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战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包括贫困人口和残疾人在内的反贫困斗争取得决定性进展,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得到历史性解决。
受身体障碍、劳动能力弱、受教育程度低等因素影响,贫困残疾人是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特殊群体,也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难点。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安徽金寨贫困村贫困户考察精准扶贫工作时指出:“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现象时有发生,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残疾人精准扶贫指明了方向。记者近日从国家扶贫日残疾人扶贫论坛上获悉,在精准扶贫战略的推动下,“因残致贫”问题取得历史性成效,贫困残疾人数量大幅减少,贫困残疾人“两不愁、三保障”得到有效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对贫困残疾人的帮扶力度,不断创新帮扶方式,提高贫困残疾人扶贫质量,探索总结了一系列解决办法。残疾人脱贫致富、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
顶层设计确保如期脱贫
9月17日,湖南长沙。湖南邵阳城步县白茅坪镇的90后苗族姑娘杨舒婷向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自己的创业经历。回顾这几年的经历,杨舒婷感慨万千:“没有精准扶贫政策,就没有今天的我。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党和政府是我们残疾人最坚强的后盾。”
杨舒婷只是众多贫困残疾人中的一员,他们的命运和家庭生活在脱贫过程中发生了改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各级党委和政府把贫困残疾人纳入脱贫攻坚大局,涉及残疾人精准扶贫的各种顶层设计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助残政策措施不断落实,极大地改变了贫困残疾人家庭的生产生活状况。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成为指导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战的纲领性文件。在精准扶贫背景下,中国残联、国务院扶贫办等26个部门联合发布《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实现温饱,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保障得到保障,基本康复服务和家庭无障碍改造覆盖面有效扩大, 确保现有标准下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如期脱贫。 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将贫困残疾人脱贫行动作为专门章节,提出了加快推进的七项政策措施,确保到2020年贫困残疾人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同时精准的“自来水滴灌”扶贫,“到户到人”的目标真正落实。如今,走进贫困残疾人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贴在门口的“求助纸”和家家户户都有的红色《扶贫手册》。家里有多少人,谁是帮扶对象,贫困的主要原因,每年的帮扶措施都列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具有非凡的力量,是非凡的。残疾人扶贫政策的完善,带来了日益明显的扶贫效果。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以来,我国贫困残疾人从建档立卡之初的700多万减少到2019年底的48万,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
多措并举,注重精准施策。
“过一会儿,肉牛就能出去了。今年行情不错,估计能比去年多赚几万元。”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白圩镇的残疾人魏站在一个新盖的牛棚旁,眼里充满了希望。上林县位于中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土壤贫瘠,石漠化严重,当地村民长期生活贫困。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像魏这样的贫困残疾人,通过发展黑山羊和肉牛养殖业,找到了一条增收致富的路子。
长期扶贫,长期看行业。产业因其持久性和稳定性,通过合理开发产业项目,帮助残疾人恢复“造血能力”,成为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
近年来,各地根据本地区不同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发展水平和技术条件,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培育适合贫困残疾人发展的产业项目。各地还对贫困残疾人进行了“精准培训”和“定向指导”,增强了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同时,优惠政策、信息、资金、技术等。针对贫困残疾人陆续出台,各地也纷纷建立扶贫基地帮扶残疾人,让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在“人才”的带领下,借助各项扶贫政策,提高劳动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利益联结度,从而将产业成果转化为真金白银。截至2019年,全国已有563.8万贫困残疾人获得产业扶持,48.6万人接受技能培训,77.9万贫困残疾人家庭获得扶贫小额贷款。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贫穷并不可怕。你怕的是智力和大脑不足空 空。你怕的是知识匮乏,精神匮乏。在一系列教育扶贫政策的推动下,中国针对残疾人致贫的原因,通过开展中青年残疾人扫盲运动、鼓励特殊教育教师爱岗敬业、提高各类残疾人教育普及率和巩固率、为残疾学生量身定制技能和职业教育计划等方式,帮助贫困残疾人赋能增智,用知识和技能彻底改变“因残致贫”的命运。贫困残疾儿童少年可以通过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派教师上门等方式接受义务教育。各地还对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在各个教育阶段给予相应的补助和补贴,帮助其家庭减轻经济负担,从而进一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使贫困残疾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
