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姚胜举
全国工商联近日发布的“202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和《202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进入500强的民营企业门槛达到275.78亿元,比上年增加12.11亿元。中国民营经济的地位和实力迅速提高。相关政策在坚定执行“两个不动摇”的基础上,注重全程跟踪、量化考核、公务硬约束,力求取得实效。
民营企业的发展有助于提振社会心理预期。40年来,中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中国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段时间以来,《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关于贯彻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措施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对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保持定力,增强信心,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是民营企业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促进民营经济更快更好发展,需要统筹出台政策,多措并举,形成稳定预期。
一方面,要优先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甚至融资不上的问题,同时逐步降低融资成本。要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将银行的业绩考核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挂钩,解决不愿放贷的问题。要扩大金融市场准入,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发挥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投资、股权、债券等融资渠道的作用。同时,省级政府和计划单列市可以自筹资金设立政策性救助基金,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在严格防止违规举债和国有资产流失的前提下,帮助本地区主导产业、就业大户、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民营企业脱困。
另一方面,也要努力减轻企业的税负。要加大减税力度,推进增值税等大幅度减税,并且要简洁易操作,增强企业获得感。对小微企业和科技初创企业可以实行普惠性免税。根据实际情况,降低社保缴费名义费率,稳定缴费方式,确保企业社保缴费实际负担大幅下降。既要以最严格的标准防范偷税漏税,又要避免正常企业因税收不当而倒闭。要进一步清理精简涉及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涉企收费,规范中间环节和中介组织行为,减轻企业负担,加快推进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降低企业成本。
同时,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各地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加强政策协调,细化、量化政策措施,制定相关配套措施,推动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促进产业政策由差别化、选择性向普惠性、功能性转变,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充足市场空。要提高政府部门的绩效,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向,避免安全监管、环境保护等领域微观执法过程中的简单化,实行政策不搞“一刀切”。还要发挥商会、协会的自律作用,探索通过制定自律公约对商会会员实施自律惩戒,引导会员企业参与优化营商环境。(王姚胜举)
来源:经济日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不断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的措施,激发民营企业活力":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4145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