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梦想
2022年,我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围绕“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的总要求,坚决把握政治责任,继续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农村社会事业,着力推动农业、农村进步和农民发展全面升级。强化履职,构建工作体系,强化工作落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压实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农村落地责任,绷紧清责、知责、落责链条。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会议、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会议等会议,重点研究解决巩固扩大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加强压力传导。将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果的有效衔接纳入绩效考核。充分发挥市纪委监委作用,以有效精准的监督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加强担保救助。实施乡村振兴联系点和示范村创建市级领导保障制度,向139个村派驻驻村工作队,向150个村选派第一书记,确保驻村帮扶工作不减力、成效不减。抓监测帮扶建底线思维,该市把监测帮扶防止返贫作为巩固扶贫成果的首要基础,以“三类户”为重点,编织“三张网”。2022年,全市监测1237户2502人,消除贫困风险1125户2246人,占89.76%,实现了“尽可能多给、尽可能多帮扶”的目标。织密自下而上的监控网络。严格执行年人均纯收入6700元的监测标准,对所有农村人口开展监测调查。充分发挥6286名村组反贫困监督员的作用,实行“周监测、月调整”的长效机制。2022年5月、8月、10月,围绕农民收支变化、“三包”和饮水安全,组织全体农村居民进行了三次。织密横平的检查网。完善市县两级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出台行业部门筛查预警指导意见,细化部门分工,统一市县两级相关行业部门数据交换周期、操作流程、精准帮扶等重点工作内容,更具操作性和指导性。织密全覆盖帮扶网。按照“因户施策、缺项补齐”的原则,综合运用各项帮扶政策,精准帮扶。在现有帮扶政策无法化解风险的情况下,要充分发挥防贫救助基金的支撑作用,对因病、因灾、因学支出较大的人员给予全额帮扶。全市救助基金规模稳定在1000万元。2022年理赔27起,理赔金额69.87万元。紧盯核心任务,促进人民增收
白鹿乐活小镇
该市把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作为巩固扶贫成果的核心任务,持续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2022年,全市脱贫人口人均收入增长17.1%,位居全省第二。加强产业支撑,增加收入。乡村振兴和产业繁荣是核心。2022年,各级共安排3.226亿元推进乡村振兴,实施各类帮扶项目86个,其中工业项目35个,基础设施项目25个,其他项目26个。加强帮扶资产的后续管理,建立各类别台账,实行库存管理,确保持续分红。加强就业,有助于稳定收入。切实落实就业援助政策和应对疫情专项扶持政策,实现就业援助车间和农村公益性岗位数量稳步增加,脱贫人数稳步增加。全市贫困人口就业总规模13832人,其中公益性岗位6904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07%;成立就业援助工场14个,同比增长350%。“雨露计划”的实现要补,不能出差错。加强财政资助,增加收入。充分发挥贫困人口小额信贷的助农惠农作用。全市新增小额贷款3043笔,贷款金额8646.95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80%,是2021年贷款金额的18倍。加强消费有助于增加收入。继续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消费助农,鼓励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积极购买消费助农产品。全市消费助农产品销售额达3441.2万元,完成政府预算采购任务32.09万元,高于去年同期。紧扣“3+1”保障补短板,推动全市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不断提升“3+1”保障水平,确保巩固扶贫成果的基础更牢固、质量更高。密切关注饮用水安全。完善农村供水工程长效管护机制,全市1487口农村供水井年度水质检测全部达标。全力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升级改造。梨树县为74口水源井增加了锰砂过滤设备和消毒设备,双辽市22口村水源井增加了净水设备,伊通满族自治县新建47座水井房,确保不发生大规模系统性饮水安全问题。密切关注住房安全。以农村低收入群众住房安全为重点,建立长效机制,持续做好动态监测,实行台账管理,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和监测对象纳入年度危房改造计划,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57户,其中贫困人口88户。狠抓义务教育。紧盯退学,坚持学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无一人因家庭困难、灾害辍学。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2022年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1229人,资助金额467.05万元,其中贫困家庭学生3503人,资助金额114.12万元。狠抓基础医疗。全市10家医院被确定为大病救治定点医院,收治大病3039例,救治率100%。继续做好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工作,覆盖率达到100%,做到“签约全,管理全”。集中资源支持援建。
梨树南河公园
