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联化科技购买营业中断险将获赔3.18亿元 这一新兴险种目前为何尚未普及?

联化科技购买营业中断险将获赔3.18亿元 这一新兴险种目前为何尚未普及?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每经记者:涂每经编辑:廖丹

12月30日,联华科技(SZ002250,股价15.5元,市值143亿元)发布关于签署经营中断保险赔偿协议的公告称,2019年3月21日,公司位于江苏盐城的子公司江苏联华科技有限公司、联华科技(盐城)有限公司因园区内其他公司事故暂时停产。根据赔偿协议,保险公司确认营业中断保险共赔偿3.18亿元。据悉,上述债权将于2022年计入公司营业外收入。

“经营中断险”是企业财产保险的附加险种,扩大了保险事故造成的利润减少等间接损失的保障范围。《全国商报》记者了解到,营业中断险在国内还是一个新险种。保险行业集中在物流、国际酒店等国际化企业,市场知名度远远不够。作为企业财险的附加险种,整体保费尚未形成规模。

据英国保险协会估计,在疫情刚刚爆发的2020年,英国保险业为营业中断保险支付了至少20亿英镑。“同时,一些保险条款将疫情等风险列为除外责任,也引发了不少法律诉讼和社会纠纷。”保险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浩博法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彭寰在接受国家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类纠纷在国内相对有限。一是投保企业数量有限,整体保单不多。第二,目前国内保险公司的营业中断保险产品设计比较少,理赔条件设计也比较严格。

经营中断保险能有效减轻企业经营负担,消除复工后顾之忧,保障企业经营稳定。现在,这种新型保险开始引起市场关注...

理赔实例:上市公司获赔3亿。近日,上市公司联华科技的一则公告披露了一个新险种的保险理赔实例。

2019年3月21日,江苏盐城联华科技子公司江苏联华科技有限公司、联华科技(盐城)有限公司因园区其他公司事故暂时停产。公司公告称,目前,共有20条子公司生产线已恢复生产。

公告还显示,根据赔偿协议,保险公司确认向公司支付营业中断保险赔偿金共计3.18亿元。经双方保险人协商一致,营业中断保险的赔偿责任自保险公司支付上述款项之日起终止。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上述保险赔款将于2022年计入公司营业外收入,上述数据未经审计。

安联财险全球业务集团负责人Volker Muench在接受《国家商报》采访时表示,“业务中断”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风险,因为有越来越多的激励因素可以触发该风险。从网络安全事件到市场变化,从自然灾害到政治变化,各种因素都可能导致“业务中断”。

根据安联的风险晴雨表,2021年业务中断是全球最大的业务风险,2022年是仅次于网络安全事件的第二大业务风险。业务中断是导致全球57%理赔的主要因素,也是近年来理赔金额不断增加的重要因素。

在Volker Muench看来,过去一年业务中断索赔金额创下新高,远超过去几年的记录。这种快速增长表明,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极端天气和俄乌冲突的综合影响,全球企业供应链的相互依赖性和复杂性正在增加。

具体来看,相关资料显示,2021年2月,美国“德州冰冻”事件导致基础设施大规模中断,多家公司因大规模停电被迫暂时停业。冬季风暴“尤里”造成的前所未有的极端低温对供水、交通和医疗服务等依赖电力的行业造成了很大影响。据估计,该事件造成了150亿美元的保险损失。

不到一个月,日本一家半导体工厂发生火灾,加剧了全球小型处理器的短缺,并通过连锁反应影响全球供应链,进而影响汽车和电子行业的生产。由于乌克兰是重要的零部件供应商,汽车行业受到了俄罗斯和乌克兰在供应链问题上的冲突的双重打击。

还存在市场规模小、保险覆盖率低的问题。在彭寰看来,经营中断保险可以有效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消除企业对复工的顾虑,保证企业经营的稳定,有助于经济的复苏和稳定。“在重大灾害等特殊情况下,如疫情、洪水、干旱等,需要政府主导,动员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参与共同开发,建立多层次的风险分担体系,化危机为机遇,特别是帮助中小企业生存。”

