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打开该列: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战决战之年。中华民族奋斗了几千年的梦想终于要实现了。即日起,中国银行保险报将开设“迈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围绕获得幸福感和安全感,讲述银行保险业服务人民迈向小康生活的故事。
该栏目主要记录了决战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壮举,充分展示了银保监管部门引导银保机构服务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帮助人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汇聚了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同心同德奔向小康的强大力量。敬请关注。
□记者黎东明
云南是中国扶贫的主战场,是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最多、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云南银保监局持续加强监管指导,督促指导辖内银行机构精准落实系列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积极创新扶贫小额信贷有效模式,不断增加扶贫小额信贷供给,加强扶贫小额信贷规范管理,为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截至6月20日,辖内银行机构扶贫小额信贷余额206.87亿元,居全国首位,41.25万户贫困户获得贷款(次)。今年以来,全省新增扶贫贷款42亿元,居全国第二位。
“扶贫小额信贷是一场及时雨,一场喜雨”
说到扶贫小额贷款,陈桂兵脸上会有阳光般的笑容。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三区三州”国家级贫困地区之一。31岁的陈桂兵家住怒江州泸水市老窝乡云溪村。虽然正值壮年,但他的脸上却刻着岁月的沧桑。家里四口人守着几亩坡地。低矮的泥屋不到40平米,白天进去感觉很黑。
在距离这里6个小时车程的迪庆藏族自治州未夕县永春乡托枝村,建档立卡的傈僳族贫困户杨丽也在为两个孩子的学费发愁。家里四口人,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在上学。靠种植玉米、豆类等一般作物,年收入万元左右,生活捉襟见肘。
得知国家有扶贫小额贷款政策,陈桂兵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银行,抱着怀疑的态度提交了贷款申请材料。银行员工赶紧上门调查核实。2019年3月19日,获得小额贷款5万元,用于扶贫。他用贷款资金购买饲料,将最初饲养的600多只生鸡(多为鸡)扩大到1200多只,养猪也从2头增加到12头。截至2019年底,陈桂兵的1200多只生鸡已全部售出,实现纯收入3万多元。
在当地扶贫部门和村委会的帮助下,杨丽还获得了5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用这笔钱,她种了8亩木香、4亩桔梗、3亩秦艽苗。年末全家纯收入4.5万元,家庭人均纯收入达11250元,远超扶贫标准。
“持续创新,好政策要下到田里”
切实有效的金融政策源于云南银保监局对扶贫小额信贷的不断推广和创新。
为推进扶贫小额信贷,2016年以来,云南银保监局单独或联合省扶贫办等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云南银行业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小额信贷和基础金融服务全村覆盖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乡镇扶贫小额信贷责任落实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小额信贷规范管理的通知》等10余份政策文件。根据上级部署,对增加信贷投放、加强贷款规范化管理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不仅如此,他们还加强具体指导。要求银行机构加强扶贫小额信贷的组织管理,完善制度和方式,单独列出信贷资源,单独考核责任,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有序投放力度,加快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引导机构建立健全尽职免责机制,合理确定不良贷款容忍度。
云南银保监管局在加强政策引导的同时,创新工作机制,采用责任承包制。在全省1353个贫困人口乡镇,每个乡镇明确指定一家银行机构作为责任签约银行,鼓励其他机构积极参与。其中,农村合作机构负责1047个乡镇,农业银行负责126个乡镇,邮政储蓄银行负责170个乡镇,当地村镇银行等其他银行机构负责10个乡镇。一体化机构要将责任落实到村到户,建立责任领导和联系人制度,积极争取扶贫部门、乡镇政府、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的帮助和支持,逐户开展信用调查、信用评级、贷款发放和贷后管理,满足贫困户的信贷需求。在贫困户自愿参与生产经营的前提下,鼓励通过合作开发,将扶贫小额信贷资金用于特色优势产业,让贫困户融入产业发展,长期受益。目前已探索出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贫困户的“双绑定”模式,以及“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模式。各责任银行每年还逐户摸清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信贷需求,制定下一年度的信贷投放计划。
为解决深度贫困地区贷款难问题,云南银保监局大力优化金融网点布局,动态跟踪监测扶贫小额贷款乡镇分布、金融服务网点分布、基础金融服务行政村分布,开展挂图作战,制定全覆盖推进方案,督促相关机构在贫困乡镇设立营业网点,提供贴近贫困村、贫困农户的服务。截至2019年底,全省实现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
防范风险,好的金融政策给百姓带来好运。
金融政策千千万万,风险防范是第一位的。金融风险的发生不仅会让贫困户雪上加霜,还会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对此,云南银保监局有着清醒的认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督促机构加强贷款“三查”。要求机构充分发挥基层工作合力,切实加强贷前、贷中、贷后全过程管理,确保信贷资金投放准确、使用良好、回收到位。在贷前调查中,组织积极争取乡镇扶贫部门、村委会、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的协助,审核推荐好的贷款户,精准对接信用好、有贷款意愿、有就业创业潜力、有一定技能、有一定还款能力的贫困户;加强贫困户诚信教育,防止多头申请贷款现象;安排信贷员进村入户开展贷前调查,深入了解贷款户相关情况,结合当地产业发展规划、市场需求和贷款户实际,帮助贷款户选择合适的发展项目,确保贷款真正用于产业发展项目。贷款审查过程中,贷款机构完善贷前审查机制,充分利用贷款人信用信息,加强与其他银行机构的信息共享,防止贫困户“一户多贷”、重复享受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在贷款检查过程中,密切关注生产经营、家庭生活、资金使用等情况。发现欺诈、改变贷款用途等异常现象和经营中的重大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
其次,积极推动地方政府进一步完善风险补偿机制,补足风险补偿,明确风险补偿启动条件和程序,制定风险处置预案。按月监测分析扶贫小额信贷风险,推进会商研判机制建设,加强风险预判,积极防范风险。截至2020年4月底,全省共有123个县建立了风险补偿基金,总额达20.4亿元。
针对扶贫专项检查、扶贫成效评估、各类检查和日常监督监测中发现的问题,云南银保监局牵头组织扶贫办等相关部门在全省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持续深入开展问题排查,推动问题整改。通过规范促进发展,及时纠正相关问题,可以有效促进扶贫小额信贷的健康发展。
在稳定的扶贫贷款支持下,建档立卡的贫困群众走上了扶贫产业致富的道路。
目前,陈桂兵已经成为泸水市六库镇一些饭店的主要原料鸡供应商,每天能卖出10-20只鸡和一些鸡蛋。陈桂兵说,年前全家就要搬进新盖的房子,说话时脸上总是挂满笑容和自信...
“扶贫小额信贷就像祥云带给我们的幸福雨。”杨莉说。现在,她不再为孩子的学费发愁了。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扶贫小贷播撒“幸福雨”——云南银保监局积极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创新":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4720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