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凉山州金融工作局局长贺雪梅,凉山州金融办

凉山州金融工作局局长贺雪梅,凉山州金融办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策划人语

过去几年,我国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决定性成就,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已经脱贫,2020年进入攻城拔寨、全面收官阶段。为集中力量确保攻克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广大金融机构聚焦重点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着力加大对“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特别是未摘帽贫困县、未脱贫人口的金融支持力度。上述地区农村金融机构聚焦重点帮扶领域,加大资源投入,创新金融产品,提高服务水平,支持“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在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中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近期,记者陆续深入四川、贵州、宁夏等多个贫困区县,就金融如何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实地采访,总结宣传其中好经验、好做法,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出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为贷款养牛和农户做工作,两家最终愉快答应。山村的路好难走,夜也好冷,让我有点措手不及,但一想到这是为了三河的明天,心里热乎乎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员魏波在扶贫日记里如是说。

位列“三区三州”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凉山州),是脱贫攻坚战要攻克的最后堡垒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大凉山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缓慢,贫困问题持续困扰着这个全国最大的彝族聚集地。

“面对连片的深度贫困区,我们从没放弃过,而是一刻不停地推动着脱贫攻坚工作。”凉山州扶贫开发局工作人员海萍语气坚定地告诉记者。在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大力推动下,尤其是近几年来,全面脱贫进入倒计时,凉山州的各方力量向剩余七个没有摘帽的贫困县发起了总攻。

图为昭觉县三河村旧址

在人民银行总行、人行成都分行以及人行凉山州中心支行的大力推进和引领下,凉山州各金融机构凝神聚力,积极主动创造条件、争取资源、完善机制,努力推进定点扶贫、教育扶贫、信贷扶贫、科技扶贫等方面工作,为大凉山取得脱贫攻坚战的胜利贡献了金融力量。

践行央行责任 创新扶贫攻坚

“人行凉山州中支着力构建扶贫长效机制,凉山州的产业精准扶贫贷款增长很快。2016年至今,凉山州每个县的产业扶贫贷款均超过了千万元,项目精准扶贫贷款覆盖率超过80%;全省超过20%的异地扶贫搬迁、集中搬迁贷款用于凉山州,扶贫再贷款覆盖全州11个贫困县,支农再贷款发放位列‘三区三州’首位,凉山州1/4的贫困户、农户得到金融普惠支持。”人行凉山州中支货币信贷科科长常瑞用一连串的数据向记者诠释着央行在脱贫攻坚中的所作所为。

据介绍,针对凉山州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人行凉山州中支金融扶贫创新“四带一自、五方联合”模式,积极发挥财政金融优势,全力支持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四类产业主体发挥带头作用,吸引贫困户自愿以合伙、合作、合营等方式建立利益链接,形成扶贫长效机制。同时,在“财政增效、农担增信、银行增贷、企业增利、农户增收”五方联合模式下,为贫困群众提升脱贫致富能力提供充足保障。

昭觉县三河村就近搬迁的贫困户新居,同时,这也是四川农信的综合金融服务点

然而,在这样一个贫困发生率较高,交通状况很不理想的地区,要想让金融服务真正下沉到末端,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据了解,凉山州有3880个行政村,其中3620个行政村有贫困户,1618个行政村仍是贫困村,共计21.51万户、95.73万贫困人口。而全州银行业金融机构仅有250个乡镇网点,303名客户经理,平均每个网点要服务15个行政村、640户贫困户。很多村子道路不通,去一趟少则1天,多则3、4天,银行工作人员既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又需要耗费大量精力来做好贫困人口的金融服务。

被称为“悬崖村”的阿土列尔村,过去的藤条编制的天梯已改造为更加安全的铁质扶梯

据人行凉山州中支原行长李勇介绍,凉山州金融精准扶贫创新实行“双向联络员”制度,每一个行政村都设有一个金融机构方联络员和一个村组方联络员。全州3619个贫困村村聘请2959名村组干部和210名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担任“双向联络员”。金融机构方联络员通常由客户经理、分理处主任、县支行人员担任,主要负责该村的金融精准扶贫政策宣传、金融扶贫服务点建设和管理、贫困户信用评级、授信和贷款发放等。村组方联络员通常由村组干部、驻村第一书记等人员担任。村组方联络员人熟地熟,对村里的贫困户各种情况基本了然于心,有些还是村中很有影响力的人物,在配合金融机构评级授信、贷前调查、贷后管理中能发挥很大作用。而且他们常驻村里,可以帮助解答村民对金融扶贫政策的疑问,知晓村民对金融服务的各项需求,并及时联系金融机构方联络员处理。有了村组方联络员,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工作不再盲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人行凉山州中支不仅在扶贫机制上主动创新,在内部督促与推动方面也开创先河。“我行印发了《落实金融扶贫“双牵头”职责工作方案》,强化业务部门与监督部门协调联动,会商工作、通报情况,同时明确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落实党委6项任务及纪委6条监督措施。纪委同步参与金融扶贫工作研究,同步跟进金融扶贫重点工作,同步督导金融扶贫目标任务。”人行凉山州中支纪委书记万敏高告诉记者。

