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回顾过去一年在普惠金融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是CGAP首席执行官Greta Bull在每个年初的惯例。2019年春节刚过,她从去年参加的两场金融科技的活动说起,分析了金融科技带给普惠金融事业的巨大影响和存在的机会,但同时也非常警醒地看到由于数字鸿沟等其他问题所可能造成的使贫困人口越来越难享受到普惠金融服务,背离了普惠金融的初衷。
CGAP首席执行官:Greta Bull 图片来源:CGAP BLOG
每年,我都会回顾我们在普惠金融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未来面临的挑战,以及CGAP该如何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做出贡献。2018年末,我参加两个有关金融科技的活动——新加坡金融科技节和国际金融公司举办的金融科技领域投资对象年会时,这个想法尤其强烈。
金融科技领域有许多令人振奋的事情。我遇到了保险科技、支付、反向保理平台、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解决方案、数字小额养老金、市场借贷平台、数字信贷、电子商务、合规科技、监管科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各行业的从业人员。令人惊叹的是如此多的创造力和资金涌入这个领域,甚至是有点铺天盖地。新兴市场的大众市场金融服务存在巨大的机会,欧洲也由于支付服务指令(PSD2)修改形成金融服务开放的空间,因此,如何在数字时代重新思考金融服务,存在着巨大的遐想空间。
鉴于我们在中国和印度看到的发展势头,亚洲成为了引爆所有关注的原点。随着中国公司野心勃勃地进军东南亚市场,从巴基斯坦到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包容性将发生哪些变化,人们对此抱有极大的期待。中国的大型科技平台是否能够在这些新市场中复制其在中国的爆炸式增长奇迹仍旧有待观察。虽然他们失去各自在本土所具备的优势,但是资金和技术都在不断涌入使得这些市场十分值得关注。印度也是活力十足,尽管印度政府大力投资建设互联市场基础设施的做法和中国不同。印度独特的技术堆栈已经吸引了来自中国和硅谷的科技巨头,最后谁能在这个新市场中胜出很值得期待。
与此同时,在这两次会议中,虽然“金融包容性”一词频频出现,但“贫困人群”却鲜有提及,这令我深感意外。当然,两次活动中都有一些公司专注于服务贫困人群,但即便是探讨普惠金融的时候,贫困人群也没被当做焦点。尽管M-Pesa在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向大众市场提供金融服务方面带来了一些启发,但是普惠金融已经背离了“为贫困人群提供金融服务”的初衷。我感觉今天人们谈论的“普惠金融”已经是截然不同的东西了。考虑到涌入普惠金融金融科技领域的热情和资金,我认为应该业界停下脚步,认真反思如何让我们的工作更加适应快速发展的新环境,这一点至关重要。在我看来,贫困人群是这个议题的核心部分。作为故事的主角,他们在技术和创新的热潮中很容易被忽视掉。
警惕炒作
当我们思考金融科技革命的时候,需要意识到它为我们的行业带来的一些挑战。首先,金融科技本身就是一个容易被过度炒作的主题。似乎所有的发展难题最后都将金融科技当做解决方案,有时会让人忍不住质疑这样做是否理智。任何带有技术标签的东西都会得到资金支持和行业关注,无论其是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我最近甚至读到了一篇“令人无语”的文章,讨论运用区块链方案来解决小贷问题,而且是通过发放利息高达1%的四天期贷款。难道他们没听说过数字信贷么?
