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月能挣2000多,我老婆在其他企业工作能挣3000左右。加上2万块的地租,一年赚7万多不成问题。我们不仅脱贫了,日子也越来越好了。”9月8日,青冈县长生乡的王春杰在香菇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菇棚里干活时,说起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2011年,这个县被列入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至今仍是全省十大薄弱县之一。为使全县90个贫困村、11万贫困人口彻底脱贫,县领导精心谋划,瞄准致贫原因精准扶贫,突出企业带动、村社联合、资金扶持、资源整合四种产业扶贫方式,让越来越多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发展工业是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摆脱贫困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这个县发挥农牧业资源优势,引进海南茂源集团和牛养殖加工项目,注册了黑龙江明发和牛业有限公司,围绕这个龙头企业,引导农民和企业合作发展、养牛脱贫致富。2012年,该区投资483万元,在六合镇一发村建设了6300平方米的高标准养牛圈舍。今年投入扶贫资金1000万元,建设了4个万平方米的种公牛站、种公牛房、育肥牛舍。此外,在六合镇全敏村投资700万元,建设基础奶牛养殖房6000平方米,实现集中养殖、肉牛养殖。同时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扶贫模式,固定资产归项目村所有,与有固定资产的企业合作分红。年分红基金达到150万元,主要用于贫困户购买基础奶牛补贴。目前,全县养牛已覆盖107个村3950户,全县农民养殖和牛比普通牛可增收近800万元。
该县因地制宜,采取贫困村与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的模式,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2012年,该县利用区财政资金500万元,在市民镇和农机合作社大院内建设了1800平方米高标准智能温室和3座1200平方米日光温室。每年有200户农民直接受益,户均受益可达3000元。2014年,长生乡兴东村村民张连友带领25名村民集资700万元,成立了香菇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全县整合扶贫资金580万元用于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蘑菇合作社已建成蘑菇棚20个,蘑菇棚120个,生产车间1个,年产值600万元,纯效益100万元。
该县作为全省扶贫小额信贷试点县,2014年获得省财政10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从全县90个贫困村中选择15个贫困村,按照1: 1的比例,以“农民入股、财政拨款”的形式进行试点。目前已在8个贫困村开展试点。共有771户贫困户参与入股,入股资金540万元。贫困户可享受分红资金46万元,贷款户可节省利息21万元。通过这种信贷,贫困户不仅获得了分红资金,还解决了发展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
该县积极整合发展改革、水利、农业发展、扶贫开发等资金,对旱地改水田基本投入给予支持。三年来,水稻种植面积年均增加1万多亩,全县水田面积达到6万多亩。2014年,全村投资200万元,在杏花镇桐泉村建设105个水稻育秧大棚,带动105户贫困户发展水稻种植,可为全村增收330万元,人均增收1800元。2014年,劳动镇跃进村依托靠近县城的优势,引进开发企业,在青冈六中西侧建设了4栋住宅楼。为妥善安置贫困村民,项目资金1122万元,搬迁劳动镇跃进村两个村116户农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不仅改善了贫困户的生活环境,也促进了贫困户增收致富。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50000实现产业扶贫,青冈推出四种产业扶贫路径有哪些":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1610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