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融合发展的市场格局下,北交所和新三板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规范治理、持续融资、加快创新、稳步扩张”的资本市场发展特色路径,顺应了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需求特征,提升了创新型中小企业资本覆盖的广度和深度。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10日,北交所87家公司已在北交所和新三板实现普通股融资202次,融资总额286.27亿元;共实施并购8起,涉及交易金额11.28亿元;多家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发行双创债和可转债,利用多元化资本工具优化公司人才和资产结构。
上市条件准确且具有包容性
为了更广泛地服务于不同成长阶段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让“早、小、新”的企业便捷地进入资本市场,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在新三板的挂牌条件设置中,并没有硬性规定企业是否盈利。
北交所87家公司中,新三板挂牌前一年净利润不足1000万元的有39家,员工不足100人的有15家,挂牌时成立不到5年的有11家。准备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要建立内控健全、治理有效的现代股份制企业制度,不断强化规范运作和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高内部控制水平。上市后,规范的公司治理水平便于投资者进入和后续公开发行实现上市。
目前,北交所四套平行上市标准注重盈利性、成长性、市场认可度和R&D能力,兼顾不同类型和特点的企业,既服务于以制造业为主的“专业化创新型”中小企业,也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向高质量和多元化升级的生活性服务企业。
北京证券交易所共有87家公司,涵盖25个行业类别。北交所挂牌前,新三板平均挂牌期5.4年,平均每家公司公开发行融资2.18亿元。业绩快报显示,2021年,8家公司全年净利润将超过1亿元,15家公司净利润不足3000万元。四套上市标准全覆盖,既“大而优”,又“小而美”。
融资渠道多样灵活。
创新型中小企业处于企业发展的早期阶段,具有创新投入的连续性和发展的不确定性。针对“小额、快速、按需”的融资需求特点,北交所和新三板提供丰富、多元化的融资M&A渠道,企业可以通过发行普通股、优先股、可转债等权益工具进行融资;通过并购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上下游延伸布局,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自上市以来,北京证券交易所87家公司发行股票融资202次,募集资金286.27亿元,98.85%的公司多次募集资金,11家公司在未盈利阶段获得资金支持,北京证券交易所2家公司接受再融资,有效支持了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
如润农节水上市以来已完成4次定向发行,募集资金2.59亿元用于区域扩张,补充流动资金;2019年公开发行募集资金1.88亿元,逐步发展成为节水灌溉行业的龙头公司。预计2021年净利润将达到5728.72万元,较新三板挂牌前增长6.1倍。徐阶科技完成三次定向发行融资后,于2017年先后发行双创债和双创可转债募集资金2620万元,2017年至2019年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达52.59%。北国持续投入药物研发,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上市后四次融资,获得资金支持超过4亿元。上市后启动再融资,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亿元。
上市后,北交所7家公司完成8次并购,涉及交易金额11.28亿元。一是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布局。比如,森轩药业通过资产重组,将业务领域从精细化工拓展到下游原料药行业,建立一体化产业链模式,同时具备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的生产、研发和销售实力,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二是横向整合效应,完善产业布局。例如,2018年4月,长虹能源控股收购长虹三杰后,正式进军锂电池领域,形成了“碱性电池+锂电池”的双产品体系。2022年,长虹能源计划通过收购长虹三杰少数股权,进一步聚合优质锂电池资产,提升业绩,改善锂电池业务部分股权产能,增强运营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资本授权加研发
上市实现资本赋能,按下中小企业创新投资加速器。据2020年年报统计,在疫情背景下,北交所上述87家公司在R&D投资总额21.27亿元,同比增长10.40%。R&D投资规模较上市前增长2.17倍,R&D强度为4.23%,高于同期全社会平均R&D水平1.83个百分点。
由于R&D的持续高投入,北交所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截至2020年底,北京证券交易所87家公司共持有专利5595项,其中发明专利1344项;85家企业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1家参与863等国家重要项目,9家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起草制定,2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北京证券交易所有20多家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通过股权激励制度,为科技人才注入一剂“强心剂”,促进管理、技术人才和资本所有者形成利益共同体,稳定公司核心人才队伍。公司实际控制人中有一半也是核心技术人员,在关键技术领域有深入研究,带领公司创新。目前,北交所聚集了12000多人的技术研发团队,平均每个公司140多人。平均每个公司的技术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近20%。9家公司设立了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为北交所持续推进技术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特色制度工具支持下,北京证券交易所公司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超过50%的北京证券交易所公司与大学和研究所建立了产学研项目,超过10家北京证券交易所公司与行业上下游的知名企业开展了合作研发。
积极探索转型升级。
创新型中小企业充满活力,勇于创新,经营灵活,反应迅速。当他们长期深耕细分领域,紧盯行业前沿,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技术和产品优势。在疫情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北交所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仍保持增长态势。北交所87家公司中,除3月份上市的凯德应时外,已有86家公司披露了2021年度业绩快报。除了北国,其他公司都实现了盈利,利润率高达99%。54家公司净利润实现正增长,增幅中值为17%。
补充关键领域空。比如全球负极材料领军企业贝特瑞,连续多年综合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已投产并切割成高镍阳极,通过了松下和SKI的产品验证。吉林碳谷创造性地发明了以DMAC为溶剂的湿法两步原丝生产技术和工艺,打破了国际碳纤维巨头对相关技术的垄断。2020年,公司国内销售额约占国内碳纤维原丝消费量的一半。2018年,联成数控推出全新KX320MCZR直拉磁场单晶炉,是国内为数不多具备半导体级12英寸单晶炉生产能力的厂商。中环股份率先完成气液联动执行机构国产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供应商对该产品的垄断,公司产品应用于西气东输、中俄东线工程等多个重点项目。
继续探索创新升级。如方大股份深耕物流快递包装领域近20年,成为国内快递物流包装行业为数不多的自主生产热熔胶、热敏纸等原材料的企业。凯腾精工在国内凹印版材行业处于第一梯队,成功研发了“翻板机”,成为世界上少数几家能够生产这种先进精密设备的公司。很多公司从代销、代工逐渐转变为建立自己的品牌。通过长期的R&D投资和对进口产品的二次开发实践,海西通信从HBC的经销商发展出了自己的品牌Ohm,具备了独立的R&D和高端工业无线遥控设备的生产能力。
业务领域逐渐扩大。如和昌聚合在改性塑料领域深耕20多年,下游客户从最初的汽车零部件行业逐渐扩展到家电零部件、塑料包装等领域。智信电子在消费电子领域不断夯实业务基础,同时布局汽车电子线缆组件。与全球最大的“汽车乘员保护系统”制造商奥托立夫等优质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开始向吉利汽车批量生产和供货,成为其新能源汽车电池电子连接器电缆组件的一流供应商。(吴可仁)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北交所成立新三板壳是否值钱,深化新三板改革 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277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