近年来,在政府扶贫部门的主导作用和有关部门的认真履行下,各地陆续探索出“基层党组织扶残”、“盲人就业扶贫”、“光伏就业扶贫”、“资产收益扶残”等一系列有效的扶残方式,逐一研究解决残疾人扶贫中的新困难、新问题。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社会力量也积极参与助残扶贫。扶贫战场上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自强扶贫典型案例,激励贫困残疾人树立战胜贫困的信心和勇气。
关注特殊需求。
“那时候,我觉得我的人生已经没有希望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再活下去了……”王宪彬,家住河南驻马店市关王庙乡何庄村王庄,今年64岁。因为小儿麻痹症,下肢瘫痪,长期由年迈的父母照顾。父母去世后,他的生活突然陷入了困境。驻马店市残联了解到王宪彬的情况后,安排他住进了新建的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使王宪彬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服务。“在托养中心,一日三餐都有保障,还能定期体检。我再也不用担心我的生活了。”真正养活一个人,解放一群人,成为一个富裕的家庭。
“给钱和东西比服务好”。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未脱贫的贫困残疾人家庭的特殊困难和问题更加突出。特别是贫困和重度残疾人,由于支出大,收入低,往往不得不把家庭劳动力绑起来,生活越来越困难。为解决贫困重度残疾人护理需求,一方面,各地通过加快完善重度残疾人护理服务配套政策措施,为贫困重度残疾人护理服务提供更多制度保障;另一方面,他们充分利用农村养老机构、福利设施、医疗机构、农村集体闲置资源等。为有困难的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集中照顾,并通过发展照顾公益岗位发展社区照顾服务。降低家庭照料成本,释放家庭劳动力,进一步改善了重度残疾人贫困家庭的基本公共服务和供给,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他们先后探索出河南省驻马店市集中托养、南阳市四集中托养、河北省衡水市养老助残一体化、宁夏隆德县托养+”等“服务型社会救助”方式,真正实现了“托养一体”
康复是生活的重建,是残疾人最迫切的需求。在脱贫过程中,各地把保障贫困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不仅通过实施重点康复工程,使纳入建档立卡的贫困残疾人优先获得基本康复服务,而且通过提供医疗、辅助器具、金融等“康复扶贫”手段,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的身体状况,提高其独立生活、适应环境和参加生产劳动的能力,降低残疾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不利影响和贫困风险。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残疾人康复机构9775个。仅2019年,就为314.5万残疾人提供了各类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基本康复服务的逐步完善,为残疾人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奠定了重要基础。
为有效解决贫困残疾人的困难和特殊需求,各地还实施了社会保障覆盖、大病保险、危房改造、无障碍改造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加大贫困残疾人的减贫力度。目前,依托大数据和信息管理手段,可以准确掌握贫困残疾人的基础数据和动态信息;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不断提高,覆盖面不断扩大;在农村,766.4万残疾人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123万残疾人享受了特困救助供养。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家庭全部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家庭医疗支出压力明显减轻;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今年是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目前,中国残疾人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的成就。“当一切都要成功的时候,是最困难的。”我们仍然需要清楚地认识“因残致贫”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以及解决问题所面临的挑战。目前未脱贫的贫困残疾人多为精神、智力、肢体重度残疾人,劳动能力弱或无劳动能力,脱贫难度大,返贫风险高。同时,在已脱贫的残疾人中,面临返贫风险和处于贫困边缘的残疾人比例仍然很大。他们由于收入来源有限、家庭支出较大、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很可能再次陷入贫困或成为新的贫困人口,需要特别关注。此外,今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贫困残疾人家庭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
在脱贫攻坚的最后时刻,为帮助贫困残疾人最终脱贫,不仅要继续聚焦短板、查漏补缺,把精准扶贫的力量向贫困残疾人群体倾斜,确保“两不愁、三保障”等扶贫硬指标如期实现。还要研究建立解决“因残致贫”的长效机制,建立精准的监测救助机制,把建档立卡的贫困残疾人纳入监测,防止他们返贫,进一步完善“因残致贫”家庭的社会救助体系,发挥市场机制在解决“因残致贫”家庭经济困难中的作用。 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助残扶贫,加强和提高农村服务“因残致贫”家庭的能力,不断。
集中力量,决胜小康。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残疾人脱贫攻坚战,广大残疾人终将战胜贫困,步入全面小康,与全国人民一道开始新的生活。(作者中国残联扶贫办)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残疾人脱贫典型,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6579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