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永雄集团创始人是谁,永雄集团合法吗

永雄集团创始人是谁,永雄集团合法吗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每经记者:赵静芝宋张勤每经编辑:陈旭

5月25日凌晨,微信官方账号,国内收藏界赫赫有名的湖南永雄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雄集团”)官方微信,突然发布“全体员工通知”,宣布从25日起关闭。

近日,永雄集团多个分公司工作人员被警方带走调查,引发社会关注。永雄集团在《致全体员工的信》中也承认了这一消息。

国家商报记者注意到,永雄集团官网目前已无法访问。此外,微信官方账号中的“致全体员工的通知”也已消失,工作人员表示“对此事不太了解,可以关注公司发布的相关消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永雄集团曾计划登陆新三板,但无果而终。此外,永雄集团曾两度传出将赴美上市的消息。

曾经计划上市的永雄集团现在处境尴尬。图为一栋建筑上醒目的“永雄集团”字样,视觉中国。

据发布,179名员工被警方带走。

永雄集团微信官方账号在25日凌晨发布的《致全体员工的通知》中称,2023年4月3日、4月10日、5月19日,安徽警方跨省执法,先后介入程维集团吉首分公司、怀化分公司、湘潭分公司、邵阳分公司调查,将179名员工强制带往安徽,采取监视居住、取保候审、刑事拘留、逮捕等刑事强制措施。目前,共有三名员工因涉嫌寻衅滋事被逮捕。

永雄集团表示,疫情发生后,集团员工从之前的17000人下降到7000人,这次事件后又下降到2000人。

据红星新闻报道,永雄集团突然倒闭或与被警方调查的分公司有关。安徽省公安厅相关部门回复:“案件正在调查中。”

国家商报记者注意到,在永雄集团官方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上,已无法找到上述《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永雄集团24小时客服热线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事情我不太了解,可以关注公司发布的相关消息。”另外,目前永雄集团官网已经无法访问,显示“连接请求被拒绝”。

根据企业的工商资料,永雄集团在过去的几年里注销了大量的机构。目前存活的分支机构16家,已注销24家。

公司2022年收入超过8亿元。

资料显示,湖南永雄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4月。集团总部位于湖南长沙,在全国20多个城市设有分公司。在信用卡、消费金融等个人信贷不良资产管理、技术研发等多个领域都有发展。在管理团队方面,公司创始人为谭满,现任公司总裁,董事长为周小芳。

永雄集团曾经打算上市。早在2015年,永雄集团就曾计划登陆新三板,但无果而终。此外,永雄集团曾两度传出将赴美上市的消息。

2019年10月,永雄集团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招股书,计划在纽交所IPO上市。它的定位是消费者讨债的商业服务提供商。预计每股ADS的首次公开发行价格将在7.75美元至9.75美元之间,代码为“YXR”,募资不超过2亿美元。然而,2019年11月,永雄集团临时改变上市计划,申请撤回IPO。

当时披露的招股书显示,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永雄集团营收分别为4.36亿、5.95亿、7.58亿、5.15亿元。截至2019年9月30日,永雄集团逾期贷款总额为446亿元,信用卡催收占总收入的70%以上。

据企业调查资料显示,2022年9月,永雄集团股权发生变更,新增5名股东,并引入一家境外公司股东EP NEXT中国基金I,LLC,持股1.28%,引发了永雄集团再次境外上市的猜测。

在今年1月的公司2022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永雄集团创始人兼总裁谭满表示,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8亿元以上,2023年计划实现员工规模稳定在1万人以上、年营收10亿元以上等年度任务目标。此外,谭满提到计划分两步实现永雄的战略转型升级,再次谈到了上市融资。

谭满表示,第一阶段,2023-2027年,培育扶持优秀催收企业,实现成功战略转型升级。第二阶段,2028-2032年,战略体系不断优化完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闭环。即通过上市融资,组建地方AMC,批量收购处置个人不良贷款,加大对培育和扶持的催收企业的业务支持力度,将乙方的身份完全转变为甲方,从而形成培育和扶持催收企业的完整闭环产业链,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和合作客户。

在监管方面,央行等部门多次发文严厉打击非法催收和暴力催收,强调无论是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还是消费金融、小额贷款等新兴非银机构,都必须规范催收方式。

5月15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北京召开“催收国家标准制定及催收业务规范健康发展”工作会议,介绍了《个人互联网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险控制指引》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催收标准)的制定情况。与会人员对采集标准进行了逐一讨论,对系统管理、人员管理、外包管理、个人信息安全、投诉处理等采集标准的核心内容基本达成共识。与会人员还就促进催收业务规范健康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专家:目前收藏界面临两大挑战。

国家商报记者注意到,清收促进了不良资产处置行业的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国内市场涌现出至少3000家催收公司,涌现出永雄集团这样的“催收巨头”。然而,收藏行业也面临着日益迫切的标准化要求。

西南某催收公司工作人员向《全国商报》记者坦言,催收行业整体处于焦虑状态。“催收方式合规的公司,可能催收成功率低,盈利困难;相对不合规的公司,催收成功率相对更高,利润更好,但可能会触碰红线。”

华南某催收公司前员工告诉记者,自2018年前后监管层加大对催收行业的管控力度后,行业逐渐走向合规化,另一方面行业的利润空也受到了影响。“去年年底我离职的时候,公司利润至少缩水了40%到50%。”

针对人工智能对催收行业的渗透,他表示,AI催收主要是提醒功能,比如提醒客户逾期多少天等。目前AI催收不如人工催收灵活。“毕竟催收需要互相沟通,了解逾期客户的还款能力和意愿,再做具体的还款安排。这本质上是一个谈判过程,离不开人的参与。”

针对这次永雄集团倒闭的传闻,前催收公司员工表示,永雄集团是行业内的龙头之一,其相关动向和矛盾也代表了催收行业的风向,业界非常关注。

“虽然收藏行业严格来说不是社会需求,但是这个行业涉及的太多了。比如银行是金融系统,不愿意安排自己的员工处理逾期款项,就交给外包公司。对于从业者来说,收藏行业一直是一个尴尬的存在。一方面没有明文禁止,另一方面有各种展览限制。”这位前员工说。

易观金融行业高级顾问苏告诉国家商报记者,当前催收行业面临两大挑战:

第一,监管环境方面,从近两年的监管动作来看,催收行业的监管日臻严格,而传统催收行业的人工干预比较大,难以形成全面的监控。即使制定了相应的征收标准,如何保证执行也面临困难;对于催收人员来说,把催收钱作为唯一的业绩衡量标准,也可能促使他们采取更激进的催收措施。

第二,在科技环境方面,以AI为代表的新技术正逐渐进入收藏行业,对传统收藏业态产生巨大冲击。比如一些AI公司可以根据金融机构的催收需求部署催收机器人,针对不同类型的逾期客户建立相应的催收措施。这种方式更有利于监控和规范,比传统采集更透明,更容易回收。也得到了一些机构的青睐。

苏表示,一方面,建议催收行业积极拥抱数字化技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催收流程的合规化,比如对从业人员的催收行为进行记录和监控,合规地打造透明的记录体系;另一方面,可以参考支付领域收单机构外包管理中的备案制,定期对机构进行评级并向社会公布,从而对催收行业形成合规支撑。

国家商业日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永雄集团创始人是谁,永雄集团合法吗":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723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