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贷款平台广告,借贷广告违法吗

贷款平台广告,借贷广告违法吗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打开很多app,最后广告都会分流到互联网金融或者借贷广告。网友不禁感叹“互联网的尽头是借贷”。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不少app以赠送会员、充值话费为诱饵,吸引用户填写个人信息,甚至支付一定费用开通或保留信息用于网贷服务。有些年轻人甚至一直被蒙在鼓里,被提醒还款。

拿小礼物当诱饵

各种app频繁出现贷款广告。

“打开打车App,终于跳出财经广告;看看旅游App,上面也有贷款广告;如果你想看视频,那也是贷款。你手机上三四十个app里基本都有贷款广告……”二十多岁的小李告诉北青报记者,这些广告让她觉得“有点烦”。

“比如我在看剧的时候,App说要成为会员才能继续追剧。但是,有一种方法可以赠送一个月的VIP。随便看看,原来我想办小额贷款业务,一个月的VIP值10多块钱,”小李说。

小姜说,有一天他在网上看到一个广告,说49元可以用200元充值话费,于是就点进去充值话费,填了个人信息后付款。第二天,他收到一条短信,告诉他需要下载另一个App才能享受这项服务。“我搜了一下,发现是个贷款平台,投诉很多。”

“有一次我打完出租车,点开了‘领取打车券’的页面,上面用大字写着‘注意礼貌’。我以为关注微信官方账号就能拿到打车票。毕竟只有两张8元票,但最后我发现需要‘激活额度’,也就是填写自己的信息,让对方做贷款评估,才能拿到这张16元票。”小刘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北青报记者看到,市面上常用的50款软件涵盖了衣食住行各个品类,大部分都加入了借贷功能。这些服务不需要大量的手续和繁琐的申请条件,只是消费者在App上简单申请,这让借钱看起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些广告有的出现在平台首页的醒目位置;有的隐藏在一些福利和红包中,用各种优惠政策鼓励用户使用;个人也会展示贷款信息广告,方便消费者直接从第三方借用产品。

年轻人风险意识薄弱。

贷款广告就利用了这个机会。

“看是大平台,利率不高,就填了资料试了试,就被逼着打款,不让一次性还清。”“我还10元就能减少9.9元,所以我就拿了这笔贷款。之前也是糊里糊涂的贷了一些款。后来征信报告显示我有27家贷款公司的贷款,却没有做那么多?”“贷款广告上说利率很低。我以为还款就是本金加利息。谁知道贷款要交担保费,保险费,服务费,我一点都是强制的?为什么要为贷款买保险?太不合理了!”

不少年轻人表示,刚开始借钱时,屏幕上的年利率是7.2%起步,“理性借贷,合理消费”的灰色小字在花式介绍借贷内容的屏幕上似乎起不到任何作用。有用户事后后悔:“钱是给我的,培养了购物的欲望。用完了没拿到怎么办?”平台发律师函找讨债公司不还怎么办?这不是有害的吗?"

“借贷类APP比较多,是因为金融是一种比较理想的APP流量变现方式。互联网思维就是先有流量再考虑变现。然而,虽然流量变现的渠道很多,但很多渠道都任重道远。对于一个急需现金流的APP来说不是一个好办法,而嵌入式金融更快。在APP中嵌入一些金融企业的借贷或支付功能,可以引流金融产品,也可以通过金融产品销售获得渠道收入。”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潘鹤林说。

财经评论员郭士亮认为,互联网的终点是借贷,或许是利用大数据的优势,更准确地获取用户的信息,更准确地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借贷也是最快的变现方式,潜在利润非常可观。

北青报注意到,某物流平台2020年入市放贷后,2022年净利润为4.12亿元,小贷业务收入大幅增长,表内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9%。浙江某上市小贷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8903.77万元,其中净利润5050.36万元,净利率超过56%。

贷款和骗术需求同步升温。

专家认为,平台应该坚守底线

财经评论员郭士亮表示,贷款需求的上升,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没有银行贷款门槛的用户的需求。但是,放贷人发展很快,获取暴利的永远是行业。不理性的借贷行为会影响用户的个人前途和发展,借贷行为还是需要理性的。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理性借贷很重要,借贷广告还是需要理性对待,尤其是年利率水平,是否触及民间借贷利率上限红线等。,从而影响未来个人借款成本或违约风险。如非紧急或必要需求,还是减少借阅频率,理性操作。在监管层面,要紧盯网贷公司的利率以及是否符合合规要求,尽量呼吁消费者理性借贷、理性消费。

“一些大的互联网公司大多有自己的金融牌照或者借贷业务,有时候也会引入一些中小平台。虽然用流量变现,或者基于流量做金融业务都无可厚非,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借贷服务是骗人的。比如很多长视频平台会开展‘免费获得一个月会员’的活动,很多人在使用的过程中点击获得,但点击进去后发现,如果想顺利获得,需要填写个人信息,选择分期付款、贷款等”,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说。

刘院长认为,利用这些“招数”或以低息、免息为噱头诱导用户借款,可能涉及虚假宣传或欺骗,侵犯用户个人隐私。“虽然通过流量变现或者做金融服务无可厚非,但是确实有太多隐藏的问题需要解决,需要相关部门监管。”

刘兴亮建议,金融业务的APP平台应该进行一些整改。一是要明确一些优惠活动如何领取,不要刻意诱导或虚假宣传;第二,贷款服务和借贷平台的利息要明码标价。如果需要跳转到第三方平台,必须征得用户同意,不得诱导用户低息甚至无息借款。

“总之,互联网平台可以打广告,可以按流量收费,但每一步都要让用户明明白白自愿消费。”专家表示。

【# 315 Qingv #你来爆料我来曝光】即日起,北青报半粮财经推出315专题策划,面向社会公众征集线索,发挥媒体监督和舆论引导作用,为消费者发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更好的消费环境。

我们将根据大家提供的线索进行约谈和调查,揭露消费陷阱,共同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爆料请微博私信@板梁财经。

你也可以发一条线索到邮箱:cjxwzx@ynet.com。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文薇实习生安麒儿

编辑/范红伟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平台广告,借贷广告违法吗":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3866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