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迫在眉睫,致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蒙自市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政策并精准实施,让金融贯穿始终,帮助群众及时脱贫,稳步致富。
看到一圈小猪,冷泉镇楚冲村委会楚冲村的小伙子张国明笑得合不拢嘴。正是在金融政策的帮助下,他以8万元的创业贷款起家。经过苦心经营,他不断扩大规模,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种植了40亩沃柑和20多亩糖橙。通过种植和养殖的结合,他开始有了收获。2018年,在他的不断努力下,他们家终于摘掉了贫困户的穷帽子。
张国明说:“各级政府都支持我。当时8万创业贷款的第一笔贷款,我没有收到任何利息。现在我解决了经济困难,行业也顺利步入正轨。”
一个人不富裕。
为了带动和帮助村民共同致富,张国明充分利用“5+5+2”金融政策,再次扩大养殖规模。今年年初,金融部门了解到张国明的融资需求和创业想法后,主动为他服务,迅速办理了50万元的农业专项贷款,解决了张国明的燃眉之急。目前,张国明养猪场共有70头母猪,每头母猪每年产下两只小猪,平均每胎10只。按照目前的市场情况,仅凭这一点,他的年收入就能达到100多万。
在金融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蒙自的扶贫产业如火如荼。说起金融贷款,明久镇明久村委会明久村二组的曹德昌尝到了甜头。曹德昌家以前是建档立卡的。因为现实是人多地少,曹想通过发展养殖业来改变贫困的面貌。因为没有资本,他买了几头猪,但只能修修补补,依然改变不了现状。
2017年,曹德昌通过小额贷款获得了5万元贷款,逐步扩大了养殖规模,从原来的家庭式养猪,发展成了每批能养100头以上猪的大型养猪场。曹德昌说:“国家给我们的扶贫政策,我借了5万。我们去年养猪赚了钱,卖了80多万。”
像张国明、曹德昌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今,在蒙自的乡镇,除了统一建设的大型农场,山区百姓自建的小型农场也随处可见。他们大多通过“5+5+2”金融政策和小额信贷政策,在致富的道路上逐步发展壮大。
资本是工业发展的命脉。
为建设和巩固脱贫致富之路,蒙自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5+5+2”金融改革政策、小额信贷等一系列金融政策,解决了中小企业和农户特别是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不敢贷的问题,通过提高额度、分担风险、降低利率等方式,探索出适应中小企业和农户个人发展的新型融资方式。
截至目前,在金融政策的支持下,蒙自市新增经营主体287家,枇杷、石榴、桃等水果3000公顷,大牲畜1.28万头。全市53家农业龙头企业和89家新型经营主体参与扶贫,实现了具备产业发展条件的贫困人口全覆盖,建成了23个养牛示范村和35个中小型示范企业。
如今,在蒙自,“森林乡村、生态家园”建设,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现代农业质量是双升,种养、种植特色产业突飞猛进:建成22个千亩标准化林果基地,水果种植面积增至28913公顷,产量居全州第一,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380余户;果业被列入全省20个示范县名单,蒙自市被中国园艺学会石榴分会授予“中国石榴之城”唯一荣誉称号。
蒙自市扶贫办副主任李朗说,产业扶贫是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近年来,在金融政策的支持和帮助下,蒙自扶贫产业呈现良好态势。
目前,西北地区的乐乡镇、明久镇采取“政府+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建档立卡+基地”的扶贫模式,大力推进苹果小镇、示范园建设。智村镇还结合实际,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实施枇杷基地建设。通过一系列精准措施,农民被紧紧贴在了产业链上,既丰富壮大了集体经济,又稳定了贫困群众收入,全面提升巩固。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蒙自市贷款公司,蒙自贷款公司有哪些":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1847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