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约车市场饱和”话题引发关注。《法人》记者梳理发现,5-6月,广东东莞、深圳、浙江温州、济南、山东遂宁、四川等地相继发布网约车市场饱和预警,称网约车单车日均订单不足10辆,有意进入网约车市场者需谨慎。
此外,海南省三亚市从5月5日零时起暂停受理网约车经营许可和运输证发放业务;湖南省长沙市从5月16日起暂停受理网约车运输证新业务。
网约车行业似乎到了一个新的节点。
“网约车市场饱和了吗?如何定义饱和度?只有市场才能做出判断。”近日,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法律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戴险峰对记者表示,即使网约车市场趋于“饱和”,市场对供过于求的局面仍有足够的调节能力,促使供方优胜劣汰,在退出机制的作用下形成新的供需平衡。当地交管部门叫停网约车新注册业务的做法有待商榷。
就业“蓄水池”
从交通运输部每月公布的数据来看,网约车市场的运能确实越来越“红火”:截至2023年5月31日,全国共有313家网约车平台公司获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比4月底增加4家;各地共发放驾驶证558.4万张,车辆运输证235.7万张,分别比4月末增长3.3%和2.5%。截至2023年2月底,获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的公司有303家,比5月底减少10家;2022年12月底,获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的公司只有298家;驾驶证509万张,车辆运输证211.8万张。
网约车的发展为大量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了机会。“网约车聚合平台和中小网约车公司的发展,吸引了一部分灵活就业人员进入网约车市场,增加了很大一部分运力。”戴险峰说。
华南一位交管人员告诉记者,一些中小网约车公司管理松散,对司机要求不高,一些头部企业淘汰的产能再次进入网约车市场。
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网约车司机小余告诉记者,最近在同行社交群里听到一些城市即将限制网约车的传言。“网上的专车司机确实多了起来,”萧瑜告诉记者。很多同事在聊天时自称是互联网厂商的白领。下岗后,他们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发动了汽车。“但他们也承认,这只是一个过渡,有合适的工作就不开了。”小雨说。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网约车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当网约车市场从垄断变为重燃竞争时,网约车企业数量的增加导致进入网约车市场的机会增加,实际上降低了就业门槛,运力自然增加。“网约车除了满足出行需求,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为就业找一个‘蓄水池’,困住一部分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做了过渡的人,让他们灵活就业,作用不可否认。”
市场饱和了吗?
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数据显示,2023年4月,共接单7.06亿单,环比下降1.4%。较2022年4月的4.76亿订单同比增长48.3%,较2021年4月的7.6亿订单同比下降7.2%。从数据上看,网络发放驾照数量有所增长,但订单量有所下降。但相对于出行需求,网约车市场真的饱和了吗?记者多方了解,答案仍不得而知。
“我觉得没有饱和。”上述交管人士告诉记者,一直以来,交管部门掌握的网约车总量和市场实际总量是有差异的。“交通运输部公布的网约车总量不是市场网约车总量,而是合规网约车总量。”该人士表示,网约车总量增加是各地推动网约车合规化的结果。“这只能说明合规的车比较多,而不合规的网约车没有准确完整的统计数据,不足以说明市场已经接近饱和。”
他表示,即使网约车市场趋于饱和,也是正常的。他提到,90年代中期,餐饮市场供不应求,餐馆一开一火。随着竞争对手越来越多,餐馆开始倒闭,这是正常的市场现象。“如果停止新的注册业务,就相当于停止了市场竞争,网约车成了‘先到先得’的行业。我不太赞同这种做法。”
某融合平台负责人告诉记者,所谓的“日均订单量不足10单”不足以说明市场已经接近饱和。“作为一个融合平台,我们不知道每个网约车公司的实际量,但据我所知,有些网约车公司并不要求司机每天在线。如果司机一天只愿意开4个小时,10单以下很正常。”
停止注册是不可取的。
“即使出现供过于求,也不一定要‘停’。”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院副教授袁谭常年观察网约车市场,研究相关法律法规。他说,进入出租车行业的传统方式是指标号牌的转让和租赁。很多司机只能高价租用出租车号牌入行,但网约车的准入门槛比传统出租车低。“加上乘客普遍认为网约车体验略好于传统出租车,所以传统出租车行业压力很大。”在袁谭看来,可能与当地交管部门限制网约车发展有关。
“我认为停止网约车新登记业务没有法律依据。”上述华南地区交管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有很多供大于求的行业。“很多店一天都接不了几单生意。有必要停止注册新的市场主体吗?”他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城市没有停止网上汽车注册业务,也不打算这样做。
“我注意到海南省三亚市交管部门的公告,公告称‘研究’后,作出停止注册的决定,并未具体说明依据的法律法规。”戴险峰告诉记者,没有法律法规赋予地方交管部门停止网约车注册的权利。"这将干扰市场的正常运行."
记者注意到,湖南省长沙市交管部门的通知并没有说明停止网约车注册的法律依据。
“不一定要阻止它。规范网约车市场其实有很多方法。严格检查达标率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华南的交管员告诉记者,交通运输部每个月都会公布各网约车公司的达标率,但从未对达标率最低的公司强制执法或提出强制达标率要求。如果地方政府继续实施合规管理,要求达标率低的企业提高达标率,并提出强制性的具体要求,势必会提高车企的准入门槛,从而控制部分运力的涌入。
在戴险峰看来,严查达标率会有一定效果。而合规成本对巨头企业影响有限,中小企业却难以承受。如果过严,对中小企业不利,网约车市场充分竞争的格局会受到影响。“在促进合规和保持中小企业竞争力之间取得平衡并不容易。”戴险峰说。
作者|殷新,《法律人》杂志全媒体记者
来源:法治日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网约车罢运,网约车饱和了国家不管":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5195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