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拍拍贷的项目,拍拍贷是干什么

拍拍贷的项目,拍拍贷是干什么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近日,12321举报中心公布了2023年第二季度垃圾短信投诉情况。投诉分三类,分别是贷款、理财类垃圾短信的源头企业,骚扰电话的源头企业,垃圾短信的源头企业。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拍拍贷的投诉超过33500条,涉及暴力催收、个人信息泄露、通讯录爆炸、高利贷、砍头等。

自2019年更名为信义科技,转型助贷业务后,拍拍贷仍未能消除P2P的底色。

01

披上科技外衣做贷款营销平台

相对于成千上万战死沙场的平台,拍拍贷的转型还是成功的。2022年,拍拍贷实现营业收入111.3亿元,同比增长17%;归母净利润22.71亿元,较2021年的25.09亿元同比下降9.4%。

但是,每赚到一分钱,借款人就会多得一分钱。从营收结构来看,去年来自贷款便利化的服务费为拍拍贷贡献了44.31亿元的营收;推广服务费收入19.29亿元,担保收入30.64亿元,利息净收入11.74亿元,其他收入5.35亿元。

由于借贷平台转型后不再是资金的主要提供者,向借款人收取服务费、担保费等费用成为主要收入来源,但这无疑增加了出借人的负担,推高了社会融资成本。

从消费者的投诉来看,贷款的利息支出可以高达惊人的60%以上。比如有消费者在黑猫投诉上投诉“拍拍贷的贷款都是砍头的,5400到5000的贷款年利率88%,曹操贷1450到1000的贷款只有14天。简直不可想象!”

另有消费者投诉,拍卖贷款服务费保险费利率高达40%,总年化率高达60%。2019年2月和4月,分别向拍拍贷平台借款6000元和5000元,本金6000元分六期偿还,其中服务费492.38元,总年化率36%。

在转型帮贷之初,拍拍贷处处以自身科技能力为优势,解决小微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但技术只是皮囊,其真实意图只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做贷款营销,以便从中收取巨额费用。

从财报来看,拍拍贷的销售和营销费用从2021年的15.84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6.85亿元;相比之下,在过去两年中,其R&D费用仅为4.34亿元和4.91亿元。在销售费用的巨额投入下,拍拍贷的广告充斥在微信视频号、Tik Tok、今日头条、百度等各种网络平台。

而其所谓的科技能力其实是值得怀疑的。2019年8月,国家商报曾以学生身份试水拍拍贷等7家平台。结果学生在拍拍贷获得了13000元的授信额度,成功套现1000元,贷款利率高达年息45.39%。这背后是拍拍贷的技术能力不行,无法识别学生身份,或者无法知道他们是否想吃校园贷的“人血馒头”。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9月,上海拍拍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被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指导小组认定为因“高新技术收入比例不达标”而被取消资格的高新技术企业。

02

“断直连”和支持吊顶贷款的业务存在风险隐患。

虽然助贷转型暂时帮助助贷度过了危机,但助贷业务是否是长期业务还不确定。

在助贷业务模式下,银行成为纯粹的资金提供者,而助贷机构则提供前期获客、信用审核、风险控制、后期回收贷款等服务。这看起来是大家都需要的,但实际上削弱了银行的功能,埋下了风险隐患。

比如一些非法借贷机构通过群发短信、在APP上投放广告等方式吸引客户。,并利用空空壳公司、虚假购销合同、虚假工作收入证明、银行流水等手段非法获取银行信用贷款、消费贷款、商业贷款等信贷资金,甚至为客户提供POS机非法套现。

另一方面,由于贷款人财务状况参差不齐,偿付能力难以保证,银行难以对贷后资金进行有效监管,信贷资金逾期违约风险不断累积,最终可能给银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此,监管部门多次向银行金融机构申请不得将信贷审核、风险控制等核心环节外包,不得异化为单纯的借贷资金提供者,不得接受无担保资质的合作机构提供的增信服务,以及逾期资产补偿、兜底承诺等变相增信服务。

2021年7月,央行征信局明确个人征信“直接断开”,不允许直接向金融机构提供个人提交的信息、平台内生成的信息或从外部获取的信息。当年9月,央行4号文《征信业务管理办法》明确提出,金融机构“直连”业务需要在2023年6月底前完成整改。

随着监管越来越严格,留给贷款机构的空空间越来越小。如果借贷业务给金融领域带来系统性风险,借贷会不会成为下一个P2P还未可知。(内容来源|华博商业评论)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拍拍贷的项目,拍拍贷是干什么":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3584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