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金融精准扶贫政策解读,金融精准扶贫包括

金融精准扶贫政策解读,金融精准扶贫包括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良牛不耕古田,女子不嫁古人”。江西赣州古丈地区位于距许镇20多公里的大山深处,当地人称之为“小青藏高原”。据当地村民回忆,以前每家都住在半山腰的破土坯房里。

今天,当记者在移民古村采访时,我看到了冬青树、远足小径、休闲亭、一排排贴着瓷砖的白墙房屋...移民村到处都很美。村民陈佛生告诉记者,新村建成后,村民需要支付12万元左右的迁入费用。除了4万元的各种政府补贴,他们还需要筹集8万元左右,这对于还在贫困线上的农民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关键时刻,多亏了中国农业银行的帮助,所有村民才得以顺利搬迁。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是共和国诞生的摇篮,是苏维埃精神的主要来源,但受历史、地理等多重因素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一直较低。中国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副行长戴发文告诉记者,围绕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该行积极对接、全力服务国家扶贫开发行动计划,全面推广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的“优惠金融产品”,努力打造金融扶贫“江西样本”。

搬出大山,住进房子。

圆老区农民的新房梦,是农行的心愿。但扶贫不是救济,扶贫的关键是增强贫困户自身的发展能力。为此,农行江西省分行提出“整体迁出、长期稳定、逐步致富”的目标,通过资金支持“搬迁扶贫、产业扶贫”的“链式”扶贫计划,让贫困农户搬得出、住得上、富得起来。

“以前我儿子相亲过三次。姑娘看到我们的老土房,转身就走了。”儿子结婚,曾经是陈佛生最大的担心。他告诉记者,姑娘从山里搬出来后,看到外面红瓦白墙,屋里新盖了新床。好事情是轻而易举的。

“你已经从中国农业银行借了这么多钱。你以后靠什么还款?”面对记者的提问,陈佛生笑着把记者带到了他家的天台,只见一排排天蓝色的光伏板整齐地排列在屋顶空地面上。从屋顶上看,整个移民村的小房子上都安装了光伏板。

“光伏发的电1度1.2元钱卖给国家电网。一年下来,收入3000多元,这是你坐在家里什么都不做就能得到的收益!”站在电表箱前,陈佛生掰着指头跟记者算着账。

对于贫困户,尤其是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来说,光伏扶贫是好事,但初装费是个大问题。为此,农行赣州分行在同业中率先推出“金穗光伏贷”专项信贷产品,为3177户贫困家庭搭建了屋顶“绿色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杜愚支行行长马健告诉记者,“金穗光伏贷款”的支持对象是贫困农户家庭,具有贷款期限长、担保方式灵活等特点。贷款最高可达10万元,期限一般不超过8年。可以采用信贷和担保方式。这笔贷款最大的特点在于引入了“政府增信”的机制。对于采取“政府风险补偿基金+贷款对象”方式的,不仅贷款期限可延长至10年,政府还将在5年贷款宽限期内给予贷款贴息,大大减轻贫困农户的贷款负担。

“农行提供贷款,政府补贴,我基本不用管这些……”陈佛生说,政府和农行的好政策帮助他实现了新房梦。

贫困移民家庭陈幸妤也是农行政策的受益者。他告诉记者,以前的房子在半山腰,四面环山,祖祖辈辈都住在那里,吃了很多苦。他现在住的房子有100多平米,政府补贴4万左右,他有8万存款,还从银行贷了10万。

在贷款偿还方面,中国农业银行的信贷政策也帮助了陈幸妤。搬出山区后,陈幸妤和他的妻子去了欧洲的新工业区工作。由于中国农业银行对吸纳贫困农户就业的园区企业提供优惠利率和放宽扶贫信贷支持,园区企业接纳贫困移民户的意愿强烈,陈幸妤夫妇很快找到了工作。

截至今年3月底,农行江西分行已累计发放危旧房改造和移民搬迁贷款563户2200万元。

茶产业促进人民富裕。

狗牯脑茶是江西十大珍茶之一。“强茶富民”,支持老区特色农业发展。中国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创新推出“茶叶贷款”,帮助老区群众脱贫致富。

