡献并不多,最终成为冗余资产,被剔除出上市平台。
多年前,面对房地产主业的不确定性,包括保利在内的众多房企开始了扩表之旅。如今,面对主营业务的不确定性,他们主动缩表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两翼”资产剥离
万科在2012年提出了“白银时代”的理念。此后,房企转型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以保利地产(更名前)为例。截至2014年底,公司先后建成了信保基金、养老地产“和谐会”、保利业务平台,并成立了海外业务部。
2015年3月,保利地产管理层在年度业绩会上提到,年内公司新业务一方面将聚焦社区,包括商业运营、社区商业、社区养老、地产金融,另一方面可能通过并购实现跨越式发展。
同年10月底和11月初,保利小贷(全称广州保利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保利乐和教育(全称保利乐和(珠海)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注册成立,标志着保利金融和社区配套服务进一步拓展。
其中,保利乐和教育定位为保利旗下的教育品牌,早期服务群体为0-18岁儿童,后改为0-22岁儿童。主营业务为儿童启蒙教育、艺术培训、国际教育,产品线包括亲子中心、幼儿园、艺术中心、乐和华美国际学校。
观点新媒体从接近保利的人士处获悉,保利乐和教育最早是从保利地产武汉公司发展业务的。自2008年以来,吴在武汉公司工作了十年。曾任区域公司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分管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物业管理,也曾担任乐和教育总经理。
2018年6月,吴调任保利物业总经理,但仍保留保利教育法人及总经理职务,并于2022年9月担任子公司董事长。
接近保利的人士还表示,教育一直是吴的业务。
股权结构方面,保利乐和教育在2018-2020年引入广东华美国际、深邦文化、保利艺术教育等股东,通过引入内外部股东,实施股权混合,增强企业活力。
同时,在业务发展方面,乐和教育曾经与保利相关的业务场景相结合,包括对住宅项目的教育支持和物业管理平台推广的服务。但也缺乏市场化发展,依赖关联交易不利于企业独立性建设。
官网数据显示,保利乐和教育自2016年成立以来,已形成全国六大经济圈的业务布局。中国签约项目150多个,包括130多个幼儿园、25个艺术中心、2个国际学校,分布在22个省65个城市,已开业运营项目50个。
根据最新的出售公告,保利乐和教育2021年和2022年的税后净利润仅为405万元和404.4万元,截至去年底经审计的净资产仅为-4404万元左右。
至于保利小贷,与保利发展的核心理财平台信保基金的定位不同。前者专注于打造以“房地产+金融”为特色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致力于提供购房、理财、民宿等一站式金融服务。后者主要是产业投资、并购整合、资产管理的私募股权基金。
但相同的是,保利的小贷业务也契合保利的地产业务。
根据2017年的新闻稿,保利小贷基于保利地产在中国拥有的197个项目和1500的销售业绩,开发了多种金融工具。
据新媒体查询,近年来,保利在佛山、苏州、合肥、郑州、中山等地被购房者指出涉嫌“首付贷”,提供资金渠道的正是保利小贷。该公司目前由保利发展持有94%的股份,保利投资持有6%的股份。
年报还透露,保利开发的非流动资产中,贷款及垫款余额由2018年的3.2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17.92亿元,主要是小贷业务扩张所致;随后两年减少,截至去年年底仍有11.85亿元。
与之相对应的是,保利的合同销售额在2022年之前持续增长,去年有所下降,但销售规模仅次于碧桂园。
截至今年3月末,保利小贷总资产15.42亿元,净资产13.06亿元,也是保利发展最重要的子公司。
不确定条件下的表约简
发展小贷业务,实现地产与金融的紧密结合,并不是保利发展的独特探索。其他房企如金科也成立了易科小贷,中介平台世联行建了世联行小贷。
甚至在最近两年,房地产流动性紧张,销售受阻的情况下,房企在广州、惠州等地尝试“首付贷”的营销方式。
虽然在公开报道中,小贷公司提供的产品模糊地指的是消费贷款,但资金还是会通过一些渠道流入房地产,为购房者提供资金杠杆。这种现象在政策层面并没有得到支持。比如5月份,惠州、深圳等地的住建局或房地产中介协会相继下发文件,明确禁止“首付贷”和“零首付”。
房地产经营环境的变化,让很多房企意识到,高速发展的时期已经过去,粗放式发展需要逐步被精细化运营取代,效益高于规模,行业逐渐从扩表转向缩表。
在保利的发展中,近两年相关战略调整明显:2018年,公司升级“一主两翼”战略,以房地产投资开发为主业,以综合服务和房地产金融为两翼,但自2021年起,这一表述已很难在年报中找到。
如保利发展在2022年年报中表示,公司结合行业发展新趋势和市场新特点,坚持以房地产投资开发为核心,在美好生活服务、产业金融等业务集群取得进展。
尤其是刘平出任董事长后,保利发展推动的组织重构包括提拔一批年轻干部,在集团总部增设房地产管理中心、产业管理中心、风险管理中心,推动湾区公司吸收合并粤东公司,苏通公司、江南公司并入区域内的苏洲公司。
观点新媒体还了解到,2022年7月,保利正式成立保利商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保利商旅),整合商业、酒店、旅游产业三大业务板块,由集团副总经理潘志华担任董事长,保利商务董事长江宁林担任总经理。
保利发展将保利商旅的整合成立描述为加强专业能力建设之举,但公司很少公开提及老平台保利商务的未来发展规划。目前保利商业的控股股东还是保利发展,但对外合作基本变成了保利商旅。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包括保利乐和教育、保利小贷在内的原“两翼”战略框架下的业务剥离,不过是保利在新时代组织重构的又一个缩影。
更何况剥离的业务很难有物业、商旅等市场化发展的能力,对于保利来说还存在拖累报表的问题。比如,在业绩贡献较少的情况下,剥离保利小贷并不会影响上市公司的利润,但上市公司由于十几亿的资产,利润率得到了提升,返还的现金也可以用于其他资源配置。
保利地产在公告中还提到,预计公司通过转让持有的保利乐和教育13.875%股权,将录得收入111.13万元(未扣除税项及费用),公司拟将所得款项用于补充一般流动资金。
出售非核心业务也是房地产行业的普遍现象。这些业务是房地产企业实施“赛马”机制、广泛探索多元化转型的结果。他们被期望成为应对房地产主业不确定性的手段,扩张是为了寻求第二条增长曲线。但随着规模成为负担,业务重心让他们成为受害者。
更重要的出售目标是房地产和商业、酒店和其他公司。仅2022年,中南建设、中粮控股、禹洲集团、佳缘国际、首创置业等已出售或准备出售物业管理平台,世茂、滇城投、R&F等房企已出售旗下酒店等资产。
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资产的相对价值较高,出售更多与企业的现金流困境有关,而非业务发展不顺利。
在其他较为边缘的业务中,据新媒体查询,2019年,施琅绿色集团宣布向控股股东出售长租、物业管理咨询、园林绿化等5项处于亏损阶段的业务,净收入9.81亿元;2020年以来,世联行陆续出售世联行小贷持有的信贷资产,以及世联行住房的资产管理。
2022年1月,祥生控股集团以3.37亿元出售浙江向日葵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后者在建项目为诸暨一号健康养老中心;同年7月,新城开发计划向横店影视出售128家星艺影院。
此外,今年5月23日,金隅集团挂牌4家养老子公司100%股权,涉及“艾欣”养老品牌相关项目。另一家国有企业华润置地也提到,计划逐步退出杨康板块。
这篇文章来自Viewpoint.com。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保利集团退出房地产,保利房地产系列":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0891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