正是有了央行的责任担当与大力推动,凉山州各金融机构在脱贫攻坚战中成绩斐然。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凉山州金融扶贫贷款余额302.99亿元,余额居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13.51%。其中,个人精准扶贫贷款余额31.02亿元,同比增长14.02%,扶贫小额信贷余额16.52亿元,同比增长33.93%;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49.78亿元,同比增长11.18%;项目精准扶贫贷款余额222.18亿元,同比增长13.98%。

脱贫各显其能 一个都不能少

记者在凉山州采访过程中看到,当地金融机构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特点倾力投入到脱贫攻坚战中。

“2020年以前,工行在贫困县没有网点。今年仅用了55天就完成了贫困县金阳县支行的建设,形成了工总行、省分行、凉山分行、金阳支行四级联动机制,全力支持金阳脱贫攻坚。”工行凉山分行工作人员王霞告诉记者。新建成的金阳支行民族特色鲜明,扶贫定位突出,“金融、扶贫、民族、科技”是金阳支行的四大特点,开业70多天来,金阳支行已发放贷款9584万元。

据了解,2020年以来,工行凉山分行已累计投放金融精准扶贫贷款4.12亿元;截至8月末,项目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9.63亿元,较年初增长0.37亿元;产业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3.82亿元,较年初增长2.17亿元。今年9月,该行与凉山州经济合作和外事局共同承办了凉山州国际产业招商网络推介会,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116名商协会代表和企业代表通过网络视频参会。会议现场推介凉山州优势产业项目5个,会后线上推介项目近30个。“近5年来,工行总、省、州三级行先后在凉山贫困地区共派驻帮扶干部9名,累计捐赠资金超2亿元,为凉山贫困地区,特别是为金阳、雷波的特色产业、教育就业、卫生健康等领域脱贫攻坚注入金融力量。”王霞说。

农行凉山分行的周作刚表示,农行除了全力投放各类扶贫贷款之外,该行结合凉山当地金融服务的缺失和用户特征,补短板、填空白,从细微之处为凉山脱贫攻坚做出更多努力。据介绍,农行凉山分行扶贫小额信贷辐射804个村,是凉山州助农取款机具布放和运作主力。在农总行的部署下,农行浙江分行对口帮扶凉山,组织了43家企业来凉山考察,确定了核桃深加工产业带动凉山脱贫。

由天梯拾级而上,农业银行凉山分行在悬崖村设置了助农取款点,为悬崖村的农户提供了便捷金融服务

“作为政策性银行,农发行在凉山只有36亿元存款,但贷款已超97亿元。我行在全省抽调8人组成扶贫先锋队,深入贫困县进行帮扶。”农发行凉山分行的李雪志介绍说,2017年以来,该行累计投放各项贷款200.18亿元,其中扶贫贷款120.43亿元,在粮食安全、棚改、水利、交通、教育、产业等领域覆盖凉山全州17个县市。同时,该行在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支持生猪养殖、助力长江大保护等方面充分发挥了政策性银行的中坚作用。

据建行凉山分行的邹翔介绍,截至8月末,该行累计投放产业精准扶贫贷款4.17亿元,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88亿元,超额完成监管部门下达计划。该行多年来持续开展教育扶贫,5年共计捐赠资金140多万元。2019年、2020年,建设银行开展“万名学子”暑期下乡实践活动,丰富了30多名阿子马洛村贫困儿童暑期生活,连续两年举办建行“金智惠民”职业技术培训,共培训柳洪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学员92名。

