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聚集的解放碑。
三月,榆中,千枝花开,春意盎然。六大重点产业正迈出坚实步伐,推动榆中经济迎来生机勃勃的春天。其中,有一块支撑渝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压舱石”——金融业。
榆中素有“银行比米店多”的美誉,金融业一直是榆中经济发展的“基本盘”。去年,渝中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6%,金融业的产业引领作用更加凸显,为重庆坚守金融高地、激活经济发展“春水”作出了新贡献。
招大引强助推行业“扩张”
去年8月15日,在2018年渝中区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上,78个招商引资项目落户我区,项目投资额350亿元,其中现代金融板块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份额,尤其是由田弘基金发起设立的田弘西延盛鑫股权投资基金备受关注。
“股权投资基金是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债务水平的重要途径,是优化政府资源配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区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田弘西延盛鑫股权投资基金主要聚焦于政府基础设施项目、资产证券化项目和行业股权并购项目,将有效帮助政府为特定行业引入资金,帮助政府和社会资本结合,为区域经济加快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上接版本2)(上接版本1)
股权投资基金的落户,对很多企业来说,无疑是注入市场的新“兴奋剂”,对渝中金融业来说,也是新的“强手”。而像田弘西延盛鑫股权投资基金这种受企业欢迎、能提高产业扩张质量的公司,去年在我区也吸引了不少。
“不断为金融业注入新的活力,对稳定渝中经济发展的‘基本盘’非常重要。为此,我们正在‘招大引优稳’上下功夫。”据区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我区积极对接市级部门,充分挖掘梳理相关资源,确立了国内外200强重点招商项目并动态更新。同时,积极发挥招商引资的作用,增强“走出去”招商引资的实效。2018年,渝中引入国内知名的田弘基金,吸引全国知名电商平台58集团设立科融网小贷,吸引全球知名专业服务品牌德勤税务师事务所入驻;新增市级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机构15家,规模以上企业19家;实际利用内资十一亿元人民币,外资二点九亿美元;吸引30名金融和专业服务领域的“高科技”人才。
我区在招贤纳士的同时,也在努力稳固现有的产业优势。去年,我区收集金融行业企业反映问题218个,及时解决问题115个,向上级反映问题103个,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水平;让优质金融机构和高端金融人才在渝中发展落地生根,存贷款余额保持在9000亿元左右。
开放创新,扩大优势“储备”
机器人上门接待,人脸识别,定制服务,商圈食品信息智能窗口搜索...2018年4月20日,全国首家DIY智能银行在解放碑开业。智慧银行可以给大众带来语音、触摸、娱乐互动等不同体验,让大众感受到立体、多角度、深层次的智能金融服务。金融科技、AI技术、大数据分析重新定义的新时代金融服务,不仅让市民在互动体验中感受到新的理念,也为金融创新带来新的活力。
渝中拥有重庆自贸试验区、中新合作承载地、解放碑中央商务区的叠加优势,也是该市外资金融机构的聚集地。提升金融开放创新水平,既是榆中不断扩大优势“储备”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去年,我区继续支持建设银行、平安银行进一步做大做强跨境金融中心、离岸业务中心等创新中心;新增跨境贷款项目4个,规模超过3亿元;新增7个中新合作金融服务项目,融资规模8.9亿美元。星展银行重庆分行和中国银行重庆分行作为国内银团贷款联席牵头行,帮助重庆某房地产投资信托成功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这是西部地区首只海外首次公开发行(IPO)房地产投资信托,也是自2015年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落户重庆以来的首只跨境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发行,不仅帮助重庆实体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也促进了重庆金融业自身的创新发展。
据统计,去年我区完成跨境结算业务18.9万笔,资金规模2146.5亿元;继续推动民间资本参与设立小额贷款、基金等金融机构,规模达到3.3亿元;积极开展巨灾保险试点,政府救助保险已办理有效案件89件,赔付121.1万元;继续推进移动金融平台建设,便利移动电子商务结算,逐步推进其在商圈POS机和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为贸易便利化提供金融支持;证券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中电投容仙期货首次在新三板成功增发融资9.9亿元,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到35家。
优化服务为实体经济“供能”
实体经济是金融成长的土壤。实体经济根深蒂固,金融才能蓬勃发展;只有金融和实体经济流通顺畅,实体经济才能充满活力。渝中一直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核心,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供能”。
去年,渝中出台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和普惠金融工作方案18条措施,鼓励银行加强信贷投放,探索发展动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积极运用资产转让、境外支付、内保外贷、M&A贷款等融资新品种,扩大增量,盘活存量;引导区内银行实施分类授信,鼓励银行合理设定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综合运用免还贷款、循环贷款、分期贷款、年审贷款等还款方式,化解短期贷款和长期错配风险;支持驻地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业务部,鼓励金融机构推广“云税贷”、“发票贷”、“结算贷”、“快商贷”等无抵押金融产品,不断提高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引导区内银行机构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推进金融与互联网融合,推进信用贷款产品全流程网上操作,提高贷款审批发放效率,提升金融服务便利性;建立常态对接机制,定期开展银企对接活动,缓解实体企业融资难问题。
资料显示,目前,我区已组织区内20余家银行机构与区内120余家民营企业开展了两次银企对接活动,支持区内金融机构走进企业、社区、协会,宣讲“金枝惠民工程”80余次,惠及700余户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2018年,我区民营企业贷款新增111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47.4亿元,同比增长9.6%;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节能减排领域新增绿色贷款30亿元;担保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余额60.7亿元,占担保总余额的99.5%,同比增长8.69%。新增“新三板”挂牌公司3家,场外挂牌公司5家,IPO申报公司2家。
区金融办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区金融办将加快发展产业集聚区,重点建设解放北(朝天门)现代金融集聚区、大市华新区创新金融集聚区、大市华新区专业服务集聚示范区,巩固发展传统金融,壮大发展新兴金融,加快引进金融中介,不断完善金融产业链;发挥自贸区和中新合作优势,加大力度引进各类总行或总部级结算中心、票据中心、私人银行中心、普惠金融中心、托管中心等。巩固渝中区“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时,继续做好吸引大批、吸引强手、稳定优秀业绩工作,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优化企业上市服务,促进产业开放创新。在金融风险防控方面,区金融办将继续开展专项风险排查、P2P中介平台风险化解、合规初审、积案化解和信访维稳等工作,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进一步简化非法集资举报方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鼓励群众积极参与,营造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的良好氛围。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渝中金融中心,渝中区促进产业发展扶持办法":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8993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