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债务正在成为压垮国内汽车经销商昔日老大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法院裁定受理重组,9月9日将正式对庞大集团股票进行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庞大集团”变更为“*ST庞大”。庞大集团发布的公告显示,如果重组失败,庞大集团将被法院宣布破产,股票也将面临终止上市的风险。
破产危机
9月5日,庞大集团发布公告称,因法院裁定受理重组,公司股票将于9月9日被给予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庞大”。公司股票自9月6日开市起停牌一天,9月9日复牌。
公告显示,法院已裁定庞大集团进入重整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相关规定,庞大集团重整失败的,庞大集团将被法院宣告破产。如果庞大集团被法院宣告破产,根据《股票上市规则》第14.3.1条第1款第12项,庞大集团的股票将面临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今年5月,庞大集团收到债权人冀东丰公司的告知书。通知称,鉴于庞大集团无力清偿到期债务,已向法院提出庞大集团重整申请,理由是公司无法清偿到期债务,可能明显丧失偿债能力。
鉴于重组对庞大集团经营的影响,庞大集团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拟向管理人提交申请,在重组期间继续开展业务。重组期间,公司将积极配合有关方面做好稳定员工、在现有基础上继续维持日常运营等与重组相关的工作。
对于此次重组的细节,北京商报今日联系了庞大集团相关负责人,但截至记者发稿,未得到对方回复。
然而,庞大集团的债权人远不止一家公司。今年4月,庞大集团发布重大诉讼公告显示,由于流动资金不足,庞大集团2018年收到天津滨海新区法院、北京西城区法院等10余家法院的诉讼,涉及融资租赁合同、买卖合同、借款合同等诉讼案件24起,涉案金额约8亿元。
“对于庞大集团来说,虽然重组不等同于破产清算,但也是庞大集团重组资产的最后机会。”据知情人透露,如果庞大集团能在限定时间内重组并清偿债务,还是有机会的,但如果重组失败,庞大集团还是无法避免最终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膨胀的隐患
虽然面临破产退市的危机,但已经过了“三十岁”的庞大集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庞大集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88年成立的滦县物资局机电设备公司(后更名为“冀东物贸”);1999年,冀东物贸转制为民营企业。当时河北省省长亲自鼓励庞庆华上市。2004年后,凭借斯巴鲁在中国市场的独家代理权,庞大的集团从河北迅速扩张至全国。
2010年,庞大集团各类汽车销量47万辆,销售收入538亿元,利润12.4亿元。庞大集团经销的20个汽车品牌销量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一。2011年4月,庞大集团正式在上交所上市,成为国内首家通过IPO登陆a股市场的汽车经销商集团。
成功上市后,融资能力更强的庞大集团开始加速实施扩张战略。2011年,庞大集团经营网点达到1095家,其中近一年新增410家。2012年,庞大集团旗下经销商网点增至1257家,2013年进一步达到1351家。
然而,销售领域的快速扩张未能同时促进庞大集团的业绩。上市以来,庞大集团的净利润一直在低位徘徊。201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5亿元,但2012-2017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仅为-8.25亿元、2.11亿元、1.41亿元、2.36亿元、3.82亿元和2.12亿元。
原因在于,与其他汽车经销商集团大多通过土地租赁进行扩张不同,庞大的集团更喜欢购买土地,自建门店。资料显示,庞大集团在IPO过程中融资60.4亿元,其中约23亿元用于营业网点的建设和改造以及公司网店的支付,占募资的40%。
正是因为资产导向的扩张模式,庞大集团的债务一直居高不下。2011年上市后,庞大集团资产负债率连续7年超过80%。数据显示,汽车经销商行业的公司资产负债率一般在50%-60%之间。
从销售毛利率来看,庞大集团与中国最大的汽车经销商中国大汽车相差不大。2017年,庞大集团和中国大汽车的销售毛利率分别为9.24%和9.72%。然而,2017年,销售净利率在中国大汽车为2.8%,在庞大集团仅为0.28%,这意味着庞大集团的销售费用远高于同期的中国大汽车。
凯普波
如果说资产导向模式的高速扩张加剧了庞大集团的债务隐患,那么“破例”风暴则直接将这种隐患转化为危机。
2017年4月,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证监会对庞大集团展开调查。随后,庞大集团发布公告称,若公司因上述调查最终被认定存在重大违法行为,公司股票可能被警告退市风险,暂停上市。
2017年,庞大集团公司营收704.85亿元,同比增长6.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2亿元,同比下降44.45%。2018年,庞大集团的营收依然不容乐观。财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庞大集团营收271.14亿元,同比下滑17.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9亿元,同比下降12.82%。
对此,庞大集团在财报中表示,“2018年上半年,证监会立案调查事件对公司经营的负面影响持续发酵,2018年整体金融环境偏紧,公司融资困难、资金紧张问题进一步凸显,进而严重影响和制约公司正常经营,公司营业收入和效益同比下降。”
2018年7月,庞大集团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证监会决定对“未披露权益变动情况,遗漏披露相关融资安排”的违法主体庞庆华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庞庆华作为庞大集团涉案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的责任人,被给予警告,并处罚款30万元。
“信违”风波虽然告一段落,但其负面影响并未消除。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对一个庞大群体的处罚,其影响是比较明显的。一方面对于资金链紧张的庞大集团来说是雪上加霜,巨额罚款会增加庞大集团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无论是接到调查通知,还是庞大集团的处理方式,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让投资者对庞大集团失去信任,产生信任危机。”
自救不易。
面对危机,庞大的群体并非无动于衷。为了缓解现金流压力,庞大集团开始频繁出售店铺。2018年5月,庞大集团公告拟转让旗下5家子公司100%股权,交易金额12.53亿元;8月9日,庞大集团发布公告称,拟转让9家子公司100%股权,转让价格定为10.93亿元。
与此同时,庞大的集团也试图寻找“外援”。2018年7月,庞大集团发布公告称,因公司转型升级需要,公司急需通过转让公司股东所持股份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引入第三方优质战略投资者。
2018年10月,庞大集团正与地产巨头宝能集团洽谈合作的传闻流出,但庞大集团随后发布公告称,公司未与任何投资方达成任何协议或意向。所以,谣言最后不了了之。
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年里,虽然关于大集团被收购的传闻不断出现,但几乎都无果而终。在公司经营状况越来越差的情况下,庞大集团的高管有的选择减持套现,有的选择直接离职。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高管,庞大集团董事长庞庆华也不得不离职。2019年5月,因“信披违规”,上交所决定对庞大集团董事长、实际控制人庞庆华进行公开谴责,并公开认定庞庆华三年内不适宜担任上市公司董事。6月20日,庞庆华辞去庞大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职务。
目前,在国内汽车销量整体下滑的背景下,庞大集团已经深陷经营困境。今年上半年,庞大集团营收102.56亿元,同比下降62.17%;营业利润亏损11.46亿元,同比减少384.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1.99亿元,同比下降563.66%;总资产295.82亿元,同比下降10.1%。整车销售方面,上半年庞大集团新车销量为5.01万辆,同比下降71.22%。
“一个庞大的群体很难回到以前的状态。”汽车行业分析师钟石表示,庞大集团的债务问题涉及面广,各方都不希望庞大集团破产清算。重组是一种相对的妥协。但是,即使重组成功,庞大集团未来的营收很可能继续下滑,债务依然严重。
本文源于今日北京商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登陆财经网站(www.jrj.com.cn)。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庞大为什么被st,st庞大吧":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3530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