中行凉山分行的钱雅楠告诉记者,截至9月7日,该行金融扶贫贷款余额1.5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4451万元,增幅39.6%。同时,该行通过厅堂宣传、资料发放、现场讲授等方式,积极开展“金融知识进万家”“送金融知识下乡”“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活动,向贫困户进行金额知识宣传,普及金融惠民政策、提高金融安全防范意识,有效预防电信诈骗等金融诈骗行为,增强贫困地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以及运用金融发展经济的能力。

“今年我行将在布拖、美姑、越西、普格、喜德等5个深度贫困县的6个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建立自营网点,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覆盖率和满意度。截至目前,我行在全州累计布放了50余台电力缴费自助终端,实现累计缴费800余万元。”邮储银行凉山分行的姚华向记者介绍了该行的扶贫做法。2020年开发了惠农快贷、惠农经营贷、极速贷等新产品,截至目前,已累计向越西、普格、喜德、盐源、雷波等5个深度贫困县投放支农、惠农贷款7650万元。据悉,该行选送的“五个一”金融扶贫工程典型案例入选扶贫日系列论坛组委会《金融产业扶贫优秀案例集》。

“我行扶贫小额贷款发放了12.69万户贫困户、金额12.2亿元,占整个凉山州扶贫小额贷款的70%以上。”凉山农商银行的沙马尔聪介绍说。作为地方支农、支小的主力军,同时也是脱贫攻坚的生力军,凉山农商银行借助自身网点最多的优势,做小、做散,把金融扶贫工作延伸到了最末端,个人精准扶贫贷款发放额达到了23亿元,在凉山州遥遥领先。

事实上,凉山州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参与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攻坚战。成立于2010年的西昌金信村镇银行是三州地区设立最早的村镇银行,6个支行、1个简易网点,25人的“三农”客户经理团队,75人的支农联络员覆盖了全部西昌市所有乡镇,尤其是借助苦荞、油橄榄等产业推动扶贫工作,效果显著。作为股份制银行的代表,浙商银行和浦发银行在凉山的分支机构,分别发放四川首单扶贫债券及参与搭建城市改造基金,为凉山脱贫攻坚打开直接融资渠道。此外,成都农商银行凉山支行累计购买了凉山州政府平台公司的专项债4.7亿元。人保财险凉山分公司参与扶贫帮扶的人员达55名,捐赠达249.6万元,该公司创新开发“返贫保”险种,为防止返贫提供保障。同时,与铁骑力士集团推动生猪“保险+期货”模式落地,为龙头企业扶贫带动作用保驾护航。(记者 张宏斌)

记者手记:“摘帽”不是终点 大凉山扶贫在路上

在凉山州三天的采访中,记者感受最深的是,凉山州各金融机构在脱贫攻坚工作上,不畏困难,倾情投入,在基础相对薄弱的深度贫困地区,以做好扶贫金融服务为己任,以贴身帮扶为日常,用啃硬骨头的精神,强力助推大凉山整体实现脱贫致富。

记者与凉山金融机构代表交流过程中,脱贫攻坚可持续问题是涉及较多的话题。大家普遍对2020年“摘帽”很有信心,同时,对未来持续扶贫,防止返贫以及针对边缘人群的帮扶已经做了提前规划。

金融机构的共识是,大凉山的扶贫工作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经过近几年各方努力,凉山贫困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凉山经济发展基础仍然薄弱,“扶贫扶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传统文化及生活习惯的影响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转变。

可以看出,金融赋能脱贫攻坚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繁杂体系,金融机构的着力点各有不同。在扶贫方面,针对扶贫产业的金融支持是持续深化的,同时,信贷、保险、期货、担保等手段的组合运用,对产业扶贫不可或缺。凉山新型经营主体的总体数量和质量尚存在较大欠缺,对此,金融培育工作十分重要。

事实上,金融的各种创新与实践在凉山才刚刚开始,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尚需补足。由于凉山的特殊环境,无论是产业发展水平,还是数字技术基础,都很薄弱,这也给金融创新带来了较大难度。因此,金融机构应更多融入社会生活发展(诸如教育、医疗、健康等)之中,为金融活水注入更深层、更长远的内涵。从这方面来看,工商银行在凉山州的实践已经开了个好头。

毋庸置疑,大凉山通过大力推动脱贫攻坚,开启了乡村振兴的序幕。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深化脱贫攻坚的各项工作,建立扶贫工作的长效机制,推动金融服务进一步的下沉等等,都是摆在凉山各金融机构面前一个又一个需要攻克的难题。“摘帽”不是终点,大凉山扶贫在路上!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凉山州金融工作局局长贺雪梅,凉山州金融办":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3268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