疫情爆发以来,在政府和保险公司的共同推动下,各种覆盖疫情相关损失的经营中断保险产品陆续推出,确保企业按照政府要求停产或隔离,导致员工工资、隔离费、产品毛利损失得到补偿。

比如今年5月,朝阳区政府为疫情防控购买了复工复产保险。对于按照政府疫情防控要求停产的小微服务企业,可通过当地乡镇和PICC京华支公司申请保险赔偿。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受影响员工可按照每人每天100元支付赔偿金,最长21天。

近日,新疆银保监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新疆保险业已为130家企业提供受疫情影响的营业中断损失保险风险保障155亿元。

但目前营业中断保险仍存在市场规模小、投保率低的问题。

银监会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财产保险公司实现企业财产险保费498亿元,占财产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的3.97%。与2019年疫情前的3.6%相比,没有明显变化,“营业中断险”占比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彭寰估计,作为企业财险的附加险种,经营中断险可能只有几个亿的保费规模。

疫情爆发至今已近三年。大部分服务企业仍然没有购买营业中断保险的原因是什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系博士生王寒阳曾在一篇评论中认为有以下几点:第一,就单个企业而言,保费相对较高。即使考虑到政府的保费补贴,目前经营中断保险的保费仍然高于企业的支付意愿;二是目前的“营业中断险”对疫情造成了损失,赔偿金额多为固定津贴形式,没有与企业实际损失挂钩。

例如,一款针对中小企业的“营业中断险”规定,被保险企业在复工期间,因业主或员工诊断原因被政府要求停业的,可获得每天最高3000元、最长15天的营业中断保障。但这样的补偿期限和金额显然无法为复工的企业提供足够的保障。

彭寰在采访中也指出,企业投保意愿不足和保费规模小之间的互动是一个现实问题。“没有足够大的保费规模支撑,由于精算原理,现阶段保险公司对该险种的定价会非常谨慎,保障会有所不足。这样的产品设计无法与企业的营业收入直接挂钩,对应的费率还很高,最终导致企业投保意愿不足。”

据了解,在中国,营业中断保险行业集中在两大行业:物流和国际酒店。原因是国际化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会设计保单结构,更多的预算会纳入营业中断保险责任。

法律纠纷的启示:保险合同是确定权利义务的主要依据。疫情期间,在一些境外保险市场,因业务中断赔付巨额款项的情况不断上演,也引发了诸多法律诉讼和社会纠纷。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类纠纷在国内相对有限。一是投保企业数量有限,整体保单不多。二是国内保险公司的营业中断保险产品设计比较少,理赔条件设计也比较严格。

《民族商报》记者注意到,扬州邗江法院2022年5月发表文章称,依法审结一起保险合同纠纷案件。2021年夏天,市区个体商户秦先生花了几百元投保了营业中断险。不料,商户所在的家居生活广场因新冠肺炎疫情关闭,商户不得不暂停营业。

后来申请保险理赔时,保险公司以疫情发生时间早于保单生效日期,不符合保险理赔条件为由,拒绝赔付。一位工作人员甚至质疑秦先生可能是被恶意投保。

法院经审理认为,现有证据显示,原告经营场所最早确认的案件发生时间为2021年8月3日,因政府部门要求封锁控制,原告营业中断至次月。这一事实符合双方保险合同约定的理赔条件,被告应当承担保险责任。原告主张被告在保险限额内赔付86400元(3600元/天×24天),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不难发现,当被保险人因疫情被有关部门要求停业时,是否符合合同约定的理赔条件,此时容易产生纠纷,导致很多企业理赔受阻。”负责此案的法官表示,此案的妥善审理,对于促进经营中断保险有序规范发展,为中小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保险在中国还是一种新兴的保险。当被保险人因疫情需要暂停营业时,涉及的理赔可能会被保险公司拒赔。”承办法官建议,当事人应认真阅读保险条款、投保确认书、健康告知、免责事项等与险种相关的书面材料。以后发生纠纷时,双方签订的书面保险合同是确定双方权利义务的主要依据。

国家商业日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联化科技购买营业中断险将获赔3.18亿元 这一新兴险种目前为何尚未普及?":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631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