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则注册资本111.5亿元的关于设立“国家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告引起市场高度关注。在17家合资公司中,五家国有银行的金融子公司在投资方面并列前五,分别出资10亿元,持股8.97%。
目前,中国正迅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如何给老年人提供安全感,有效解决他们的养老保障问题?答案是充分发挥“第三支柱”的作用,商业养老保险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背景下,由17家机构共同出资组建的“国家养老保险有限公司”能否成为加快推进商业养老保险的有效举措?为什么很多商业银行的理财子公司普遍看好这个领域,并纷纷投入其中?接下来,公众将如何进一步受益于商业养老保险市场?
“全民养老保险”怎么做
虽然目前只发布了拟设公告,尚未进入实际筹建阶段,但关于“国家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养老保险公司”)的猜测和期待早已传遍市场。
根据中保协发布的《关于拟设立国家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信息披露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国家养老保险公司注册地为北京,注册资本111.5亿元,发起人17人,其中10人为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
公司成立后,经营范围将包括商业养老金计划管理业务;受托管理委托人委托的以养老保障为目的的人民币和外币资金;团体养老保险和年金业务;个人养老保险和年金业务;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意外保险业务;团体长期健康保险业务;个人长期健康保险业务等。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成立全国性养老保险公司是加快推进商业养老保险的举措之一。所谓商业养老保险,是指以养老保障为目的的年金保险。
目前市场上成立的专业商业养老保险公司只有9家,分别是国寿养老、太平养老、平安养老、PICC养老、泰康养老、人人养老、新华养老、长江养老和第一家合资养老保险公司恒安标准养老。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9家公司均为保险集团旗下公司,规模和规模均不及此次拟成立的国家养老保险公司。
“从养老第三支柱建设来看,国家养老保险公司的成立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尝试,注册资本超过100亿元。”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中国保险与养老研究中心主任魏晨阳表示,一方面有助于引导公众进一步树立养老金长期投资的理念,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养老金融产品的设计和服务。
魏晨阳指出,通过观察国外成熟的养老保险产品,不难发现其可以根据投资者的预期退休年龄进行资产配置,并给出具体的组合产品。“另一方面,在国内,相关产品还比较少,现有产品的投资回报率也不尽如人意。因此,市场普遍期待此次成立的全国养老保险公司。”
银行为什么投资理财?
还有一个引起市场高度关注的焦点,就是商业银行的10家理财子公司。商业养老保险公司为什么会引起银行理财的关注?两者合作前景如何?
公告显示,全国养老保险公司共有17家发起人,其中10家为商业银行金融子公司。按出资额排名,前五名分别是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各出资10亿元,持股比例8.97%。此外,中邮金融出资6.5亿元,持股5.83%,殷新金融、招银金融、兴银金融各出资5亿元,持股4.48%。华夏金融出资3亿,持股2.69%。
同时,民银金投资资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出资5亿元,持股4.48%;北京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出资10亿元,持股8.97%;北京西城资本控股有限公司出资5亿元,持股4.48%;国鑫资本有限公司出资10亿元,持股8.97%;中信证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出资3亿元,持股2.69%;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资2亿元,持股1.79%;金钟浦城投资有限公司出资2亿元,持股1.79%。
"银行在为老年人制造金融产品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魏晨阳认为,一方面,银行覆盖的渠道很广,可以连接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和普通客户;另一方面,银行的储蓄产品和理财产品沉淀了大量资金。
此外,国家养老保险公司有望盘活大量存放在银行系统的资金。“目前这些资金主要是短期储蓄和理财资金。如果能转化为与养老相关的长期投资,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养老第三支柱的建设有很大帮助。”魏晨阳说。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从渠道来看,去年以来,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消费者配置保险的意愿增强,保险公司面临着一个潜在的大市场。但由于《代理人管理新规》的影响,传统保险展业渠道受阻。相比之下,“银保”渠道更加稳定,银行理财子公司挖掘和运营客户的能力不容小觑。
如何发展商业养老保险
事实上,看好“养老金融”领域的不仅仅是银行理财,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也早已广泛参与,但遗憾的是,总体而言,并没有根据养老体系的真实需求来培育市场。因此,进一步推动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势在必行。
1994年,世界银行首次提出了公共养老金、职业养老金和个人储蓄养老金的“三支柱”养老金计划。“第三支柱”是指个人基于自身养老需求投资养老产品形成的养老金积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到来,养老保障不足的短板日益凸显,养老体系第一、第二、第三支柱发展不平衡。其中,第一支柱占主导地位,但资金压力大,难以有效满足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养老需求;第二支柱覆盖面窄,企业经济负担重,缺乏继续加入的能力和意愿;第三支柱严重欠发达。世界各国普遍通过税收优惠来引导个人增加养老金的积累,但中国在这方面仍需加强。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后购买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和个人税收优惠型养老保险的人数少于预期。多位商业养老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上述角度来看,真正符合市场预期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还有待推出。
除了产品供给不足,公众在养老方面的投资理念也需要进一步引导。“就养老金规划而言,普通人仍然面临着注重短期理财、长期投资选项不足的局面。”魏晨阳说。
中国银监会原副主席黄宏曾表示,近年来中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迅速,但仍落后于发达国家成熟的保险市场。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具有养老保险功能的寿险保费收入约占全部保费收入的50%,而养老保险保费收入占比超过35%。
黄宏认为,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是保险业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积极服务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也是认真落实养老金融改革相关工作部署、深化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立足点。
记者从监管部门获悉,为进一步加快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将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快专业化市场主体发展,支持设立养老保险公司、养老金管理公司等专业机构,扩大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二是扩大商业养老保险对外开放,支持境外资本参与设立各类养老保险机构,支持外资保险公司经营商业养老保险业务;三是加大养老保险产品创新力度,支持保险机构立足消费需求,创新开发具有长期、终身领取功能的养老年金保险,特别是能够与其他养老金融产品积累的养老资金有效对接的现货年金产品。
作者:于勇子-国源
来源:经济日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银行发行的养老理财,银行为什么成立理财公司":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7844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