我知道我的论调让我像是一个区块链怀疑主义者,但是我的疑问并非针对区块链技术本身,而是这些新潮、吸人眼球的新事物分散了我们对复杂现实世界难题的注意力,后者需要的是耐心、投入和专注,而不是一个魔术般的技术解决方案。技术毫无疑问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但是它也仅仅是一个工具。真正的变革需要扎实的商业模式、技能和交付能力才能发挥作用。这也同样要求人们对于自身所处的发展环境有充分的认识。
注意隔阂
另一件让我反思的话题是数字服务触达贫困人群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性难题:数字世界如何能够连接到非数字化世界,就后者而言,大多数的贫困人群仍旧在依赖现金。尽管印度的统一支付接口(UPI)的支付呈现指数性增长,但我仍然对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基础设施如何能够真正地触及贫困人群抱有疑问。企业只要服务好印度顶层10%的人群就能够有利可图,根本不用考虑触达贫困人群的问题。而囿于持牌问题、对低收入客户而言等同于现金存取(CICO)途径的支付银行,仍在努力挣扎改变原来的商业模式。然而为了将贫困人群纳入到数字生态系统,人们需要能够实现现金和数字货币之间的相互转换,因此,CICO基础设施仍旧至关重要。
同理,至少在近期还难以看到大型科技巨头在非洲取得重大进展,因为他们通过服务创收的唯一途径就是沿用移动网络运营商的商业模式。这并不是说我们不会去解决CICO带来的难题。但是为了触及贫困人群,网点布设是一个需要进一步关注的话题,既要提升效率,也要扩大范围。否则,数字鸿沟的风险将成为现实。
前瞻
进入2019年,我们这些致力于为贫困人群提供金融服务的人应该如何着眼呢?我认为有三个方面对我们未来的成功至关重要:
01
在数字经济和非传统经济之间建立无处不在且零阻力的接口以触达贫困人群。
02
引入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商业模式以满足贫困人群的多方面需求。
03
确保监管机构有能力进行所需的实验,同时能够管理新兴商业模式中的风险。
关于这三个方面我都有一些想法。
01
普惠金融的未来在云和代理中
印度和中国都展现了建立综合技术平台的力量,尽管方式各不相同。但是在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建立综合基础设施是一回事,在仅有1800万人口的赞比亚做同样的事情又是完全不同的一回事。平台经济需要规模,厌恶边界和监管机构,并需要多对多的解决方案,这些使得非洲成为了大型科技公司的特殊挑战。因此,继续构建互联且开放的数字平台(例如,通过互操作性和开放的API),投资共享市场基础设施和数据(比如支付基础设施、信用报告和电子KYC公用事业),以及支持像基础ID之类的公共商品。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培育触达底层市场并服务贫困人群的大型平台的出现。为了在非洲实现规模经济,这些解决方案都需要跨越国界和监管机构,这意味着需要新的方式来提供牌照以及对这些提供商进行监管。
要让贫困人群参与到数字经济中,让CICO对提供商具有更高的价值定位同样重要,而这需要更高的开放性。正如GSMA在其最新的行业报告中指出的,拥有高活跃度和高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的提供商都拥有4个特点:强大的分销网络、授权的监管、基于账户的模式以及与其他服务提供商的高度结合。换言之,要提高CICO数额,使其成为提供商们的可行主张,运营者们需要像平台一样思考,而不是仅仅作为移动电话业务的扩展商。亚洲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启发:线上巨头阿里巴巴证明了,以电子商务为主导的分销模式能够支撑中国支付基础设施体系的发展。GO-JEK,一家集打车、快递和金融服务业务的印度尼西亚创业公司,已经证明CICO可以和人们需要的其他服务捆绑在一起。印度的Eko是一个金融交易平台,它试图让拥有智能手机和一定量现金的任何个人充当“人肉ATM”,从而创建完全“去中心化”的CICO。Facebook正在成为全球多个市场(包括非洲)的非正式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其他市场中产生的打车、电子商务和外卖等商业模式正是学习以上案例的结果。
02
传统的金融服务仍然很重要,但是提供商们需要去适应
美国著名的银行抢劫犯Willie Sutton曾被问到为什么要去抢劫银行,他回答“因为钱就在银行里啊。”虽然这可能是杜撰,但其中的观点不管是在今天还是在故事发生时的1930年都一样真实有效。银行在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和作为存款中介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即便是沉醉于技术带来的热潮和革新中,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一点。在我看来,银行和小额信贷机构在新的金融服务领域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贫困人群需要的不仅仅是支付和短期数字信贷,他们同样需要存款、投资和保险。从各方面看,金融机构都有能力满足这些需求。当然,银行确实需要好好考虑如何在数字时代以新的方式开展业务。
我最近读了一篇论文,它介绍了在安得拉邦危机发生以后,小额贷款服务从社区退出所造成的影响。虽然该文献讨论的是小额信贷对个体商业增长和盈利能力的影响这一存在矛盾的话题,但是该研究调查了小额贷款突然退出农村社区造成的影响。调查发现,信贷紧缩使得受影响地区的临时日薪、家庭工资收入和消费都出现下降。显而易见,如果你突然把一个市场的流动性都抽走,那么这个市场就会萎缩。信贷和其他金融服务对于经济的良好运行是十分重要的,无论这个市场是在美国还是在安得拉邦的小村庄里。
