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乐都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支持的决策部署,聚焦易地扶贫搬迁重点工作,从抓党建、培育产业、帮扶就业、保安全、防返贫、促和谐六个方面精准发力,逐步实现了搬迁群众“搬得出、留得住、有产业、能致富”的总体目标。“十三五”以来,共搬迁16个乡镇160个村8493户28639人,建设集中安置点12个,其中楼房安置小区4个,庄廓安置点8个,集中安置6622户22516人,从根本上改善了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易地扶贫搬迁+党建促进社会融合。坚持持续服务、政策一致、分类施策。原乡党委、原村党支部、村委会负责对8个庄廓安置点、孟园居、徐家台进行统一管理服务。七里店安置社区属地港沟街道办事处成立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抽调迁出地、迁入地、区相关部门人员成立便民服务工作组,在安置社区设立就业服务、子女上学、民政救助、户籍迁移等便民服务。
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培育,确保群众增收。按照“适种、适菌、适畜”的原则,加强后续产业的孵化培育。梦圆居、七里店安置小区利用规模大、人口多、密集集中、交通便利的优势,建设商铺3间9975.04㎡,农贸市场1间382.66㎡,已完成出租常态化经营。扶持两个纪念品、服装加工作坊,吸纳贫困群众、残疾人等92人就地就业,年人均收入2万多元。建设苍岭顶生态农场1个、高家安置点旅游街1条、李嘉豪和徐家台食用菌生产车间2个,拓宽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增收渠道。同时,严格落实国家关于搬迁群众继续享受国家惠农扶贫政策的要求,保持原有土地(草原)承包经营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惠农扶贫政策不变,彻底打消搬迁群众的疑虑。
易地扶贫搬迁+就业转移,拓宽增收渠道。坚持“上马送一程”的原则,区就业局和涉及搬迁的镇建立搬迁劳动力和农民工就业信息台账,搭建就业信息平台,推送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确保搬迁劳动力及时转移。全区有搬迁户5990户,劳动力14275人。目前就业5902户,劳动力12342人,基本实现了一户一劳动力的目标。
易地扶贫搬迁+安全管理,守护美好家园。区乡村振兴、住建、消防等部门对居民住房建设和消防安全进行专项检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疫情防控网格化精准管理服务,有效提高搬迁群众自我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红白理事会的成立,村规民约的制定和完善,法治的推进,德治、法治、自治意识不断增强;开展“防范风险、消除隐患、减少事件、确保安全”专项行动和公安、交通、城管联合执法巡逻,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精准打击和防范力度,不断提高搬迁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易地扶贫搬迁+防返机制,巩固扶贫成效。严格按照《青海省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实施方案》的部署要求,扎紧防止搬迁群众返贫的篱笆,形成快速检测、评估响应、精准帮扶、动态清零的防止贫困监测帮扶体系,巩固扶贫成果的监测帮扶机制, 建立全员到户、小额贴息贷款产业培育、创业就业综合服务、贫困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扶持体系,有效确保搬迁群众不返贫。
易地扶贫搬迁+典型示范,构建共建共治格局。针对扶贫搬迁安置区管理服务存在的困难,以社会市政治理现代化试点为契机,在七里店社区开展试点,以智慧社区为重要抓手推进社区治理。成立了七里店社区规范化管理领导小组和社区综治中心,下设党群服务中心、警务室、调度室、委办局、医疗服务中心、物业管理公司等6个分支机构,打造智慧社区信息服务平台。从党建管理、人口管理、车辆管理、社区服务、刑侦协助等15项安防智慧贴心实用应用入手,通过安装门禁、楼宇监控、采集人口和车辆信息、增设医疗服务、心理咨询等服务机构,增加服务项目,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形成“1+6+N”全方位管理服务模式,推进社区服务管理扁平化、精细化、智能化、高效化。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乐都区脱贫,乐都扶贫局在哪里":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244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