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焦点分析 | 高盛、中信争抢增发份额,中环股份怎么长成千亿光伏企业?

焦点分析 | 高盛、中信争抢增发份额,中环股份怎么长成千亿光伏企业?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作者|袁

编辑|苏建勋

一场激烈的争夺尘埃落定。

11月2日晚间,光伏巨头中环股份发布公关,其90亿定增项目顺利完成。在竞股名单中,不乏国泰君安、中信证券、招商基金等知名大基金,也能看到瑞银集团、高盛的身影。最终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招商基金等。黯然复出,保险资金中国人寿、人人资产、新华人寿拿到前三股。

根据官方公告,中环股份此次增资将全部用于50GW(功率单位:GW,代表10亿瓦)的太阳能级单晶硅(G12)智能工厂项目。这个项目今年3月已经开工,预计年底投产,2023年全部达产。

用“风光无限”来形容央股混改元年再合适不过了。

前三季度,中环股份净利润同比增长226.3%,股价几乎翻倍,成为国内又一家市值过千亿的光伏企业。

在单晶硅领域,中环和隆基并称为双雄,但中环在规模和市值上都远不如后者。2019年隆基单晶硅片产能42GW,中环33GW。在新能源火热的氛围下,隆基还在扩大生产。仅2020年,隆基在扩产方面的投资就将超过120亿元。根据隆基今年年初的预测,其硅片产能可能在2021年底达到110 GW。

中环的产能虽然暂时在隆基之下,但是扩产更激进。他们在内蒙古投资92亿元扩产后,又在银川投资120亿元生产G12单晶硅片,就是前面提到的90亿元定增投资的项目,也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硅片项目之一。

当“双碳”热度越来越高的时候,单晶硅行业也迎来了最好的时期,当然厮杀和扩张会更加无情。可以预计,未来几年,隆基和中环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中环股份的成立比隆基早了一年。与隆基的民营背景不同,中环股份的前身是天津第三半导体器件厂。在世纪之交的国企改革浪潮中,改制为国有独资的天津中环半导体有限公司。

中环股份有一段非常美好的历史。1981年进入光伏领域,是当时中国首批五家光伏企业之一。2007年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天津中小板上市第一家企业。

中环股份经理沈浩平是隆基创始人钟宝申和李振国的学长,也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系。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毕业后都在车间拉单晶硅,沈浩平却留在了公司,一步步走上了总经理的岗位。

两家公司选择了不同的道路。隆基全部押注在少有人问津的单晶硅上,中环股份则选择双管齐下:既做半导体材料,又做单晶硅片。

中环的选择其实很合理。毕竟在2015年之前,单晶硅在国内市场的占比不到5%,而他们在半导体领域已经有多年的积累,壮士断腕是不可能的。而且即使双线并行,打败当时新生的隆基也不是难事。

其实隆基和中环是有过僵持的。2010年,隆基的营收是中环新能源业务的3倍,但2013年中环光伏项目投产,业务收入达到27亿,超过隆基的22.8亿。

这种僵局没有持续多久。2014年,隆基和中环的光伏业务几乎并驾齐驱。从此隆基大踏步前进,把中环甩在了后面。

当然,中环早就意识到了光伏产业的潜力,并全力以赴。2010年,他们来自新能源材料和半导体材料的收入也占到了全国的半壁江山。到2020年,新能源材料的收入已经是半导体材料的11倍,达到168亿。

但似乎他们还没能填补与隆基的差距。2017年,隆基已经在单晶硅片领域站稳脚跟,中环下定决心全力投入。两年的时间足以拉开两家公司的距离。2021年,隆基已经是市值超过5000亿的公司,中环刚刚突破1500亿大关。

隆基早已不仅仅是一家单晶硅片公司。2015年,它的触角已经伸向了下游的电池组件。根据研究机构PV Infolink的全球组件出货量排名,隆基已经超过晶科,排名第一。

2021年3月17日,参观者在观看中环半导体的12英寸(300毫米)单晶硅棒。

中环在产业链延伸上落后隆基几步。直到2017年,中环股份的动作才开始激进。他们增加了在多晶硅材料主要供应商GCL的投资。第二年,他们收购了国电光伏90%的股份,国电光伏主要经营电池芯片和组件。

这些雄心勃勃的计划也表明,中环想在上下游做得更多,但之后中环并没有大规模进攻下游。他们其实更愿意做一个技术提供者,而不是产业链赢家。"中环不会与其主要客户在市场上竞争."沈浩平曾经说过,“只要我是总经理,我就不会改变。”

在格局不确定的情况下,很难判断谁的路是绝对正确的。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自己绘制的道路上,中环并不满足于过去的步伐。TCL参与混改后,突然加速,甚至显得来势汹汹。

如果TCL没有接手,中环可能还是那个庞大却缓慢的巨人。

中环是光伏行业少有的国企。过去,他们的控股股东是天津SASAC,所有决策都必须由天津SASAC监督和批准。《能源》杂志曾报道,2009年,中环像在内蒙古投资了一个硅片基地。当时反对意见很多,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了“七八遍”。沈浩平也表示无奈:“国有决策体系,懂的人和不懂的人必须说两句。”做同样的事情,他们“比有私人背景的同行慢了上半年甚至更多。”

2020年,一次大规模收购落下帷幕。TCL科技6月宣布参与收购中环集团全部股份。9月,国资委批准间接转让,金额为125亿元。TCL科技通过中环集团间接持有中环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5.03%,成为间接控股股东。

其实如果只看短期利益的话,当时TCL收购中环并不是很划算。他们计算出中央集团的投资回报率不到2%。但类似于早年“押宝”华星,李东生自己做了决定。投标前夕,在电话会议上,他做出了在投标基础上加价5亿元的决定,并保证一举拿下。

混改之后,中环取得了非常漂亮的成绩。华中今年半年报显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4.1%至176.4亿元,半导体光伏材料产能半年增长超过55%至70GW。

中环正在成为一个激烈的对手。就像隆基早年孤注一掷的投资一样,中环也表现出了勇气。中环新能源材料毛利只有17.89%,只有隆基的60%左右,他们2020年归母净利润只有10.9亿。但宁夏的项目,中环拟投资120亿元,是公司历史上最大的投资和产能。

中环的举动不是轻率的,而是要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双碳”概念升温后,光伏行业处于混战期。目前仅仅是硅片大小就分为两大阵营。一边是边长210mm的G12硅片,主要由中环宁夏工厂生产。另一边是隆基推的182mm硅片M10。

目前主流市场仍采用2015年隆基与中环联合定制的M2尺寸标准,边长仅为156.75 mm..硅片尺寸越大,电池的有效受光面积越宽,自然效率越高。2018年大硅片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但是经过几年的争议,对于标准还是众说纷纭。未来谁有通用标准,谁就掌握了行业5-10年的趋势。

机构争相进入,无非是借此机会挤进光伏赛道。对手隆基市值不断攀升,达到5000亿。看来,经历了混改调整期的中环,也将有一个诱人的未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焦点分析 | 高盛、中信争抢增发份额,中环股份怎么长成千亿光伏企业?":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3615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