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台海网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监管局文件”骗子炮制。
台海网12月2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通讯员洪//漫画)近日,市民张先生遭遇了一起新型网贷骗局。骗子贼喊捉贼,甚至发来“银监会文件”,说不交“认证费”就报警。所幸张先生及时拨打96110反诈骗劝阻热线咨询举报,最终避免了财产损失。
近日,厦门警方为此发布预警,通过典型案例揭秘这种新型骗局的“三大套路”,提醒市民小心防范这种新型网贷骗局,避免落入诈骗陷阱。
网贷陷阱网上借钱遭遇“卡号错误”
市民张先生最近因为资金周转困难,房贷月供日期临近,萌生了网贷的想法。12月20日,张先生在多个网贷平台填写了个人贷款申请。
第二天,张先生接到一个自称是小额贷款公司“客服”的电话,向他推荐贷款。听众很感兴趣。周先生按照对方要求下载了一款贷款App,在平台上完成了个人注册和贷款申请。
然而,当张先生在App中申请贷款5万元时,查看自己在平台中的账户,发现“待还金额”为5万元,“到账金额”却为0元!
张先生再次仔细查看时,发现“贷款进度”一栏中“银行卡异常”是因为“收款银行卡号有误”。
这下,张先生急了,赶紧联系平台上的“客服”求助。
贼喊捉贼,发“公文”,说不交钱就报警。
当张先生联系客服时,客服表示,因为张先生输入了错误的贷款银行卡号,所以冻结了5万元的贷款金额。如果需要解冻,必须提交贷款金额30%的证明,即15000元!张先生说,自己的银行卡号他完全能背出来,填错是不可能的。这时,“客服”给张先生发来了一份“中国银保监会监管局文件”。
看到这份有自己身份信息的“文件”,张先生坚称卡号没有填错。这时候“客服”居然玩起了“贼喊捉贼”的把戏,说如果张先生不交1.5万元的“认证费”,就报警起诉张先生,一切后果由张先生本人承担!幸运的是,张先生之前看过警方针对网贷骗局的防骗提醒——所有需要先收费再放款的网贷都是诈骗。张先生立即拨打96110反诈骗劝阻热线咨询,民警接听后才意识到这是一个骗局,没有任何经济损失。
警方提醒牢记两个“凡是”,谨防上当受骗。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确实需要贷款的,尽量通过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降低贷款风险;其次,办理贷款时提前支付利息和保险的要求不符合贷款规定。当对方要求预付任何形式的资金时,就要特别警惕。大多数网贷诈骗的受害者确实有自己的资金需求,所以你需要防范贷款诈骗,防止你借的越多,需要的钱越少。
总之,网贷过程中要牢记两句话:1。凡是先要费用的,都有诈骗的可能;2.凡是声称由于卡号错误导致账户被冻结的,也是诈骗。
欺骗的欺骗
新型网贷骗局有“三大套路”。
据警方分析,近年来,网贷诈骗在网络诈骗案件数量中排名第一。网贷诈骗“突飞猛进”的背后,是骗术的不断翻新。与典型的网贷骗局相比,骗子更新了“三大套路”:
套路一:以假乱真
所谓的“中国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局文件”,警方发现,除了张先生的个人信息(通过张先生之前在平台注册获得)外,“文件”左下角还贴有两个二维码,扫描后进入了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网站。经过咨询相关部门,警方确认这个网站确实是中国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官方网站。也就是说,张先生收到的“文件”是假的,但“文件”中的二维码确实是真的。
套路二:贼喊捉贼
当张先生表示不愿意支付所谓的“认证费”时,“客服”竟然表示要报警,要起诉张先生,并称张先生这样的行为会影响他的个人征信。骗子就是想用“影响征信”等理由恐吓受害者,最后让他们转账汇款。
套路三:输入错误卡号导致“冻结”
据统计,仅12月21日厦门通报的5起网贷警情中,就有4起是诈骗分子在网贷过程中,以“输入错误银行卡号导致账户被冻结”为由,要求受害人支付“认证费”实施诈骗。在这类网贷诈骗中,骗子以“银行卡号错误导致贷款被冻结”为由的受害者占80%以上。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遭遇网络贷威胁怎么报警,网贷诈骗威胁怎么办":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778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