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评论员刘志杰综合封面新闻
近日,四川成都崇州一小区内,一只大型犬咬伤一名幼童,导致其全身多处咬伤,右肾挫裂伤。该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10月17日凌晨,女孩母亲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孩子处于昏迷状态,已转入华西医院重症监护室进行后续治疗。“我相信我的宝贝是最勇敢的。非常感谢您对我们的帮助,谢谢”。
涉事黑狗已被找到
据网友发布的行车记录仪图片显示,事发后不久,疑似咬人的黑狗逃离小区,横穿马路。女孩的母亲告诉记者,警方表示已经找到涉事的罗威纳,还在寻找狗主人。
据《齐鲁晚报》报道,成都崇州市马洋派出所值班民警表示,咬人黑狗的下落已被发现,稍后会通报最新消息。
华西医院专家透露了会诊情况。
10月17日凌晨,华西医院医生、朱玉春副主任医师在短视频平台上给大家讲了问诊的情况。
朱玉春说,专家在会诊中查看了检查和检验结果,分析了病情,并在第一时间制定了初步的治疗方案。目前最大的危险来自于腹膜后右肾损伤和血肿。当时华西团队和当地医院5-6位教授讨论后一致认为,如果现在手术探查右肾,失去肾的概率很大。所以对此最好的选择应该是保守治疗。
朱玉春说,狗咬伤是特殊的伤口,所以不能一次缝合。然而,大面积暴露的皮肤撕裂伤可能导致致命的水电解质紊乱以及营养和蛋白质的损失。不过还好我看到孩子的生命体征比较平稳,各项指标都没有严重的危机值。“体检的时候,把孩子的纱布翻过来,整个伤口都露了出来,我不得不承认,作为一个有20年工龄的外科医生,这个震撼真的是巨大的。”朱玉春说,两岁多的孩子皮肤娇嫩,整个右侧有多达20处咬伤。“最长的有8厘米,真的让我无法直视。我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当我和父母沟通我的病情时,我感受到了这两位年轻父母的无奈和悲伤。”
川观评论:
不能再让狗不受约束地乱跑了。
10月16日,成都崇州某小区猛犬伤人事件牵动人心。监控视频显示,小区草坪上一只没有拴绳子的大型犬突然冲向一名走在路边的两岁女童,疯狂撕咬近一分钟,全程没有狗主人。幼童虽经抢救已脱离生命危险,但仍造成右肾挫裂伤、右肋骨骨折等伤情,目前仍在医院昏迷。更令人气愤、恐惧和不解的是,恶犬在居民区随意伤人。
据警方介绍,涉事犬只是一只罗威纳犬,属于大型工作猛犬,身体强壮,动作快,气势强。本身就不适合做城市宠物,很多地方禁止养狗。成都市虽然没有明确将罗威纳犬列为禁养犬,但早在2010年颁布的《成都市养犬条例》就明确规定“禁止个人饲养烈性犬和大型犬”。即使是普通品种的犬,在携犬外出时,也应“将犬只置于犬笼、犬袋内或者由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牵着犬带”。所以,当人们看到这条疯狗在居民区咬人幼童时,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
但是仔细想想,大凶狗出门不拴绳或者不会拴绳的情况并不少见。很多养狗人盲目相信自己的狗是“人,不咬人”,忽略了狗随时可能爆发的动物本性,不拴绳,甚至完全不放。但是一些小区的养犬登记制度形同虚设。物业管理人员和小区保安看到狗品种单独行动,也默认身边有狗主人,视而不见,任其发展。再加上萌宠文化盛行,普通人很难识别狗的个性,放松警惕后自然就缺乏管理。正因为如此,恶性的狗伤人事件层出不穷。据公开报道,在广州、河北、重庆等地,近年来都有恶犬咬死儿童的事件发生。
不能再让狗不受约束地乱跑了。《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城镇养犬数量已经达到5429万只,这还是城市登记养犬数量,实际数量可能更多。同时,报告显示,不喜欢宠物的人的比例从上一年的21.2%上升到38.8%。宠物饲养带来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必须在制度上考虑。
管理术语不能再分地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多地方和成都差不多。主城区实行一套养犬管理标准,郊区和农村实行另一套宽松的养犬管理标准。显然,这种管理方式跟不上城市化的速度。城镇郊区人口越来越密集,不能成为犬类管理的死角,需要制度化的跟进。
执法管理不能“视而不见”。买车还是要注册的。没有严格的登记管理,怎么能养动物狗呢?截至记者发稿时,崇州伤人的罗威纳主人仍未找到,这其实是登记管理和审核存在漏洞造成的隐患。另一方面,不能再纵容养狗不拴绳的不文明行为。
养狗问题不仅是一个文明问题,更是一个法律和治安问题,需要全社会重视,对不规范行为零容忍。《民法典》规定“违反管理规定,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当前,必须找出恶犬的主人,放纵恶犬的恶劣违法行为必须付出代价;痛定思痛,一定要进一步严格执法,不要给违法者留下漏洞,因为没有人愿意再看到这样的悲剧。
来源:四川日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被黑狗咬出血是什么预兆,被黑狗咬伤是什么预兆":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3047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