遂川县棠湖镇是狗牯脑茶的原产地。棠湖镇的茶叶发展一直很红火,但大多是松散的、家庭经营的发展模式。金融精准扶贫要有的放矢。为此,农行江西省分行将大力推进龙头茶企发展作为精准扶贫的抓手,扶持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增收。

在雾蒙蒙的茶山上,记者见到了汤湖辛鸣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梁启立。他告诉记者,合作社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以前当地银行虽然有零星的小规模农户贷款帮助,但金额只有3万元,而且期限短,对他的茶产业支持有限。

“恰在此时,农行通过推出‘茶叶贷款’,利用‘惠农金融信贷环节’的金融杠杆,提高了贷款额度,为我合作社成员提供了350万元的茶叶贷款支持,解决了合作社和茶农的资金后顾之忧。”梁启立介绍。

在中国农业银行的支持下,辛鸣茶叶专业合作社现有固定资产600多万元,直属示范茶园基地800多亩,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建立了6000多亩统一管理的标准化茶园,扶持了80多户贫困户入社。这些贫困户每亩收入增加了700元。

张松泉是辛鸣茶叶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他告诉记者,每年春茶生产期间,由于茶叶收购、人工采摘等因素,资金需求量大。2016年,农行遂川支行办理了一笔20万元的“茶叶贷款”。通过贷款20万元,张松泉扩大了生产规模,增加了鲜叶采购,购置了包装设备、茶叶专用肥等。

"估计今年的收入会增加一倍."他高兴地告诉记者。

张松泉案是农行支持合作扶贫的典型案例。目前,中国农业银行支持了一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合作社+银行+农户”、“龙头企业+银行+农户”等模式,促进农户种植养殖,指导贫困户生产,雇佣贫困户打工,购买农户产品,帮助贫困户解决销售问题,为贫困户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电商扶贫,开启新的致富之路

电商扶贫是互联网时代扶贫的创新。2015年,电商扶贫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十大精准扶贫项目之一。农行江西省分行高度关注这一扶贫新手段,积极构建电商扶贫金融支持体系。

在江西省宁都县的电商孵化器里,记者见到了残疾青年廖朱升。他说,在就业的路上,他到处碰壁。去年参加免费培训后,他在电商孵化器里开了自己的网店——步潮星专柜,卖时尚的美乐家鞋。虽然创业不久,但每个月能挣2000多。廖能在家创业,与农民工回乡创办电子商务园区有关。

七八年前,刘鹏飞通过网络销售孔明灯笼等产品,在义乌发家致富,成为电商创业明星。2014年,他与政府合作创办了宁都电商园孵化园,对电商创业者实行三年免租金、免水电、免住宿等优惠措施,为当地百姓搭建了一条电商扶贫之路。

在刘鹏飞的整个创业过程中,农行宁都支行始终积极支持。“是宁都农行的支持,让我的创业之路越走越宽,扶贫的呼声越来越高。”刘鹏飞感慨地告诉记者。

他说,创业之初,他以三家联保的形式向农行宁都支行田头支行借款9万元,以担保的形式借款6万元,用于孔明彩灯的生产经营。随着他生产规模的扩大,中国农业银行一直给予他信贷支持。宁都县电子商务产业园成立时,农行及时贷款550万元,缓解了资金短缺。截至2015年底,宁都支行贷款余额已达1200万元。

除了直接贷款支持电商企业,农行还利用电子商务新手段帮助贫困农户解决销售问题。比如在南康地区,当地农业银行与电商合作,采取“订单农业+电商销售”的模式,实行底价收购,在村里设立电商基地,接受网上订单,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从产业扶贫到电商扶贫,从移民扶贫到合作扶贫,农行江西省分行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找准问题症结,开出“药方”,全力推进新时期金融精准扶贫工作。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金融精准扶贫政策解读,金融精准扶贫包括":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643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