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参考报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当前疫情防控并未放松,但少数不法分子仍在疫情顶端作案。借“疫情”涨价牟取暴利的现象屡禁不止,口罩、额头枪、消毒液成为价格违法的重灾区。与此同时,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也因“疫情”呈上升趋势,一些微信商家、朋友圈买卖商品、假货引诱。近期,监管层频频亮剑,接连曝光典型案例,破获一批大案要案。
据悉,为更好地维护市场秩序,新一轮强监管将加码,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等部门将通力合作,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依法严厉打击涉疫物资,坚决斩断非法利益链。
防疫用品价格违法。
截至3月19日,全国共立案查处价格违法案件14800余起,处罚8800余起,其中口罩占比超过50%,温度表枪和消毒液占比超过15%。这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价格监督与竞争局一级巡视员杨红峰在3月22日“落实‘三包’行动,关注防疫用品质量”视频连线活动上透露的数据。
疫情爆发以来,防疫用品“无序涨价”现象屡禁不止。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公布的疫情价格投诉主要问题显示,一些不法商家低价进货高价销售,哄抬价格,甚至在短时间内对同批次产品进行涨价;一些经营者用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护用品高价捆绑其他物品,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
市场监管总局继续加强防疫用品和民生商品的价格监管。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孙美君3月2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疫情期间,一些不法分子哄抬口罩、熔喷布、额头枪等价格。,赚钱“国难”和“黑心钱”。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公安机关严厉打击。至此,已公布10批典型案例。
不仅如此,从2月14日到3月23日,40天内,市场监管总局还公开曝光了8批“联合双打行动”典型案例。
口罩是防疫的“第一道防线”。随着口罩产能的不断增加,熔喷布的产量没有及时跟上,造成了一定的供需矛盾。一些不法经营者借机哄抬价格,造成熔喷布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市场监管总局及时下发《关于开展熔喷布价格专项调查的紧急通知》,部署江苏、浙江、河南、山东、广东等8个省份开展熔喷布生产企业专项调查。
相关案例也很快被曝光。例如,市场监管总局3月19日公布的第十批防控疫情产品和民生商品价格违法典型案例显示,3月11日,市场监管总局对江苏张家港马骏无纺布有限公司销售熔喷布情况进行了检查,根据调查,疫情发生前,熔喷布价格为每吨1.8万元至2万元,但自2月份以来 价格逐日上涨,2月底涨到每吨25万至30万元,3月2日后涨到每吨40万元。
随着复工潮的来临,额温枪成为企业商家开门启动市场的必备物品。一些无良商家囤积居奇,哄抬价格。市场监管总局价格监督竞争局一级巡视员陈志江表示,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出重拳、出快拳、出组合拳,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查处了一批哄抬价格典型案件。
如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某医疗器械公司以每台85元的价格购买某品牌红外检测仪,并以每台800元的价格销售。以每支45元的价格购买另一品牌的红外测温仪,以每支590元的价格出售。运城市盐湖区市场监管局经调查,认定该企业涨价行为恶劣严重,已构成哄抬物价的违法行为,并对其作出50万元的行政处罚。
严防制售假货因“疫情”抬头
3月23日,成都市金牛区市场监管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对四川诺宏康生物科技公司销售假冒“飘安”、“维安”口罩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其中没收违法所得415211.05元,罚款13715277元,罚款总额14130488.05元。一个跨省制售假冒防疫用品的违法犯罪网络浮出水面。目前,河南、山西、湖南、重庆等地公安、市场监管部门已对涉案上下游企业立案侦查,多地已立案8起。
这不是个例。假冒伪劣产品的制造和销售正在“流行”起来。一些不法分子借机牟利,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口罩犯罪为重点,各级公安机关也破获了一批大案要案。其中,江苏盐城食品药品侦查部门破获一起涉案金额1500余万元的制售假冒伪劣口罩案,捣毁窝点7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公安机关破获一起销售伪劣口罩案,摧毁3个犯罪窝点,缴获涉案口罩30多万个,涉案金额800多万元。
据中消协统计,消费者投诉主要集中在口罩、酒类等防疫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商家销售属于三无产品的防疫产品;以防疫为噱头,夸大或者虚假宣传普通口罩的防护功效,或者以普通一次性口罩冒充医用口罩;销售假冒品牌口罩、进口口罩等。
网购平台也成为重灾区。一些微信商家、朋友圈在利用“疫情”进行商品购销时弄虚作假,售假、引诱购买、二维码诈骗等情况严重。如陕西省Xi市市场监管局查处罗某某等人通过微信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口罩案。经查,罗某某等人通过微信朋友圈销售假冒品牌防护口罩、假冒一次性医用口罩共计18万余张,涉案金额130余万元。
对与流行病有关的非法行为“零容忍”
疫情防控绝不放松,斩断参与疫情的黑手绝不手软。一些部委经常表示,他们将加大监管力度,对与疫情相关的违规行为保持“零容忍”。
市场监管总局强调,将密切关注熔喷布、额温枪、消毒液等防疫用品和粮油肉蛋菜等民生商品价格,严厉打击哄抬物价、赚“疫钱”的不法分子地狱付,维护市场价格秩序稳定。
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局长杨红灿表示,市场监管总局将全面持续加大防疫产品价格监管力度,不留死角和短板,对价格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下一步,将继续扎实推进专项行动,严惩制售假冒伪劣口罩等违法行为,及时督办重大典型案件。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也表示,要以超常规的决心、超常规的措施、超常规的力度,严厉打击与疫情有关的违法犯罪活动,依法从重从快惩处一批犯罪分子。要进一步加大对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防护用品领域各种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加强网上行动,注意查找重大涉案线索,对网上售假形成强大威慑。(记者班隽隽)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强监管严监管背景下,强监管 严监管":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4234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