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县是中央苏区县和革命老区,也是福建省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由于历史、地理、自然等原因,政和县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曾经,贫困人口占农业人口近三分之一,脱贫任务艰巨。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亲力亲为,先后三次深入政和县调研视察,对当地的扶贫等工作寄予厚望。政和县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一任接着一任干,敢于啃“硬骨头”,拓脱贫之路,持续重拳出击,精准发力,精细“绣花”。在《飞针》中,青山绿水间,一幅幸福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带富农民
谷雨时节,一场春雨过后,走在政和民丰茶业有限公司一望无际的茶山上,看到几十个女工在茶园里采摘绿色的春芽。山坡上碧绿的茶园美景,扑鼻而来的淡淡茶香,沁人心脾。
“2001年夏天去东平镇调研时,习近平曾登上这座茶山,品尝我们公司的白牡丹茶,鼓励我好好泡茶,一片叶子带一个农民致富。”回想起当年的情景,政和民丰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东平高梁酿酒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步瑞历历在目。承蒙重托,张步瑞信做生意10多年,一手泡茶,一手酿好酒,生意蒸蒸日上。2015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18年还被评为福建省优秀企业家。
“现在是茶叶生产的旺季。东平镇市场每天的茶青交易额在500万元以上。最多的时候一天有几千万。”张步睿说。
东平镇宣传委员陈丽芳说,如今,茶产业已成为东平镇的支柱产业,面积达2.6万亩,年产茶叶8万吨。农民收入近一半来自茶叶。2017年,东平镇被评为“福建省名茶之乡”。
海拔1000多米的成原乡,靠山吃山。政和县当地聚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吸纳103名成员“抱团发展”,充分发挥高山地区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良好的生态优势,采取“合作社基地种植大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创建国家蔬菜标准园1000多亩,种植吊瓜、茭白、大白菜等高山蔬菜,农民增收近千万元。“宁武高速通车了,京东物流也进来了。早上摘的菜,晚上就能送到省里的餐桌上。现在的人都讲究生活品质,图个清新健康。我们山区的蔬菜可以受追捧。”指着基地上一床长势良好的蔬菜,合作社主任许运忠道出了实情。
“希望能知道病根,对症下药才会看到好的效果。”与成远同属高山地区的阳原乡,积极探索“针刺式”扶贫新路子。“看”是实地走访了解,“闻”是听取群众意见,“问”是询问家庭情况,“切”是分析贫困原因。在乡党委书记陈建看来,只有充分把握贫困群众的现状和需求,才能“对症下药”,精准发力“祛病”。
陈武贵是该乡的国家贫困户。去年南平市慈善总会在政和县开展了捐蜂养殖帮扶贫困户的项目,乡里给他争取到了一个养蜂名额。“乡干部和合作社多次来找我,教我养蜂技术。我自己也慢慢想通了一些门道,养了30多箱蜂蜜,去年赚了不少钱。”陈武贵笑了。
“真希望村民能像陈武贵一样,发展‘甜蜜事业’,过上比蜂蜜还甜的生活。”陈建动情地说。
走在山野的政治舞台上,无处不在的变化让人高兴和兴奋。整个脱贫过程一定要精准。这背后,离不开基层干部的“绣花”努力。
“通过实施特色农业扶贫,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2018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35元,贫困人口也从2011年的4.34万人减少到2019年的5人,脱贫率达到99.99%。”政和县委农办副主任、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必兴向记者介绍。
政府搭桥金融创新,搅动“一池春水”
想翻身,但缺乏启动资金;想发展,却守着“金饭碗”心虚;我想脱贫,却不知道路在何方。一分钱一分货,何况贫困户。
如何「破局」?2014年,政和县开始试行三农小额担保贷款,在邮储银行和贫困户之间架起了一座“金融创业桥梁”:农户向协会提出申请,协会经过风险评估和创业项目审核后为其担保,邮储银行向贫困户发放信用贷款。
2014年4月23日,政和县农民莲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仁寿等10名农民从邮政储蓄银行政和支行获得110万元三农小额担保贷款。抵押物是他们承包10年的1500亩土地。近年来,合作社发展顺利,莲子种植规模从700亩扩大到3000多亩。依靠莲子,杨屯村去年人均增收1500元,解决了200多名农民的就业问题。去年出资100多万,通过种植莲子,让50多户贫困户脱贫。合作社还拿出200亩藕田,让8户贫困户免费入股,并提供技术指导、预付农资、保底收购等优惠服务,帮助他们一举脱贫。今年,徐仁寿率先尝试繁殖了600只竹鼠。“一旦打开市场,赚到了钱,村民肯定会跟进的。”
