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信手拈来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信手拈来指的是什么

信手拈来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信手拈来指的是什么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来源:安徽日报

原标题:App,“得心应手”借钱?

安徽日报记者何可

目前来看,借钱似乎是一件“顺手”的事情。在手机上打开一些常用的app,无论是外卖还是旅游、视频还是办公,几乎都能借到钱,商家通过“日息低”、“秒到”、“零门槛”等噱头吸引贷款。但App“借钱”背后的金融风险也不容小觑,值得各方警惕。

试验

10个常用app中有6个可以借钱。

近日,合肥市民杨孟攀点了一款外卖App,经常看到这样的广告——“90天每天立减7元”“赠送会员卡3个月”。

“我在一家儿童培训机构工作,经常需要叫外卖。如果有这些优惠,对我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今年二十多岁的杨梦攀告诉记者,她以为平台在做类似“满减”的优惠活动。没想到,点进去之后,是一个贷款链接。只有开了贷款,她才能享受宣传中的优惠。“好像挺诱惑的,赶紧申请,借了就还,马上就能拿到,每天0.3元的利息从1000元借到钱。”

“一个外卖软件,为什么总有贷款广告?不懂。”杨孟攀也说。后来,她打开了一个旅游App。没想到还有“270天自行车卡免费送”的宣传。发现这是一个和银行信用卡合作的广告,最高贷款额度10万。“点进去之后,我的名字和身份证号已经显示出来了。只需填写手机号并同意相关协议,即可免费申请。”杨孟攀告诉记者,如果当时缺钱,很容易被这样的信息感动,觉得可以一举多得。他不仅可以借钱,还可以在App上享受一些优惠活动,非常划算。

有多少app可以借钱?7月6日,记者打开10款App应用。结果6个app的醒目位置都有贷款广告,这些app的主要功能包括社交、旅游、影音、办公等方面。“恭喜获得18.88元红包(最高)”——刚打开一个美图App,首页就弹出一个红包。点击接收,跳转到视频画面,可见观看往往与金额成正比。然后点击左上角的红包,再次进入贷款页面。“一个夏天有钱花,你最高领20万”的海报十分醒目。

许多应用程序在其借贷服务中表明资金来自银行和持牌借贷机构。记者咨询了某社交App的客服人员。对方称App是金融机构的合作伙伴,负责接入借贷服务;推广平台本身不提供资金,发生纠纷需要借款人和资金提供方协商解决。

狡猾的

低利率和审批将很快成为一个“噱头”

“实时审批,快速到账”,“最高额度20万,30秒放款”,“激活额度,立即提现”...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不少平台借贷产品都是以申请方便、到账快捷为卖点。

在某App上,记者尝试打开贷款功能,发现直接跳转到了微信。填完身份证号,刷完脸,他几乎瞬间完成了“审核”和额度计算,最终给出了6万元的贷款额度。在另一个平台上,记者操作后没有继续。15分钟后,他接到电话,表示记者信用良好。如果他继续申请,贷款金额可以立即收到。

在借钱的宣传页面上,除了注明快审快贷,很多app还会以看似很低的利率引诱消费者开通。很多平台为了让利息数字看起来小一点,会在醒目位置放上“借1000元,利息只需0.16元”的字样。在黑猫投诉等互联网投诉平台上,不少用户投诉部分app中的借贷功能存在重复扣款、收取高额利息、开通后无法取消等问题。

2020年底,银监会发布网络平台诱导过度放贷风险警示,披露部分机构或网络平台片面强调日利率低、免息期、零利息分期等优惠条件。今年3月,央行发布2021年第3号公告,要求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通过网站、手机应用、海报等渠道进行营销时,以明显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有消费金融专家表示,这一规定主要是规范贷款行业,事前介入,防止金融机构打着“低息”的幌子诱导金融消费者。

此外,有银行客户经理坦言,普通用户在银行办理信用卡,一般初始额度只有2万元到5万元;但App上很多借贷功能都声称可以提供30万到50万的额度。一旦额度过高,如果用户还款逾期,会带来很大的金融风险。

保持警惕

树立理性消费观,合理借贷

为什么各种app都抢着给用户贷款?业内专家指出,目前我国消费结构正从生存型消费向教育、旅游等发展型、品质型消费转变,消费金融市场巨大。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以及各类互联网公司都非常重视消费金融,加大发展投入。头部App基本完成了用户的积累,到了流量变现的阶段。另外,P2P网贷机构全部倒闭退出,企业都想在消费金融市场分一杯羹。简而言之,消费金融公司赚利息,平台拿分流费。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用户开始尝试使用移动终端上的金融平台借钱。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0)》,对于消费金融公司而言,部分公司的“80后”、“90后”客户占比超过90%,其中“90后”客户普遍占比50%左右。相对于专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的app,一些常见的生活类app用户更多,覆盖面更广。由于使用频率高,网民更容易陷入网贷陷阱,引发互联网金融风险。在今年2月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特别提到“高度警惕居民杠杆率过快上升带来的透支效应和潜在风险,不宜依靠消费金融扩大消费”。

有必要对这些app加强财务监管。事实上,针对互联网平台的花式诱导贷款行为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2020年11月,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发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为网络小额贷款“立规矩”。

省银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建议,借款人首先要明确贷款需求,不要为了所谓的“薅羊毛”而借钱,并明确借贷平台的资质,远离非持牌机构可能构成的非法借贷情形,避免陷入超利贷款和高利贷的陷阱;要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背后隐藏的风险或陷阱,树立理性消费观,合理使用借贷产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尹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信手拈来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信手拈来指的是什么":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434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