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位于河湟谷地和西宁兰州两个省会城市之间。是兰州经济圈和西宁经济圈之间的重要节点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地,投资创业的热土。漫长的黄河流经这里,成为孕育人才的摇篮。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速,一批批有志青年在这片沃土上拔地而起。这里有企业家,有感人的故事,有可喜的成绩。他们用智慧和努力,绘就了新的画卷,传播了海东的美名,展示了海东的新形象,开启了海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篇章。
这是一片创业的热土。
说到网上订餐(送餐),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美团”。现在海东人也有了自己的“美团”,就是海东河湟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叮咚,你有新的外卖订单。”还没来得及坐下,就听到张彦海手机语音播放的一条信息。我打开一看,是一家叫亓航的网吧,我点了一份酸汤饺子。与此同时,调度员也接到了通知,迅速向外走去...
走在海东市平安区平安镇,可以看到穿着天蓝色马甲的人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大街小巷。他们是河湟汇的快递员。
该公司由张延海和三名合伙人共同出资,于今年5月注册成立,至今已开业三个多月。“公司还在起步阶段,技术还不够完善,订单也不多,规模也比较小,但是我们有信心把公司做大做强。”该公司经理海自信地说。
“由于技术原因,我们现在用的是河湟汇微信官方账号。关注后可以选择不同的服务。现在主要提供外卖、跑腿、城市信息等服务。现在有42家美食店,每天能有40多单。”张延海说。
在未来发展的蓝图上,张彦海和他的团队已经达成共识:逐步发展实体店,实现线上线下互为支撑,最大化客户体验;把安全富硒食品等土特产放到平台上销售;利用平台向更多人介绍海东的风土人情等丰富的旅游资源;逐步向周边县区扩张,占领更多的市场和资源。
熊常升,一个90后的土耳其男孩,和张延海一样,毕业后选择了回乡创业。
他在山东烟台汽车工程学院读书时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想和家乡父老乡亲一起致富。根据他选择的项目和目标,他在闫飞养殖基地学习了一年。“那时候,我正在到处走访征求意见。全国大大小小几十家有名的水产养殖公司参观,我想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兵学习养殖技术。”
2016年,熊承包了家乡互助县东沟乡扎扎村的一座闲置水库,成立了互助土族自治县云中岩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
万事开头难。刚成立的时候,由于经验不足,他住在育种棚里,全身心投入研究,吃饭睡觉都在育种棚里。面对资金匮乏等一系列问题,他彻夜失眠。一个又一个考验,一个又一个困难,他坦然面对,知难而进,全力以赴。
合作社主要养殖鹅、孔雀、鸵鸟、七彩山鸡、水产、兔子,总面积20多公顷,水产面积12公顷。以珍禽为特色品牌,启动了珍禽生态养殖、观光休闲农业项目。
2015年12月,熊参加青海省教育发展扶贫中心、青海团校组织的贫困村带头人青年领头雁培训学习。他把“为农民做,带领农民做,帮助农民致富”作为自己的创业动力,通过自己的创业实践,影响一批人,带动一批人,让一个村富起来。
小额信贷实现了企业家的梦想。
近年来,在如火如荼的城市化进程中,海东的大学毕业生创业者越来越多,但启动资金的缺乏一直制约着他们的创业发展。
为切实解决大学生创业融资难问题,支持大学生创业富民,近年来,海东市就业局、团市委、市妇联等部门通力合作,积极与区域性金融机构沟通协调,形成了金融服务与政策扶持相结合的支持大学生创业新路子。
从2014年开始,团市委、扶贫部门、金融机构共同启动了“青年创业扶贫行动”项目。截至目前,共发放创业贷款3007万元;2015年,海东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免费发放融资文件支持青年创新创业项目,为农村创业青年和返乡创业大学生提供优惠费率和绿色通道,发放小额贷款315万元;2016年继续大力实施“青年创业扶贫行动”,全年贷款4295万元。
举办海东市创新创业观察座谈会第一期,为创业青年解读政策、提供思路。组织农村“领头雁”参加全省电子商务、特种养殖培训20余期700余人,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业务指导。
团市委副书记齐盛群表示,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创业贷款门槛高、担保难、手续繁琐、授信率低等实际问题,今后将实行审批绿色通道,进一步加大对创业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扶持措施,建立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基金,切实加强创业金融服务。
在创业之初,及时有效的金融服务政策为有抱负的大学生提供了及时的帮助,解了燃眉之急。如今,他们的创业之路越走越宽,各种优惠政策和金融服务将继续为他们保驾护航,解决发展的后顾之忧。
打造温暖的创业天堂
很多大学生创业者和张延海、熊一样,从决定创业到遇到一些不可预知的困难,从灰心丧气到坚定信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地就业部门的各项优惠政策和系统的创业服务体系。
“我决定创业的时候,正好赶上县团委举办大学生创业培训班。老师们给我们讲了很多创业的知识,一些扶持政策,帮我联系厂家。我非常感谢他们。”说起当初的一幕,熊依然很激动。
“为了更好地圆大学生创业富民梦,打通服务创业的‘最后一公里’,真正落实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职能,各级团委积极探索服务青年的新载体、新模式,分步推进各级青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通过整合区域社会资源,在平台内设立联谊、就业指导、创业扶持、法律维权等服务;乐都区青年创业园、平安区大学生电商创业园、民和县众创空相继成立并投入运营,从融资、贷款贴息、媒体推广、导师服务、交流培训、市场拓展、人事代理等方面为创业青年排忧解难,特别是民和县首个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为推进电商扶贫奠定了基础。”齐盛群介绍道。
除了创业小额贷款,创业培训和创业见习基地无疑为刚出校门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2014年以来,与劳动、就业、扶贫等部门共培训204班次11378人次,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110个,培训农村青年2354人成为创业致富“领头雁”。
海东市各县(区)财政部门与就业部门沟通,支持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和有创业意愿的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有效促进了就业创业。截至目前,创业贷款担保基金已达10892万元。
同时,海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继续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行“零费用”登记,持续降低准入门槛,将农村专业合作社作为带动农民创业致富的重要载体,实现种植养殖产业化、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放宽出资方式,鼓励以资本合作、劳务合作、科技合作、销售合作、土地资产合作等形式组建专业合作社;放宽参与主体,允许龙头企业、涉农部门、村集体、农村能人、职业农民、返乡创业人员、大学生参与组建专业合作社,使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牧民经济组织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市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5395家,注册家庭农场2218家,注册农家乐1801家。
河湟地区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天堂,创业富民的梦想一步步成为现实。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河湟文化产业园,河湟谷地嘉年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244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