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工信部公布了第七批命名为《光伏制造业规范与条件》的企业。伴随公示的,还有23家“光伏制造行业标准公告企业名单”(第二批)被撤销。
与工信部此前发布的6批221家企业“达标”名单相比,第七批符合条件的企业数量继续减少,较第一批109家企业共减少100家。与此同时,今年拟撤销的企业数量也相应增加,达到23家,比去年增加5家。可以看出,自今年3月新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2018版)》颁布以来,对光伏制造企业的准入要求更加严格,行业更加规范。
今年3月1日,工信部发布《光伏制造业规范和条件(2018年版)》。与之前的版本相比,新版本对企业电池及组件的光电转换率、组件的衰减率、多晶硅项目的电、水消耗、环保要求、出货等都有了更严格的规定。相关企业还需要经过企业申报、省级工信部核查推荐、专家评审等环节,最终才能通过工信部的审核公示。因此,一旦不能满足相关要求,公告中所列企业将面临被撤销的风险。
从2013年12月30日起,工信部公布第一批符合光伏制造业条件的企业名单。截至目前,共有7批272家企业进入公告名单。工信部设立的这一“准入门槛”对光伏制造业意义重大。对于进入这个门槛的企业,企业将有机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享受社会资源的支持。但对于长期未入选的公司来说,这意味着无法享受政策红利。不仅要面临不批贷、不准入市、被迫兼并重组的风险,还要面临因生产经营困难加剧而随时被迫关停的可能。
据经济观察网记者了解,入围第七批《光伏制造业规范与条件》的企业有9家,分别来自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广东、深圳9个省、直辖市。其中,光伏组件企业4家,电池企业2家,逆变器企业3家。
上述9家企业中,中环股份(002129)的子公司天津环欧国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东方环盛光伏(江苏)有限公司。SZ),也入围了。最新数据显示,单晶材料龙头公司中环继续受益于光伏和半导体双轮驱动以及单晶替代需求。即使在“5.31”光伏新政后,开工率依然达到100%,市场份额持续增加。
刚刚获得“2018年家用逆变器十大品牌”的深圳市古瑞瓦特新能源有限公司也在第七批名单中。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底,古瑞瓦特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货超过120万套,牢牢依托家用光伏逆变器第一品牌。
2017年以来,家用光伏市场的井喷,也让另一家上市公司广州三晶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销售额翻了一番,从2.2亿元增长到5亿多元。但或许是因为家用光伏的局限性,三晶电气一直在推广晶太阳的共享运维体系,而不是定位单一的逆变器供应商。
安徽殷新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为数不多的上榜电池企业之一。很难想象,三年前,这是一家生产效率极低的“僵尸”企业。2015年8月,银洋新能源以2.2亿元资金购买企业全部资产,投资1.6亿元实现设备生产线全自动化,成为安徽马鞍山光伏产业快速崛起的一个缩影。
此外,北京中科鑫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组件)、京奥(邢台)太阳能有限公司、上海郑泰电力系统有限公司、浙江靳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也入围了第七批光伏制造行业规范。
几家欢乐几家愁。加上上述9家企业,还有第二批23家企业要撤销。其中不乏TBEA新疆、上海郑泰、巨力新能源、广东汉能光伏等知名企业。同时,23家企业中有10家来自江苏,占比近一半,区域特色明显。
TBEA新疆新能源有限公司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向经济观察网记者透露,由于企业的硅片和组件业务已经被撤销,如果不符合工信部规定的验收资质,将被撤销。其子公司TBEA Xi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已被列入工信部第四批光伏生产企业,不会受此影响。
专门从事光伏组件生产和销售的上海郑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也赫然在列。对于被工信部撤销的名单,12月6日,浙江郑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声明回应。声明称:由于扩大产能的需要,公司调整了生产布局。原上海郑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为租赁土地,产能有限,无法满足产能扩张需求。2016年9月完成整体搬迁,迁至浙江新生产基地继续生产。原上海郑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已在工商部门更名为“上海郑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职能转变为人才平台,不再承担生产职能。所以被列入工信部撤销名单是很正常的。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光伏制造准入趋严:工信部新审批合格企业骤减至9家,23家拟遭撤销":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5977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