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廖俊波政和事迹,廖俊波政和电视剧导演

廖俊波政和事迹,廖俊波政和电视剧导演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东南网6月1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吴、记者、通讯员徐廷生)廖俊波在担任政和县委书记期间,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创新运用小额贷款、乡村旅游、“回归经济”等手段,打造全县贫困户脱贫致富平台。

搭建金融“创业桥梁”

2014年4月23日,政和县扶贫小额贷款启动仪式在该县外屯乡杨屯村门前举行空。

政和县邮政储蓄银行最近制作的学习廖俊波的视频中,记录了他当时的发言:“这100多万的贷款,有着不一样的意义。这是一个创举,解决了农民最需要的资金问题。土地经营权贷款,我们在全国有了突破。扶贫工作要敢于创新……”

当日,政和县农民莲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仁寿等10位农民以个人身份获得了全省首笔三农小额担保贷款,金额110万元,抵押物是他们承包的1500亩土地10年经营权。当时中央和我省还没有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抵押贷款管理办法,但廖俊波敢于创新,在银行和农户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廖俊波搭建的桥梁是政和县扶贫小额贷款促进会以及由此衍生的一系列创新金融扶贫实践。过了这座桥,贫困户的生产资料就变成了钱。

贫困户想发展生产,但缺乏资金。他们手里没有抵押物,只有不能交易的宅基地、地里种的庄稼、家里养的牲畜、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生产资料。这些东西银行不要,扶贫小额贷款促进会要。贫困户将生产资料抵押给协会,协会对创业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和审核后向银行担保,银行向贫困户发放信用贷款。协会把风险保证金放在银行,银行有信心支持扶贫。

获得贷款的农民莲子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发展顺利,莲子种植规模从700亩扩大到3000多亩。依靠莲子,杨屯村去年人均增收1500元,解决了200多名农民的就业问题。去年出资100多万,通过种植莲子,让50多户贫困户脱贫。合作社还拿出200亩藕田,让8户贫困户免费入股,并提供技术指导、预付农资、保底收购等优惠服务。预计入股的贫困户每年每户可增收3万元以上,一举实现脱贫。

廖俊波失职后,政和县邮政储蓄银行在深入学习他事迹的同时,为他搭建的桥梁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今年4月起,政和县邮政储蓄银行在石屯镇进行试点,与扶贫小额贷款促进会和村党支部建立三方联动机制,让贫困户不出村就能拿到贷款。同月,石屯镇发放扶贫贷款近500万元。这一机制也推广到了全县。截至5月中旬,政和县邮政储蓄银行已向全县发放扶贫贷款3793万元,涉及贫困户576户。

去旅行。

在今年的端午节期间,4A旅游景点石镇村迎来了成千上万的游客。贫困户林在村里的杂货店热情招呼客人,生意很好。三年前,廖俊波到村里考察乡村旅游发展时,注意到了林。

林是的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他父母六七十岁了。他姐姐患白血病,导致他家欠债十几万。他靠种菜和采茶养活一家四口。40多岁还没结婚,石镇村开始搞旅游后,

他在游客服务中心门口摆摊,卖矿泉水、风车、气球。廖俊波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建议他把村口附近的土房厨房改造成杂货店。建杂货店花了3万多元,其中2万多元是廖俊波协调有关部门为林解决的。现在,他的父母和妹妹看杂货店。农忙的时候他收茶叶,闲了就去附近的工业园区打工。一家人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

石镇村是石屯镇松源村的一个自然村。这里曾是著名的“垃圾村”。脏乱差的村子破旧不堪,很多村民住的是民用房,冬天漏风,夏天漏雨。

2013年,时任村妇女主任的袁与村里的九妹联手,建立了环卫保洁长效机制,让整个村子焕然一新。他们朴实的行动让廖俊波看到了旅游行业的前景。

廖俊波在石镇村考察时发现,该村自然环境优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几处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此外,这里距离县城只有十几分钟的车程,完全可以成为一个乡村旅游景点,不仅为县城人民提供休闲场所,也为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开辟了新途径。