但是与服务贫困群体相关的经济仍旧仍然不尽如人意。虽然金融科技很明确是要挑战现有金融服务模式,但我仍不能确定这些新的市场参与者能否完全解决服务贫困人群的成本动态问题,以及当银行也进入同样领域时,前者是否拥有巨大的比较优势。这其中包括熟悉金融监管、良好的资产负债表、获取低成本存款的能力、强大的风险管理能力、粘性的客户关系以及强大的数据资产。小额信贷机构当然不具备银行的所有优势,但是它们也有自己的优势:高度聚焦于为贫困人群提供金融服务,以及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对于普惠金融的未来而言,将银行和小额信贷机构整合到数字平台经济中,使得他们能以经济可持续的方式为大众市场服务,这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搭建平台同等重要。这就要求银行搞清他们在整个金融服务价值链中的比较优势,并认识到该价值链正在被快速分解以更灵活地应对行业的变化。此外,银行还需要对技术有深入的理解并把它深植于自身的业务中,更加开放,将“以客户为中心”贯彻到所有业务中,投资新技能并认真思考合作伙伴关系。因为PSD2,欧洲出现了一些有意思的银行新模式,对于这些新想法如何运用于新兴市场,我们拭目以待。
我们还需要避免因为无意造成的损害而停止自己的步伐。这种危害的案例参见肯尼亚最近的报告:肯尼亚的小额信贷银行目前正面临严重威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威胁并非直接来自于M-Pesa,而是由于那些低成本存款银行开始打入数字消费贷款领域。传统信贷产品的利率上限驱使着银行转向数字渠道,而在数字渠道,金融服务供应商们能极力规避利率上限管制。这导致了数字信贷的急剧增长,也加剧了小额贷款行业的竞争压力。虽然非洲的小额贷款行业还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但我想我们并非希望它完全消失并被短期、昂贵的数字产品所取代。适当的扰乱可以也应该被视为金融行业的良性力量,但需要注意的是,为贫困人群提供的负责任的普惠金融不要在这个过程中带来额外的伤害。
03
监管机构至关重要,但他们必须跟上不断加快的变化节奏
肯尼亚的案例说明了监管机构在监督新的金融服务领域时所面临的挑战。利率上限的选择性执行,会刺激特定类型的产品的产生,这可能造成监管机构不希望看到的结果。肯尼亚市场已经对政策培育和支持的创新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其普惠金融指标的改善几乎超越了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但新的危害也随之而来,其监管机构必须时刻关注新出现的威胁。创新的节奏越快,监管的步伐越难跟上。
我们非常了解能为贫困人群提供金融服务的各种政策选择,但尚未完全把握稳妥的监管办法,因为一旦做出改变,监管就得跟得上。监管范围需要被重新审视和界定,新的提供商需要获得许可并接受监管,网络安全标准要提高,消费者保护措施要更有力,数据保护、隐私和竞争法需要得到加强等等。如何更好地对监管机构进行能力建设以面对未来的挑战,这个需求越来越迫切,但这一问题在发达国家常常被忽视。如果我们想要保护近年来普惠金融的发展成果,监管机构需要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监管沙盒和数字法定货币都是不错的办法,但是基础层面仍然存在着一些巨大的空白,也亟待得到同步解决。
不再是啦啦队长
下面,我把视线放回CGAP。CGAP经常自认为处于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前沿,但随着全球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我认为我们很可能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思路。当诸如蚂蚁金服、腾讯、西班牙对外银行、谷歌、脸书、亚马逊和世界银行等财力雄厚的大型机构重金投资拓展金融服务渠道的应用技术时,我们很难说自己仍占据这一领域的前沿位置。当大家都同样为快速变革速度而心潮澎湃时,我们也就不再需要说服别人了解金融服务技术的价值。
科技是金融服务变革的核心。CGAP的比较优势在于我们深深扎根于为贫困人群服务的小额贷款和普惠金融,以及我们过去十年的数字金融经验。CGAP面临的挑战是让两个世界融合到一起,在保持以贫困人群为工作中心的同时,认真思考如何才能利用这些惊人的创新帮助实现我们的目标,即:让贫困人群能够把握机遇并管理风险。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远离渲染和炒作,把精力投入到新方法的测试上,去了解怎么做才有利于贫困人群以及这些新办法还存在哪些局限和不错,并积极传播这些有用的发现和探索,并对它们进行有效地监管。当然,与我们的诸多合作伙伴和利益相关者分享这些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他们才能够将其融入到自身的实践中。
好消息是,有很多有益的探索正在持续开展并将在2019年形成新的洞见,这对我们这些为将普惠金融带给贫困人群而奋斗的人来说,无疑是鼓舞人心的。作为个人而言,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看2019年为我们带来的改变。
END
扶贫协商小组(Consultative Group to Assist the Poorest,简称CGAP)是世界银行旗下独立智囊团,致力于在全球欠发达地区普及数字金融服务。作为国际上权威的微型金融研究和推广机构,CGAP在普惠金融研究和建设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和开创性工作。
复制粘贴查看英文原文
https://www.cgap.org/blog/great-expectations-fintech-and-poor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CGAP首席执行官的展望:关于金融科技和贫困人群的振奋与反思":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7232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