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影音邂逅非遗 焕发全新活力

影音邂逅非遗 焕发全新活力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7月10日,“时光易老,技艺与记忆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展暨作品回顾展”在国家图书馆落幕。为期一个月的展览通过“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记录”、“作品回顾”、“优秀成果展”、“展望”等章节,系统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记录过程和优秀成果。同时,国家图书馆还在其官网非遗传承人在线展区发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的优秀成果纪录片。

据介绍,今年放映的115部纪录片,均为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工程中心自2015年以来受理并完成的8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项目的优秀成果,涉及题材和题材对象丰富多样,拍摄思路和技术手段新颖独特,其中20部为刚刚入选的优秀成果,首次与公众见面。

在影像中欣赏非遗传承人的技艺和优雅

据悉,此次网上放映的115部非遗纪录片涵盖了十大类非遗,分别以“故人的故事”、“激情乐舞”、“匠心与美”、“天人合一”四大单元(十五个小单元)呈现。通过传承人非遗实践、教学、口头采访等视听内容,立体展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生存环境、成长经历、技艺传承过程。

在这些总结片中,非遗传承人独特的人生经历非常感人。比如,楚剧传承人张光明,因为爱情,偷了家里的户口本,考入武汉市桥口区光明楚剧院,开始了一生的艺术学习;灵宝剪纸的传承人王分享师父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她的手中,素色的宣纸显示出了十足的生命力。马头琴的传承人齐宝高里讲述了他年轻时,当微风吹过电线杆时,他是如何感受到音乐之美的故事。

此外,这些纪实影像还具有人类学的视野和意义,形成了独特的口述历史。视频录制成果将故事讲述与专家访谈相结合,带领观众探索文化传承与审美理念的迁移,融入地方风土人情和神话传说,让观众不仅能领略到非遗传承人的技艺和风采,还能了解到根植于不同民族和地域的非遗魅力。

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工程中心副主任田淼说:“记录这些非物质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它们所承载的文化记忆、文化观念、文化技能、教学方法,通过视听多媒体记录的方式保存下来,成为国家文献体系中重要的文化文献遗产,而这些文献服务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传播,活态传播,谁反哺、反哺非物质文化遗产,谁就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营造沉浸式文化空房间

据介绍,此次主题活动邀请了全国20多家图书馆共同举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吴忠市、云南省丽江市等地的图书馆都将活动主题与地方特色有机结合,策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无形的魅力渗透到文化空室中,为大家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

在国家图书馆的线下展览中,活动主要采用展板的形式,向观众传播相关的非物质知识和文化。《国际公约、中国法律政策中的记载》、《什么是非物质遗产、为什么要保护》、《记录非物质遗产的意义》、《记录工作历程》等内容板块向观众全方位展示了非物质文化和非物质遗产记录,不仅对非物质文化和非遗传承人的故事具有重要的普及价值,也增强了观众对非遗传承及相关工作的深度理解。

“中国古琴艺术是中国先民的智慧。现在我们面临着传承方式、内容、形式的新变化,必须以钢琴为基础,不断吸收各种新元素。”6月11日,在广州图书馆广州文献研究展示中心举办的以传统音乐为主题的展映后交流活动中,岭南琴派省级非遗传承人谢分享了他对古琴文化的思考。基于广东的非遗传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忠烈说:“随着我们走向现代化,非遗项目不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文化链,所以我们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对待非遗工作。”

同时,本次活动的线上展览还为大家打造了一个online 空 room,让观众足不出户就能实现“自由观展”。联合举办此次活动的各图书馆先后在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展示和分享了本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的成果,展现了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为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所做的不懈努力。

开辟文化传承之路

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工程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非物质记录的相关工作。自2015年起,受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委托,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工程中心开始承担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传承人记录工作的学术咨询和受理工作,并自2018年起连续三年举办非遗系列展览,集中展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

经过多年努力,872名国家级传承人的主要生活经历、文化技艺和文化实践成果被安全地保存在国家文献体系中。在保存的同时,通过一系列放映活动的开展,为观众搭建了一座普及科学、了解非物质文化的沟通桥梁,通过答疑解惑为观众诠释了非物质文化的内涵。学术文化内容和专家解读逐渐进入大众视野,让传承人、传承人和整个社会增强文化认同。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张雨泽在网上参观展览后表示:“过去,人们总觉得非遗传承人离自己很远,对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非常模糊。现在,随着非物质记录相关工作的推进和发展,非物质记录的代表性传承人有了更贴近生活的背景。”

当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实生活,穿、吃、听故事、看戏、过传统节日,就是我们的享受和延续。无形记录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相互欣赏、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绝佳机会。未来将以更科技化的方式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复兴,让文化之美源远流长。

(记者牛蒙蒂通讯员李熠霖)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影音邂逅非遗 焕发全新活力":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8099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