政和县因茶得名,白茶是该县的特色产业。2014年起,石镇村被打造成全县“中国白茶小村”,各类扶贫资源向石镇村集中,成为依托乡村旅游模式带动扶贫的典范。

“赚钱的项目,你们村民出点钱做,不赚钱的项目,县里和镇里帮你做。”这是廖俊波对石镇村的承诺。在他的亲自关心下,水、电、桥、路、灯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村里成立了旅游公司,经营收入的20%作为村集体收入,其余收入由村民共享。去年,石镇村旅游收入突破100万元,仅分红一项就为每户增加收入近8000元,村里贫困户脱贫。

近年来,石镇村的成功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带动了全县各乡镇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外屯乡杨屯村的3000亩荷花池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写生、摄影爱好者。东平镇在2014年“清新福建美丽乡村游”评选活动中获得全省古村镇类第一名;阳原乡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打造各村特色、连片效应的乡村旅游产业链;星溪乡碾山村旅游扶贫规划被评为全国旅游规划扶贫示范成果;县政府整合省内项目,改造了3条乡村旅游公路,总长近27公里...

呼唤回乡助“造血”

近日,记者来到政和县副主席、工商联主席许的办公室时,她正在接待两位乡村圣贤。政和县杨元乡的陈先生和程元乡的徐先生在福州做生意已经20多年了。最近受政和县“回归经济”政策的启发,他们打算回乡投资。

政和县外做生意的有几万人。廖俊波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特点,并将其转化为推动地方发展的优势。“廖书记走在了时代的前面。他提出发展‘回归经济’的时候,很多干部还不理解。”许对说道。2012年12月,她开始担任县接待办主任。她记得,每当一个乡贤回政检项目,廖俊波都会亲自热情接待。周末他总会请乡贤吃饭,聊聊家乡的变化,邀请他们回来创业。他因公殉职后,上海、厦门、广东等地的行政部门和商会领导自发赶到南平参加他的追悼会。

“‘回归经济’就是通过建立统一、开放、透明、可预期的招商引资政策,鼓励海外人才回国创业,发挥政侨智慧,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2011年8月20日,他在政和县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暨经济社会发展务虚会上说。

在石狮多年的高绍昭是廖俊波邀请回乡的乡贤之一。2015年底回老家后,他在镇前镇夏媛村种了50亩猕猴桃。最近,他准备投资1000万元,把果园打造成集观光、旅游、种植为一体的家庭农场,带动夏媛村及周边地区的一大批贫困户脱贫。

近日,在镇江铁山上村“四季果园”,农民陈树生和贫困户温旺昌、、林新富、郑正在给樱桃、沃柑等果树施用有机肥。这片275亩果园不仅是返乡农民创业园,也是镇上的精准扶贫基地之一。

陈树生在上海从事水果生意多年。去年,镇政府邀请他回到姜尚村,打造“一村一品”果业。他与村民合伙流转土地275亩,邀请浙江金华农科院专家指导,种植樱桃、蓝莓、桃树、火龙果、红皮柚等,建成了集观光、采摘专卖为一体的休闲果园。

大多数在果园工作的人都是当地的贫困家庭。文王昌是省里的贫困户。由于缺乏技术,他在种菜上亏本负债。陈树生让他负责管理,组织工人挖沟排水,除草施肥,掐芽。“我每个月拿1000元的管理工资,工作的时候每天拿120元的工资。”温旺昌说,他去年在果园的收入是21000元,“还债脱贫”。、林新富、郑等3个省级贫困户在“四季果园”工作,平均每户收入2万多元。

在铁山镇,和陈树生一样,很多在外创业的农村先贤纷纷回乡发展特色农业,全镇发展猕猴桃、花卉、香榧、葡萄、百香果等基地2100亩。据铁山镇党委书记严龙波介绍,铁山镇已经成为花果之乡。该镇有47户贫困户在花果基地因病、因残、因灾或因缺技术而建档立卡。去年,镇基地向贫困户发放了110多万元,有效促进了贫困户脱贫。

许说,据粗略统计,三年来,回乡从政创业的乡贤带动300多户贫困户创业就业,9000多人脱贫。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廖俊波政和事迹,廖俊波政和电视剧导演":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6729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