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培训贷是什么意思,培训贷的套路

培训贷是什么意思,培训贷的套路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高薪人才可以分期实现”“知识梦想可以分期实现”...面对众多培训机构诱人的广告,很多学者觉得零费用、分期付款既能解决自己一次性投入不足的尴尬,又能通过分担负担实现自己参与培训、提高素养的愿望,似乎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然而,似乎各方都能从“培训贷款”中受益,但有时消费者可能会落入陷阱。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通过梳理相关案例,发现“培训贷”存在多个雷区。法官提醒消费者,缴纳培训费时要看清缴费类型,同时做好对培训机构的考察,谨防中招。

打着分期付款的旗号,其实是金融贷款。

据了解,“培训贷”的具体模式是教育培训机构与消费者签订教育培训合同,金融贷款平台一次性向教育培训机构支付贷款的学费,然后消费者即贷款申请人分期向金融贷款平台还款。目前这种付费方式在教育培训行业已经比较普遍。

在朝阳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大学生小张为了通过雅思考试,报名参加了一个价格为39800元的英语培训班。教育培训机构的销售人员告诉她,可以分期付款,这样一个月只需要花1600元左右,可以减轻很多资金压力。然后,销售人员指导她扫码,点击确定,绑定银行卡,不到5分钟。销售人员告诉她,每个月把分期的钱转到绑定的银行卡里。小张终于发现,销售人员宣传的“分期付款”,其实属于金融贷款还款。

还有一种情况,小王在某教育培训公司的App上购买了日语学习课程。当他进入支付页面时,分期付款的方式标有醒目的红色字样“分期免息”,支付问题栏第一项写着“如果您的订单金额较大,建议选择分期付款”。于是小王选择了分期付款。但最后小王也发现,网络广告分期付款其实是一种金融贷款还款。

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近日发布的消费者投诉分析报告显示,“培训贷”引发的消费纠纷已成为教育培训服务投诉的热点问题。2019年,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共受理教育培训服务投诉17611件,占投诉总量的4.71%,同比上升71.21%。从具体投诉情况来看,消费者反映的问题主要有培训机构和教师资质不完善、教学质量差、虚假宣传、设置霸王条款、诱导“培训贷”等,其中由“培训贷”引发的消费纠纷近年来频发,成为投诉热点之一。

通过检索近三年北京法院系统教育培训合同纠纷裁判文书发现,涉及“培训贷”的案件呈上升趋势。

申请前检查对方是否有许可证。

“近年来,教育培训机构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但在鱼龙混杂的培训市场中,仍有部分机构无证办学。”朝阳法院奥运村人民法庭助理法官毛文蝶表示,消费者要找到合适的培训项目,除了考虑课程类型、课程价格等因素外,首先要理性谨慎地选择教育培训机构。

根据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教育培训机构应当申请办学许可证,并按照办学许可证载明的地址、层次、内容和形式办学。此外,教育培训机构还应当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其经营范围应当包括教育培训。消费者在选择教育培训机构时,要注意查询其资质,综合考虑其注册时间、公司规模,也要通过裁判文书公开网查询该教育培训机构的涉诉情况,多方面了解其教学能力和业务能力。

毛文蝶提醒,消费者在考虑“培训贷”的支付方式时,应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或有金融牌照的贷款公司。朝阳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发现,一些无资质的教育培训机构会与无资质的小额贷款公司联手,通过吸收学员的培训贷款费用进行非法集资活动,或者出售出借人个人信息非法获利。因此,如果消费者通过App或网站申请“培训贷”,应在金融监管部门网站上查询贷款公司名单,确认其资质后再放贷。

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还发现,部分教育培训机构在销售中存在一些误导或诱导行为,如反复强调分期付款可以减轻一次性付清全款的压力和“免息”,弱化“培训贷”的贷款属性和风险,诱导消费者使用“培训贷”进行支付等。在操作上,一些培训机构销售人员的“代理操作”,很容易让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签订贷款协议。

法官指出,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选择自己的商品或服务。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品种,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或者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种服务。消费者在选择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选择。

法官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教育培训服务时,要警惕诱导消费,提高法律意识和合同意识,仔细询问支付方式,不要轻易让别人帮忙;在选择“培训贷”时,不仅要考虑理财平台的资质,还要理性考虑需要偿还的本息金额、还款时间以及自身的还款能力,并仔细阅读合同文本,避免因疏忽造成损失。

逃离组织并不意味着免除还款义务。

小何报名参加了某机构的法语培训班,并申请了“培训贷款”。正常上课三个月后,他缺课,直到接到培训机构停业的通知。小何说她不能上课了,但是每个月还在还贷款。她觉得不公平,决定不还贷款。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很多消费者身上。有消费者认为,如果教育机构破产了,还需要继续还贷吗?”对此,法官解释说,消费者以“培训贷款”的形式购买教育培训机构的课程,实际上签订了两份合同。一个是消费者与教育培训机构签订的教育培训合同,一个是消费者(贷款申请人)与“培训贷”金融平台签订的贷款合同。这两份合同是相互独立的。教育培训机构未向消费者提供教育培训服务,属于单方违反教育培训合同法律关系。消费者可以按照约定与教育培训机构解除合同,与培训机构协商退费或者通过诉讼要求其退还未消费的费用并承担违约责任。

但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培训贷”项下的借款合同并不因教育培训合同的终止而终止,消费者仍需根据借款合同向金融平台还款。如果消费者因教育培训机构不履行合同而拒绝继续还款,则可能因违反借款合同约定的义务而承担违约责任,甚至影响个人信用记录。在部分教育培训机构已“跑路”,无法办理退课的情况下,消费者应在按合同还款的同时,收集与教育培训机构签订的教育培训合同、相关培训记录、课程进度、剩余课时等证据,及时向法院提起诉讼。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培训贷是什么意思,培训贷的套路":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776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