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7月16日电题:源头活水——山西省小额贷款扶贫富民纪实
新华社记者王飞航
“以前从银行贷款太难了。现在有扶贫小额贷款。不用抵押,不用担保,非常方便快捷!多亏了扶贫小额贷款,我家的羊产业越做越大,现在我已经脱贫了,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山西兴县白家山村贫困户何清平说。
白家山村位于兴县最偏远的格昂上乡,这里交通闭塞,土地贫瘠,经济发展水平低。全村280户814人,贫困户112户317人。村民的收入主要来自红枣产业。
从2012年开始,红枣价格暴跌,跌到两三毛钱一斤,卖的钱还不够成本。靠枣树为生的何清平一家,一下子没了收入。
当时四个孩子都在上学,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初中,两个上小学。每次开学,何清平总是担心交不起相关的学校费用。2014年,村里将他家认定为“因学致贫”的贫困户。
“虽然我没有能力,但我有力量。我一定要摘掉这顶贫困的帽子!”何清平盘算着村里山高谷深,适合养羊,可他哪来的钱买羊?
就在这时,当地扶贫干部找到他,主动为他办理了一笔3年无息的5万元金融扶贫小额贷款,解决了发展资金问题。
何清平贷款买了40只羊。经过努力,一年内40只羊增加到60只,现在已经发展到近100只。
“一斤羊肉能卖40多元。今年上半年已经卖了10只羊,收入1万多元。”何清平说。
据统计,2015年至2019年,山西省共投入扶贫小额信贷213.98亿元,带动贫困户44.98万人。今年前6个月,全省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2.51亿元,带动4.91万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稳步增长。
扶贫小额信贷解决了钱的问题。如何使用也很关键。山西省扶贫办副主任张建成表示,为用好小额信贷扶贫资金,山西省坚持以业为主,小额贷款助力,最大限度发挥政策实施的协同乘数效应。
一方面要立足区域特色进行产业布局,引导扶贫小额信贷向“一村一品一主体”聚焦,同时建立健全产业扶贫带扶贫机制,既让扶贫小额贷款用得上、用得好,又让贫困户真正受益、致富;另一方面,采取措施打通担保链条,立足扶贫小额贷款的可持续性和风险防范,精准开发保险产品。
针对今年因疫情不能按期还款的贫困户,山西省出台相关政策,延长还款期限不超过6个月。展期内贷款利率不超过原合同利率,财政贴息全额贴出。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山西扶贫项目有哪些,2020年山西省扶贫最新政策":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359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