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网讯(记者王方圆)9月27日,内蒙古银保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林玉在第294次银行业和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年来,内蒙古银保监管局努力构建并不断发展“一核三体两翼”的金融发展体系。“一核”是北疆金融安全稳定的屏障,“三体”是推进能源金融、农牧业金融和港口金融,“两翼”是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十年来,内蒙古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长2.3倍,年均增长9.1%;各项存款增长2.2倍,年均增长8.5%;保险深度从1.55%提高到3.15%;保险密度从人均995元上升到人均2686元。地方中小法人机构资本规模增加510多亿元,拨备增加近300亿元。共处置不良贷款4000多亿元,不良率大幅下降,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高质量发展势头趋好。
十年来,内蒙古银保监局推动能源金融发展,集中精力端“能源饭碗”。到今年6月底,全地区传统能源行业贷款达到3380亿元,10年增长1.54倍。向新能源产业投资近800亿元,为传统能源清洁化改造提供贷款近400亿元。同时,促进农牧业金融发展,集中力量建设国家的“粮仓、肉仓、奶缸”。全区农业贷款从十年前的3967亿元增加到现在的8840亿元。肉羊、肉牛、乳品业都获得了中央政府以奖代补的专项农业补贴。特别是向伊利、蒙牛等飞机母乳企发放了近1000亿元。农业巨灾保险在自治区35个县试点,三大粮食作物全成本保险扩大到23个产粮大县。此外,推进港口金融发展,打造开放桥头堡。今年上半年,银行业支持对外开放,表外融资增长近20%,累计为满洲里、二连浩特等口岸建设发放贷款13亿元,实现了一带一路关键节点金融服务和区内小微企业出口信用保险全覆盖。
内蒙古银保监局还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凝聚力量守护绿草蓝天。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银行业绿色融资从十年前的1196亿元增长到3254亿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贷款超过3500亿元。在8个盟市的13个县开展了财政补贴草原保险试点,开发了全国首个单牧场碳汇指数保险。十年来,内蒙古银保监局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大力保障民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全区普惠性涉农贷款年均增长30%,余额2820亿元;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93亿元,惠及近20万农牧民。15个乡村振兴重点县贷款余额1445亿元,同比增长12.61%。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内蒙古金融政策,内蒙古金融机构数量":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8305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