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严寺
来源| Unicorner Finance
曾经是全球最大的IPO交易,却因为暂停上市被推到了资本市场的风口浪尖。从“蚂蚁上市批发千亿富豪”到“财富盛宴的终结”,蚂蚁集团的上市造富梦想戛然而止。
披上科技的外壳,蚂蚁集团一度想摆脱金融的“标签”,最终没能逃脱金融的监管。三次约谈,蚂蚁整改还在路上。
根据金融监管部门对蚂蚁集团提出的整改要求,蚂蚁集团在过去一年做了很多调整,包括借款、花呗、ABS。最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借款”名称调整为“信用贷款”;上半年还成立了消费金融公司,承接了两家小贷公司的业务;对金融控股公司也做了很多调整,实现金融业务全面纳入监管。
接下来,蚂蚁集团离上市还有多远?
一个
“借”改名字。
近日,蚂蚁集团旗下产品“借呗”正式更名为“信用贷”。
点击进入原借款页面,会弹出窗口,提示“您的借款已更新为信用借款,更新后借款、审核、还款不变”。“信用贷款”在页面上方显示“某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信息,在可贷余额下,用小字标注年利率(单利)信息。
根据借贷宝的回应,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蚂蚁消费金融”)提供的服务将继续显示“借贷宝”品牌,这意味着“借贷宝”将成为蚂蚁消费金融的专属品牌,而银行等金融机构独立提供的信贷服务将显示在“信用贷款”页面,明确标识金融机构信息,与借款品牌相隔离。在品牌隔离的过程中,用户的服务体验不会受到影响,开通、审核、利息计算等核心流程不会改变。
借贷宝还表示,“信用贷”的信用额度和利率由服务商根据用户信息动态审批决定,不受本次品牌隔离工作的影响。用户信用记录和资质信息的后续变化可能导致评估结果的变化。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借力”品牌隔离实际上“穿透”了信贷服务的底层,有助于金融消费者更好地了解服务背后的实际提供者,无论是银行、消费金融公司还是其他机构,能够帮助金融消费者在申请相关服务时做出更好的选择和判断。
2
改名等于“分离”?
借“改名”,蚂蚁集团准备了很久。
时间回溯到4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等金融管理部门再次联合约谈蚂蚁集团。此次约谈整改方案第一条指出,要纠正支付业务不正当竞争行为,给予消费者更多支付方式选择,断开支付宝与“花呗”、“借呗”等其他金融产品的连接。
图片来源:灿画廊
不难看出,这种调整的原因是为了顺应金融监管的要求。新的“信用贷款”界面显示“XX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信息。一方面可以让用户更清楚自己申请贷款的是哪一方。支付宝在这个过程中只能作为中间人存在,不会参与实际的借贷过程。另一方面,品牌隔离也可以帮助平台和借贷机构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引导合理授信。
乐进功能分析师廖何开表示,调整后对用户有利,对支付宝没有直接影响。借呗和支付宝是蚂蚁集体旗下公司的品牌。此次调整是监管前按要求将支付宝与“花店”、“借款店”等其他金融产品断开连接的一系列后续措施之一,减少支付宝作为平台的独立运营空,这将对支付宝的收入和蚂蚁集体的利润率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
廖表示,调整后,消费者将被赋予更多的知情权和选择借款人的来源。断开支付宝与“花店”、“借款店”等其他金融产品的不当连接,纠正在支付环节植入信贷业务等违法行为,确保金融消费者在申请消费信贷服务时能够充分了解信贷服务提供者的名称,避免品牌混淆。
北京一位金融人士认为,“借款前的杠杆基本没有限制。分配给蚂蚁消费金融后,杠杆最多只能放大10倍,规模肯定会缩水。”
图片来源:灿画廊
整改期间,蚂蚁集团可以从阿里巴巴(9988: HK)财报中一窥其业绩。阿里巴巴发布的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2022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第一季度阿里巴巴从蚂蚁集团获得的投资收益为44.94亿元,较2020年第四季度的71.82亿元下降37.4%。
三
整改的路很长
时过境迁,蚂蚁集团IPO失败,被视为一场大规模财富盛宴的中止。
2020年11月2日,四大监管部门联合约谈蚂蚁集团;次日,上交所发布《关于暂停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科技创新板上市的决定》,暂停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科技创新板上市。有一段时间公众强烈抗议。
此后,经过三轮面试,蚂蚁集团调整的方向更加清晰。
根据今年4月金融管理部门向蚂蚁集团提出的五方面整改,除了回归支付本源,还包括依法经营个人征信业务,保护个人数据隐私;依法设立金融控股公司,严格执行监管要求,确保资本充足,关联交易合规;完善公司治理,按照审慎监管要求,严格整治违规信贷、保险、理财等金融活动;依法开展证券基金业务,加强证券机构治理,依法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
如今,蚂蚁集团暂停上市已经一年,但整改之路从未断过。
今年年初,蚂蚁集团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然后,蚂蚁集团下调了花呗和贷款额度。此外,“花呗”和“借呗”推出年化利率展示,帮助用户更直观地了解负债成本,合理规划负债需求。
4月中旬,阿里巴巴集团宣布蚂蚁集团将整体申请成立金融控股公司。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表示,将所有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全部纳入金融控股公司进行监管,完善风险隔离措施,规范关联交易。
针对设立金融控股公司一事,蚂蚁集团2020年9月初透露,公司拟申请设立以全资子公司浙江融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融信”)为主体的金融控股公司并接受监管,浙江融信持有从事金融活动的相关子公司股权。
图片来源:天眼查
来自天眼查的信息显示,浙江融信的母公司为蚂蚁集团,旗下三家子公司(上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上融(上海)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上海智一财务顾问有限公司)已被纳入为这家金控公司的子公司。
蚂蚁消费金融的开业也被视为为后续金控公司的成立奠定基础。
6月初,蚂蚁消费金融成立。根据监管要求,在蚂蚁消费金融开业起的一年过渡期内,花呗、借呗全部纳入消费金融公司,两家小贷公司实现平稳有序退出。
蚂蚁集团控股的两家小额贷款公司分别是重庆蚂蚁上城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借款人)和重庆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借款人)。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去年上半年末,蚂蚁集团的信贷规模为2.15万亿元,以旗下两家小贷公司358.25亿元的净资产计算,杠杆约为60倍。这被市场认为是两家小贷公司退出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后,蚂蚁集团对华远的合作金融机构进行了调整,“重庆蚂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换成了银行;柏华信贷额度的决定权移交给了新的出资方,柏华的用户也逐渐接入了央行的征信系统。
整改之路漫漫。蚂蚁集团未来能实现上市梦想吗?欢迎留言讨论。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蚂蚁借呗2021是正规的借贷公司吗,蚂蚁借呗有限公司":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392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