继成功试水“三农”小额担保贷款后,2016年,邮储银行政和支行创新推出“惠农易贷”精准扶贫对接产品,申请贷款的贫困户可获得5万元信贷支持,期限3年。
“贷款的农民其实很守信用,也很珍惜自己的信用。到目前为止,小额担保信贷没有一笔不良贷款,贷款优质率100%。”邮储银行政和支行行长吴说。
2014年以来,政和县扶持贫困户1201户,累计发放扶贫小额担保贷款10838万元。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县扶贫小额贷款促进会秘书长魏玉江介绍,目前,当地已有4家金融机构设立扶贫小额贷款风险担保专户,封闭运行,撬动银行信贷资金1.9亿元。
经过五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实践证明,扶贫小额信贷风险保证金缓解了贫困农户贷款难与金融机构高风险、高成本的矛盾,实现了贫困农户获得资金发展生产、放大财政扶贫资金效益、分散金融机构风险的“双赢”。
“金融活水”的注入,让政和走出了一条“造血式”扶贫新路。
筑牢扶贫解忧的健康防线
春风轻轻吹着,灯亮了。18日晚8时许,政和县妇幼保健院院长叶阳新、信息科科长刘对街道稻香社区宋家进行回访,了解情况。
宋是“母婴平安120行动”项目的受益者之一。2013年分娩时,她患有胸腹主动脉夹层和重度子痫前期。几经波折,虽然她顺利产下两个健康的男婴,母子平安,但昂贵的医药费却让可怜的宋一家愁眉不展。“母婴平安120行动”项目政和县救助中心得知这一情况后,从基金会争取到了1万元贫困危重孕妇补助,还为她送去了一些婴儿用品和奶粉。
“这笔救助金真是雪中送炭,帮我减轻了负担。大家的关心也给了我克服困难的勇气。”宋李明感慨地说。
叶阳新介绍,“母婴平安120行动”项目是中国扶贫基金会在本世纪初发起的“生活扶贫”项目。主要是通过对农村贫困高危孕产妇的网络监测管理和及时发放困难补助,降低贫困母婴死亡率。2001年,在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的关心、支持和牵线搭桥下,政和县被中国扶贫基金会列为“妇幼安全120行动”项目县。中国扶贫基金会出资100万,从省长基金中拨款200万。项目实施以来,共发放贫困孕妇补助7601人,筛查高危孕妇2341人,补助金额达225万元,社会反响良好。
“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免缴;享受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大病救助、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慈善救助;为精准扶贫对象购买商业补充保险”,政和县卫计局副局长杨告诉记者,除了这些多重保障外,今年县里还设立了政和县健康扶贫基金,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1680万元。2016年建档立卡后,对全县贫困人口进行了补充帮扶,筑起了一条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健康扶贫防线”。
选择派出村干部,发展红色旅游,引领绿色发展,利用山海合作,实现易地搬迁,走向乡村振兴...郑和正努力以“绣”脱贫,在“飞针走线”的精细“绣”中,绘就美好生活的新画卷。
“为了从政的光荣和梦想,我们一定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不断弘扬和践行‘廖俊波精神’,上下一心,齐心协力。今年要全面完成剩余贫困户脱贫任务,完成11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摘帽目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政和县委书记黄爱华说。
记者手记
早日绣出幸福的家
“我长期受困于贫困,手头宽裕。”千百年来,摆脱贫困,过上富裕无忧的幸福生活,是人类共同的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做好革命老区和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政和县是江苏省中部的一个县,革命老区,也是全市贫困面比较广、贫困程度比较深的地区之一。如何传承红色基因,实现全面小康,意义重大,任重道远。
“小康不小康,关键是看老乡。”在政和县采访期间,当地党委政府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因人施策,探索扶贫新路子,扶贫到点,产业扶贫、金融“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医疗保险等一系列举措,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越是脱贫攻坚,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工作过于细致,“绣”得小心翼翼。我们期待政府不负众望,不负重托,啃硬骨头,攻坚克难,再出发,早日“绣”出幸福的家园。(本文转自闽北日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飞针走线的意思,飞针绣花针手法图解":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6729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