我市更加重视支持省乡村振兴重点扶持县建设,集中资源和力量支持重点县发展,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省乡村振兴重点扶持县的实施方案》。在资金投入上给予集中支持。双辽市争取中央和省级预算衔接资金9817万元,梨树县争取中央和省级预算衔接资金9255万元。市财政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分别向双辽市、梨树县拨付乡村振兴引导资金100万元。对金融政策给予集中支持。推动金融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全市各银行、金融机构支持梨树县、双辽市肉牛养殖贷款共计11.9亿元。积极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梨树县、双辽市成功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60家,融资金额3.63亿元。对工业发展给予集中支持。梨树县、双辽市两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县肉牛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获得2.2亿元国家专项债券发行支持。其中梨树县肉牛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建设项目1.2亿元,双辽市肉牛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建设项目1亿元。坚持多突破,推动有效行动。
美丽的乡村
我市全面推行“1+16”方案体系,形成了16个专项工作方案。围绕“一规划、三提升、一示范”重点工作,坚持月度调度、会商协调工作机制,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取得成效。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全面完成755个行政村分类布局,实现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规划。目前已编制村庄规划文本246部,其中168个示范村实现了村庄规划文本全覆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水、电、路、网等工程,2022年,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384.71公里,改建危桥10座,完成安保工程321.2公里;新增集中供水人口1.91万人,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46%;建设590个5G基站。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细化“千万”任务清单,全市招聘农村特岗教师265名,建设“互联网+教育”试点学校5所,完成农村教师培训2828人;采取“两个深入”和“一个全覆盖”的做法,投资1500万元建设伊通县医疗社区,对280名乡村医生进行专业培训;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设3家养老机构,建设4个试点农村养老服务大院;推动公共文化下移,送209场演出到基层,建2个分馆。提高人居环境改善水平。继续实施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村容整洁”四大行动。完成3000座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建成62个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站;完成3个镇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9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绿化112个村,打造精品廊道120.58公里,精品路线162.48公里。打造“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把千村示范作为开展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载体,严格落实“九有六无”标准和“五个全覆盖”要求,在巩固2021年80个示范村成果的基础上,2022年继续创建88个示范村。构建“党委政府为主体、乡村振兴部门为整体、乡镇为具体单位、四级干部为配套”的“四抓”格局,确保市县村四级干部168个建制村保障覆盖;全覆盖建立“道德银行”88个,完成率100%,评选“廉洁家庭”4918个,完成率100%,建成“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88个,完成率100%,建立“十户一组”3592个,完成率100%;从2022年创建的示范村中,选择13个村作为精品村,创建“示范创建+肉牛养殖”、“示范创建+特色种植”等各具特色的示范示范村,进一步巩固示范村的成效和底色。农村广阔,振兴起来,谱写新篇章。四平正在建设美丽宜人、繁荣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写着“山川巨变”,让希望的田野更加生机勃勃,让农村的未来更加值得期待。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乡村振兴的科学规划和详细部署。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指出,立足“三农”,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实现巩固和扩大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扶贫成果的巩固和扩大,可以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基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长期以来,我市始终坚持农业农村发展不动摇,农业实力不断提升,农村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更加富裕。今年是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平台的突破之年,我们已经踏上了新的征程。我们要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方针,把全面推进和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任务。以永不停息的精神状态和百折不挠的奋斗态度,才能在新的征程上创造出新的更加辉煌的业绩。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要充分认识实现巩固扩大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乘势而上,努力描绘“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全媒体记者孙颖通讯员王鹏)
编辑|王海霞编辑|季风
值班编委会|赵执行编辑|唐雅江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跃马扬鞭启新程 ——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回眸":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4166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